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说的分别是谁?

2025-04-15 11:44:5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话并非来自哪一史家之言,而是后人根据这四人的生平事迹对其进行的一番盖棺定论,也算是对他们这一生的简略评价,至于这种说法从什么时间开始流传开来,具体又是何人所总结的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笔者最初热衷于历史趣闻之时,便对这句话有所耳闻,那么这里笔者就来解答一下,这四人都是谁。

王不过项

这里的“项”指的是项羽,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面对秦朝统治者的残暴统治,百姓苦不堪言纷纷揭竿而起,先有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有项羽,刘邦随之崛起,随后原六国贵族亦先后复国反秦,秦朝统治即将土崩瓦解,而给与秦王朝最沉痛一击的便是项羽,项羽是楚国贵族之后,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也随叔父项梁组建部队加入反秦大军之中,定陶一战后,项梁战死,项羽成为这支义军首领,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四万楚军驰援赵地,他们破釜沉舟于巨鹿大破秦军四十万,巨鹿一战,秦军主力损失殆尽,秦朝覆灭已不可挽回。

据史书记载,项羽膂力过人,作战异常勇猛,常常身先士卒,有万夫不当之勇。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大肆分封天下诸侯,此时的项羽年龄不过二十几岁,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如此年轻有为,意气风发,纵观古今,无人可比。

力不过霸

这里的“霸”指的是李元霸,李元霸是《隋唐演义》等小说里的人物,他的原型是李渊三子李玄霸,但又不完全是,小说里的李元霸与正史里的李玄霸只有两个相似之处,一是都是李渊的儿子,二是都英年早逝,不同的是,关于李玄霸的记载很少,而小说里关于李元霸的描述是非常多的,小说里的李元霸看似瘦骨嶙峋,但实则力大无穷,他善使一对金锤,一个金锤四百斤,两个就是八百斤。

那么李元霸有多厉害呢,这里为大家做一个对比,《隋唐演义》里有一个关于武力值的排名,叫“十八好汉”,其中第一好汉就是李元霸,排名第二的是天宝大将宇文成都,第三是裴元庆,而且李元霸与宇文成都和裴元庆都交过手。

裴元庆也是以力气大而出名的,他的武器也是一对锤子,不过是一对银锤,重量三百斤,这与李元霸的八百斤相比,小巫见大巫,当初李元霸讨伐瓦岗寨,只有裴元庆硬生生的顶住了李元霸的三锤,根本毫无还手之力,李元霸也是感慨他能顶住自己三锤,这才饶了裴元庆。

至于宇文成都,与李元霸交手三次,每次都是落败而逃,最后一次直接被李元霸撕成两半。

排名第二第三的好汉在李元霸手里都过不了几招,更不用提其他好汉了,可见李元霸的实力实在太过恐怖,恐怖到无人能敌,只能让天来收他了。

将不过李

这里的“李”指的是李存孝,李存孝是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手下大将,李克用当时账下有十三个能征惯战的义子,号称“十三太保”,李存孝便是其中之一,排名十三,也是十三太保中最骁勇的一位。

李存孝天生神力,善于骑射,骁勇绝伦,且颇有谋略,深得李克用之信任与重用,每次出征,李存孝必为先锋,一马当先,未曾有过一败,实为“常胜将军”,黄巢,王彦章等皆曾败于他手,《旧唐书》中关于他的记载:

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拳不过金

这里的“金”指的是金台,金台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间传奇人物,并不见于正史记载中。

金台自幼不喜读书,脾气倔强,喜欢练武,十二岁离家出走,浪迹江湖,后得高人相助,练就一番拳脚功夫,并摆下擂台,打遍天下无敌手,获得“天下拳王”之美称。

金台虽然脾气倔强,但为人豪爽,结交了不少江湖好汉,且为人忠义,曾投入军营抵御外敌,但目睹了大宋军队的腐化堕落,便失望而去。

传说他收了一个徒弟,叫周侗,周侗是北宋末年武学大家,周侗最出名的是收了四个徒弟,分别是卢俊义,林冲,武松和岳飞。

以上便是咸鱼对“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的解释。

回答(2):

王不过项,指的就是项羽,项羽大家都不陌生吧。他在临死前对自己的评价是“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可不算夸大,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项羽的评语是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所以说王不过项,这可是名副其实哦。

回答(3):

回答(4):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四个人分别是谁?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