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供奉内廷的书画家,在多活动在文华、武英、仁智三殿,此三殿可视为与宋代翰林书画院同等性质的机构。 文华殿为皇帝与皇太子讲读之所。内阁阁臣为皇帝讲解经史,或陪皇太子读书、召见大臣,皆御文华殿。由翰林院典藏的内府图书,亦存于文华殿内阁史馆。另外,它亦是皇帝祀典之前,在宫内斋戒期的寝室。
文华殿设中书房,有掌房官一员,散官十余员,“系司礼监监工年老资深者挨转,专管文华殿中书所写书籍、对联、肩柄等件,承旨发写,完日奏进御前。”可见其管理机构为司礼监。文华殿中书为能书之中书舍人,值于文华殿,备皇帝宣写门联、年帖之类,东房中书舍人,另职掌奉旨书写书籍。他们又称“文华门耳房书办”,其地位稍次于两房阁臣中书(即文渊阁和内阁中书舍人)。书办是官名,掌文书善事,从事翰墨,为皇帝近臣。书办的选用和晋升,有一定制度,《明会典》卷五“吏部四”记载:“凡文华殿书办,例以善书监生儒士选补,食粮三年,司礼监题送吏部授职。凡武英、仁智殿书办,旧例于御用监食粮办事,十年给冠带,又五年授鸿胪寺序班(从九品,掌宾客吉凶仪礼),仍旧办事。”但以艺事供奉的书办,如文华、武英殿中书,通常可先期乞恩免考核。到明代后期,入直文华、武英殿的中书舍人,多因祖先官职恩荫,无甚技艺,有的甚至以钱财买爵,考核徒有虚名,水准日益下降,此职也为人所轻。
文华殿以善书者供职为主,但也有少数画家供奉此殿,如纪镇为直文华殿锦衣都指挥,刘节为直文华殿锦衣指挥。 武英殿是君臣讨论政事之所,也是朝廷储存书画之处,还负责制作提供御用礼仪物品,“一应本监刊刻书箓,并屏障攘角,以及鞭扇、陈设、绘画之事,悉以委之。”(其管理机构为御用监。依此职能,供奉此殿者多为画士,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一一记述:“文化殿有直殿中书,择能书者居之;武英殿有待诏,择能画者居之,如宋之书画学是也。”可知明代的文华殿和武英殿职能,相当于宋代的翰林书画院。
武英殿画士的职责,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中有具体记载:“御用监武英殿画士所画锦盆堆,则名花杂果;或贷郎担,则百物毕陈;或将三月韶光、富春山、子陵居等词曲,选整套者,分编题目,画成围屏,按节令安设。”可知画家创作多属装饰御用器物和殿壁的图画,包括花鸟、人物、山水等题材。
明代画士的来源,一为推荐,二为世袭或荫举;三为师徒相传。一般都因一时之需而由民间征召,先由朝廷近臣或地方官吏推荐,入宫后通过考核再予以录用。画士、艺匠被分配在各殿服务,经常轮番而不固定一处。通常称为“直某某殿待诏”,授官者则另有职衔,如锦衣卫指挥、千户、百户、镇抚,或营缮所丞、文思院副使等。
武英殿也安排少数的中书舍人,即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职掌奉指录写册皇、图书、册页等,与文华殿中书合称“两殿中书舍人”。 仁智殿在武英殿北,为明代皇后受朝贺及列帝列后棺梓未葬前停置之所,也是画家、艺匠事创作活动的场所,如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九“仁智等殿官”所记:“凡杂流以技艺进者,俱隶仁智殿,自在文华殿、武英殿之外。”故此殿也类似宋代翰林书画院机构。
仁智殿亦属“御用监”管辖,刘若愚《酌中志》记:“仁智殿有掌殿监工一员,掌管武英殿中书承旨所写书籍、画扇奏进御前,亦犹中书之于文华殿中书也。”永乐至成化年间,宫廷画家多直于仁智殿,如永乐时的上官伯达、边景昭,宣德时的谢环、石锐、周文靖,正统、景泰间的王臣、安政文,成化朝的黄济、詹林宁、许伯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