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喜欢郭德纲?

2025-04-16 07:21:3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郭德纲和姜昆这两位相声界的大腕之争,已然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2012年,姜昆首次点名批评了郭德纲:郭德纲闹了那么多事情,我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喜欢他?郭德纲回应:楚河两岸硝烟障,从来暗箭起同行。观棋不语真君子,大人何必小鸡肠。你且扬威修栈道,我自低言度陈仓。堪叹人生终有老,莫叫无才笑江郎。

之后两人矛盾公开化,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实际上他们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斗嘴那么简单

这里面包含着很复杂的东西,有人认为是人际关系、利益之争等等!但从艺术上来说,表现为不同的路线之争,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雅俗之争!回顾相声的历史,一直有所谓的“荤口相声”,即低俗的相声体系,其特点是伦理哏和感官的表现。前者是拿别人特别是捧哏的开玩笑,说自己是对方的爷爷,是对方孩子的父亲,各种占便宜。后者是把烫头、上厕所等行为细腻的表现出来。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意识到了其落后的一面,将这些东西摒弃了。但郭德纲受到传统相声体系的熏陶,他的相声还有这些,并把这些运用的淋漓尽致。

这些低俗的内容是否可以得到艺术的表达呢

在世界文艺史上,感官层面的东西有大量的表达。比如莫言的小说里也有这些东西的描写。不过这些艺术在现场表演时应该有较为严格的控制,最好进行较大的艺术处理,过于直接是不恰当的。

一般人的观点,传统相声中的一些东西是不适合给小孩子听的,因此,对此的批评是有道理的。郭德纲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2013年的春晚,他的相声就进行了较为准确的艺术处理,平时表演的许多东西都没了。但是,郭德纲在剧场的演出还会有这些东西,这可能与其风格有关系。而且即使郭德纲想调整,恐怕也要经历艰难的过程。

艺术家的风格改起来是比较难的,这在艺术史早就有证明。

回答(2):

相声就是给人笑的,没什么雅俗之分。那些追求雅的人,您干嘛费劲听相声呢?去听十九大吧。

回答(3):

郭德纲喜欢搞地域黑,凡是东北,云南,山西的没有好的形象。而用河南口音的人物也都是被嘲笑的对象。广东口音的大多是吝啬鬼。反正除了北京,天津正面形象比较少。

回答(4):

郭德纲就如孙悟空横空出世,搅了整个相声界,郭德纲自2005年火了之后就没停止过被黑,老郭早已百毒不侵,不过他的徒弟还是嫩了些

回答(5):

不喜欢姜昆这老 狗的更多,同行相轻啊,相声这块蛋糕郭德纲切了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剩下的蛋糕全国几百上千说相声的抢,你说能不很郭德纲,能不抹黑郭德纲吗?再加上郭德纲嘴上有时没个把门的得罪人太多。问问现在的人还有多少人记得姜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