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虽然在当时直奉大战中立下了大功,取得了很好的战绩,但是在过程之中,郭松龄的做法却引起张作霖不满,首先郭松龄立下此功并不是按原定的打仗计划得来的,算是一步险棋,其次,打胜后杨宇霆要求做江苏督军,张作霖也不敢寒了核心人物的心,把奖赏给了杨宇霆。
说起郭松龄这个人,他是一个军事人才。他是正规的军校出身,专业军事能力特别强,无论是管理军队还是领军打仗,都是军队中的佼佼者,但是名气却不是很出众。幸运的是,在他任军官的时候得到了张学良的赏识,在张学良的引荐下,走马上任担任了卫队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很快便因为治理军队有方,在部队里出了名,引起张作霖的注意。
在吉林剿匪的时候,郭松龄充分发挥他的才能,有勇有谋,身先士卒去肃清,得到了张作霖的器重。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郭松龄发挥了关键作用,虽然战争失败了,好歹还护卫张作霖全身而退。在第二次直奉大战的时候,因为久攻不下,张学良就临时改变了计划,就是让郭松龄增援第一军,郭松龄被某些眼红的人讥讽,又能露脸又能立功。郭松龄有自己的傲气,于是就冲动地把精锐部队撤走了,张学良赶忙追回来,才没有失败。
后来姜登趁机告了他一状,说他目无军纪。这时杨宇霆提出想做江苏督军,权衡利弊后,张作霖也刚好想压压他的傲气,于是就没有奖赏郭松龄。
其实,张作霖不愿意奖赏郭松龄,无非就是两个原因。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他不遵守军纪,其次就是因为两个人的看法观点不是特别的一样,所以说,导致了张作霖对他并不是特别的信任,因此没有奖赏他。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郭松龄的出身,他是出身于正规军校,所以说,他还是非常有才能的一个人,他懂得如何去管理军队,他也很会打仗。但是由于他的出身问题,张作霖并没有认可他,反而觉得他实在是有些书生气,不适合在军队里。后来,好在他遇到了张学良。张学良比较认可郭松龄,所以说,在他的极力推荐之下,郭松龄终于升职了。
升职之后的郭松龄肯定是要好好的表现一下,他就开始整顿了军事作风。仅仅是用了一年的时间,整个军队变得规范了起来。这件事情一下子让张作霖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所以他就跟随在张作霖的左右了。张作霖也非常的重用他,直到直奉战争中他立下了大功。
没有奖赏他是因为首先他就很不守纪律。在二次直奉战争中,他负责的是对山海关进行侧面攻击,但是山海关正面攻击压力非常大,商量之后就决定增援一支队伍。但是,郭松龄这人觉得自己不是一般人,根本就不信这一套。他就自己自作决定把精锐部队撤出去了,就有人去把这个事情报告给张学良了,张学良又把他拽了回来。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两个人在政治意见上也是非常的不一致了。而且,他这样做,张作霖也会误以为他不忠诚。
因为郭松龄的性格太过于自傲,张作霖不想赏赐他。
为了防止他居功自傲,而且他这次立得功劳其实也牺牲了张作霖不少兵力。
因为他立下了大功,但是也损失了很多的将士,所以没有赏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