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火车旅客的心理活动文章

2025-04-16 07:46:0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旅客运输业为旅客提供了具有时间、空间移动需求的运输服务。在提供运输服务的过程中,
旅客运输业与旅客之间建立了直接的服务与被服务的责任关系,
旅客对运输需求的满足程度
反映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高低。

一、旅客运输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旅客运输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运输服务的对象,
即旅客;
二是运
输服务的提供者,即客运服务人员。

(一)从运输服务对象角度看

研究旅客运输心理学的关键问题是定义旅客的概念。
一个人持有铁路的有效乘车凭证及同行
的免费乘车儿童,
从他进入旅客运输服务系统开始,
到他离开旅客运输服务系统为止,
即从
其购买车票、
进入车站乘车到下车验票出站,
在这段时间内,
他成为一位旅客。
旅客运输产
品的加工和生产过程,
就是对旅客的心理活动进行剖析,
使其旅行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
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
反映了客运服务质量的高低。
因此,
从服务对象角度讲,
掌握旅客旅
行心理活动与需要,使旅客旅行需要得到满足,是客运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研究旅客运输心理学的作用

研究和掌握旅客在旅行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探索旅客在站、
车各个环节和各种旅行环境中的
旅行心理及其规律,
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
而服务质量的提高又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运输企业服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运输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具备和运用旅客运输心理学知
识,
可以更好地了解旅客的心理需要,
改进客运服务人员的服务方式,
科学地组织各种服务
措施,
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乘车旅行的需要。
加强旅客运输心理学研究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
以下方面:

(一)提高客运服务的主动性

一切客观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人们如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使自己的工作处于主动地位。同样,旅客运输服务工作也是如此。

例如,
通勤职工的乘车习惯是掐点来上车;
短途旅客总是要到接近开车时,
才来买车票;

客上车后,急于找座位;下车后,旅客却又匆匆忙忙想先出站;农民旅客不常出门,对旅行
信息了解得少,好询问;青、少年旅客喜欢在站候车厅、车厢内走动等等。这些是一般旅客
的正常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积累多了,可以总结出旅客旅行的心理规律。

旅客出门乘车旅行出现的心理活动,
是旅客在旅行过程中各种需要的综合反映。
客运服务人
员如果不了解服务对象的旅行心理需要,
不掌握旅客的心理活动规律,
就难以按旅客需要去
办事、
提供服务,
甚至会发生违背旅客需要的事情。
如旅客希望站、
车有良好的秩序,
而站、
车却管理不善,
环境不佳;
旅客想购买直通客票,
一票到家,
但车站只出售到列车终点站车
票;旅客希望到餐车就餐,而餐车只供应盒饭到车厢等。这样做,虽然也是服务,实际处于
被动地位,
效果不会好。
反过来,
客运服务人员如果能够了解旅客心理,
认识并掌握服务规
律,尽可能按规律办事和服务,情况就会不一样,例如:列车处于超员状态时,客运服务人
员从体贴旅客旅途中的困难着想,
主动地想办法为无座旅客排忧解难,
组织动员旅客两人座
席坐三人,三人座席坐四人,劝导搭边坐、换坐、轮流坐,送超员凳等;对临时患病旅客主
动送水、送药,帮助做好临时处置,解除旅客患病的痛苦;考虑在炎热气温下的旅客心情,
主动采取降温措施,开电扇、开通风窗口,做好上水、送水工作等。这些工作是从旅客的角
度着想,体现客运服务的主动性。

由于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着,
当旅行环境、
旅行条件发生变化时,
旅客的旅行心理也会随旅行
的进行发生变化。
客运服务人员对这些变化的心理状态,
要做到及时掌握,
使得自身的服务
工作更中主动、
灵活,
而且还能防止旅行中意外事件的突然发生。
如旅客不慎在车上丢失财

物,又着急、又生气、又惊慌,甚至产生轻生念头,这时如果列车员一面帮助旅客查找、报
警,一面进行安慰、劝导,就能防止不测情况的发生。又如当旅客列车晚点时,旅客常要询
问晚点的时分和原因。晚点时间越长,对旅客心理冲击越大,这时乘务员主动地做好宣传,
可稳定旅客情绪,列车员还要注意到站及时打开车门,使旅客安全乘降。

(二)提高客运服务的针对性

掌握旅客心理,
探索服务规律,
主动地为旅客服务,
但这还不够。
由于客运服务人员人数有
限,
不可能满足所有旅客表现出的和潜在的所有的需要,
因此客运服务要有重点,
有针对性
地对重点旅客提供使其满意的服务。
重点旅客有时是一目了然的,
如一位跛脚老人独自出门,
客运服务员应该把他作为重点旅客,
扶持其上、
下车,
帮助他找到座位等。
大多数重点旅客
需要客运服务人员对他们的行动进行细心的观察,
才能了解到他们的心理和旅行需要,
提供
有针对性的服务。

有些客运服务人员,
为旅客服务很勤快,
也很主动,
但提供的服务由于没有针对旅客的需要,
结果事与愿违。
例如希望在旅途中能够安静休息的重点旅客,
其心理状态是不愿有人去打扰,
如果列车员总去问长问短,
可能还会引起他的反感。
所以,
服务工作不一定是

越主动越好,
越勤快越好

,还要讲究针对性,这样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掌握旅客心理,
探索服务规律,
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比主动性服务的难度要大。
例如患病
旅客通常是希望服务人员问长问短对其多加照顾,
但有的旅客想在列车上找到医生抓紧治疗,
有的旅客想在前方较大的车站下车去医院治疗,
还有的希望到达目的地车站后再说。
如果不
掌握旅客心理,
把不想中途下车去医院的送下车,
或把想中途下车的留在车上,
服务效果就
会适得其反。

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
是主观努力和客观需要一致的服务,
是把服务工作做到点子上。
实现
有针对性的服务,
必须要了解、
掌握旅客的心理需求。
有的列车员通过细致的观察,
了解到
睡在硬卧车厢上铺的旅客容易口渴,
而上下又不方便,
所以在熄灯前专门给他们送一次开水。
这种有针对性的服务,是优质服务的标志。

在掌握旅客共性心理需要的同时,
又要掌握个性心理需要。
例如,同样买卧铺,
不一定个个
旅客都要下铺;南、北方人同进餐车用餐,也不一定南方人专爱吃甜食、米饭,北方人全要
口重的菜、
面食。
所以,
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要求客运服务人员细致地了解与掌握旅客心
理,包括共性心理和个性心理。

(三)提高客运服务的周到性

服务周到与否是相对而言的,
既受旅客旅行心理需要满足水平的要求影响,
又受环境、
条件、
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很难有具体的衡量尺度,
或者一个统一的标准。
但从概念上讲,
能够实
现客运工作标准的要求,
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旅行中的心理需要,
也就可以称作是周到
服务。

客运服务人员在丰富的服务实践中,
已经积累和创造了一系列的服务经验,
这些经验都是从
了解和掌握旅客在旅行中的心理需要出发,
按照服务规律,
周到地为旅客服务的方法的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旅客旅行心理也会随之变化。
如旅客希望铁路
提供多功能、
多层次的服务,
改革原有的服务方式。
许多车站为适应新时期旅客旅行的要求,
提供周到服务,已经开展了在非铁路沿线的城镇开办售票点,办理行包承运和接送业务等。
有的中间站,
居民住宅区在车站一端,
或在车站站舍的背面,
旅客下车后,
按规定应从正面
进、出站口进出站。但旅客的心理是出站到家,越近、越方便越好,于是下车后总是想从车
站两头走,
或者横越线路。
为适应旅客的这种心理要求,
有的车站根据客观条件的可能,

车站靠居民住宅区的一端或车站站舍的背面一侧,
设立出站口,
有计划、
有管理地组织旅客
从车站两端走或从背面出口出站,
既能满足旅客的要求,
又使旅客上、
下车进管理状态,

服务周到使旅客满意,又保证了旅客的旅行安全。

由于我国目前铁路运能与运量存在矛盾,在旅客运输中还有许多问题满足不了旅客的要求,
这是客观事实。如旅客想买卧铺票,因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托运行包,常遇到停、限办的
限制;长途旅行,有时连座位都找不到等。实质上,这些都服务不周到的反映。面对这种现
实状况,
客运部门要尽力去做能够做到的,
实在做不到的,
也要做好耐心、
热情的解释工作
以弥补不周到的缺憾。

(四)树立客运服务人员正确的服务观

实现文明服务,礼貌待客,最根本的是客运服务人员要有正确的服务观,要对旅客有感情,
才能在日常的服务工作中积极了解和掌握旅客的心理活动,了解旅客的困难,理解旅客


门难

的心理状态,急旅客之所急,忧旅客之所忧,成为旅客的贴心人。有了正确的服务观
和主动服务的思想,
才能更好地为旅客服务。
为使客运服务人员建立正确的服务观,
需要对
客运服务人员的心理有实际的细致的了解,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管理。

有些职工主观上也想为旅客服务,但对旅客问事多了嫌麻烦;旅客无意违反有关规章制度,
就对旅客横加责难;车票售完后,旅客询问车票的情况,不予理睬等。所有这些,从反面说
明客运服务人员如果不注意了解旅客的心理活动,
就不能体贴旅客在旅行中的困难。
与旅客
之间的感情建立不起来,
文明服务、
礼貌待客就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
加强旅客运输心理活
动的研究,
掌握旅客心理,
探索服务规律,
能够加深客运服务人员和旅客的感情,
从而促进
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相互理解与支持,把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五)提高客运管理工作水平

客运管理工作是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
来断提高客运管理水平,
必然会促进文明服务,
礼貌待客程度的提高。

客运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

1
.旅客运输组织:售票组织、行包托运、乘务组织、餐饮服务、卫生整容。

2
.旅客旅行安全工作:包括行车安全管理及上车秩序管理。

3
.客运设备和客运设施管理,使其有效地为旅客运输生产服务。

4
.客运服务人员管理与培训,提高客运服务人员素质。

所有这些客运管理工作,都与能否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息息相关。

做好客运管理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
除了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之外,
重要的是要体现全心
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一切客运管理方法、制度、措施、标准等的制订,应该依据国家的
方针、政策、规章,同时应充分考虑站、车的实际条件和旅客的需求。因而了解与掌握旅客
在旅行中的心理需要,
探索服务规律,
对照自己的服务工作,
考查符合需要的竞争和有待改
进的部分,就会成为提高客运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据。

根据旅客心理活动改进旅客运输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才会有效地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如车站
售票窗口工作时间的安排,
应考虑各站客流规律及不同的旅客构成的心理要求而制定;
餐茶
供应应根据站、
车所吸引的不同结构的旅客心理要求和站、
车的实际条件,
制订出供应品种、
方法。运输服务企业应根据站、车的客流规律、旅客心理需求去安排候车、检票、上车以及
问讯、签证等各方面的服务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