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是怎么产生的?

2025-04-14 03:29:1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电压是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电流之所以能够在导线中流动,也是因为在电流中有着高电势和低电势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叫电势差,也叫电压。换句话说。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这两点的电压。通常用字母V代表电压。

电源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符号:V)测量。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和。

扩展资料

我国常用的电压等级:220V、380V、6.3kV、10kV、35kV、110kV、220kV、330kV、500kV,1000kV。电力系统一般是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所、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构成。通常将35kV以上的电压线路称为送电线路。

35kV及其以下的电压线路称为配电线路。将额定1kV以上电压称为“高电压”,额定电压在1kV以下电压称为“低电压”。

我国规定安全电压为42V、36V、24V、12V、6V五种。

交流电压等级中,通常将1kV以下称为低压,1kV以上、35kV及以下称为中压,35kV以上、220kV以下称为高压,330kV及以上、1000kV以下称为超高压,1000kV及以上称为特高压。

直流电压等级中,±800kV以下称为高压,±800kV及以上称为特高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压

回答(2):

物质在常规状态下,各结构元的价和电子规律运转,协调、相安。是电子的转移后非常规的电子运动产生了静电,非常规的电子运动伴生的波就是静电电压。

电荷分布在金属表面或聚集在尖端,是因为价和电子规律运转伴生的电磁波的驱使。静电平衡理论是唬人的。

什么是电压?在大学教材里说到:“电压是静电场或电路中两点间电动势之差”(有的书上用电位之差)。有电动势之差才能形成电流。书中提到,电位差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源如何在物质内形成电位差,就用做功一语带过。至于如何做功,做功如何在物质内形成电压,就成了难言之隐,闭口不谈了。

在中学物理教科书上只是把电压与水压相比较,说电压是电位(同水位)、是电子的电动势(同势能)。这比喻还凑合,但是这物体内电子的电位是如何提升的?物体内电子的电动势之差是怎么形成的?却一直是个困惑的问题。用电位差解释直流电从高电位流向低还有可说,可如何面对物质内形成的电压正弦波,方波?

一、绝缘体的静电及静电电压

要探讨论物质内电压的形成原理。我们就先来看看物质内形成电压的基本实验——摩擦生电。

在静电实验中,丝绸摩擦玻璃棒、毛皮摩擦硬橡胶棒、以及化纤织物与天然织物摩擦后都能带静电,同时产生静电电压,而且化纤织物能产生上万伏的静电电压。我们就这个实验事实来看看静电是怎么产生的,静电电压是怎么形成的?

预备知识:1、在中学物理电学的实验中,当直流导线导通时,小磁针立即偏转,断开时,小磁针立即复原;杂乱的铁粉在直流导线周围形成了规则的同心圆;用右手定测能测定电流方向与磁场之间的确定关系。这是大自然在提示我们:电子的运动伴生着电磁波。

2、在《挑战量子物理(四)第二章、物质的构成 4 》谈到:核外电子的规律运转同样也伴生着电磁波。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电磁波在物质内协调稳定,构成了物体的内聚力(价和力、电磁力),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物体不带电,与大地的电势差为零(一般情况下认为大地的电位是零)。

静电实验中的合成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