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上市公司通过“其他应收款”虚构利润,如何虚构法,

其他应收款和利润挂不上钩吧,无法理解,请高人讲解。
2024-11-15 00:20:1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评:应为工业和商业企业)都(评:通常情况下)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评:1.典型分录:借:应收(其他应收)帐款—A关联企业 贷:主业(其他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注:税金不是必然的,通过此类交易即虚增了收入2.与关联、关系企业交易还不是最恶劣的,恶劣的是无中生有,虚构交易,有人说了,不是有审计查帐么?上市企业年报确有CPA法定审计,但是审计是①抽样审计,这种技术从本质上决定了必然会有漏网之鱼②审计成本决定了,比如,对应收类往来审计一般会发“询证函”进行测试,但实务中往往是企业代发或审计人员有意规避疑点企业,再者,不是除了“询证函”还有替代程序吗?对,也有,但是这种替代的效果也是往往不佳的3.再恶劣一点的,本企业记录与对方企业的半真半假的业务,不是全部真实记载,不同品种,不同规格有漏有溢,浑水摸鱼)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评:你有疑问有如何,你能够找到几只白乌鸦?你会说,找相对白一些的吧,这就主观成份相当大的,你要不要听听股评家、证券分析师的专业意见?)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评:坏帐核销也是纸面游戏的一个方面)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评:真实进行货物流转算是比较老实的,基本上这么做的人不多,实际上,有很多企业纯粹是纸上往来,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都是,这当然牵涉到不是一个部门,不是一个人员,但是内控制度且不说是否健全,就是健全也得看是为了控制谁的),填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太晚了。打个比方说,某家汽车公司声称自己在2004年卖出了1万台汽车,赚取了1000万美圆利润(当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会注明是赊账销售),这使得它的股价一路攀升;到了2005年年底,这家汽车公司突然又声称2004年销售的1万辆汽车都被退货了,此前宣布的1000万美圆利润都要取消,股价肯定会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资者必然损失惨重。在西方,投资者的经验都比较丰富,这种小把戏骗不过市场;但是在中国,不但普通投资者缺乏经验,机构投资者、分析机构和证券媒体都缺乏相应的水平,类似的假账陷阱还真的骗过了不少人。
  更严重的违规操作则是虚构应收账款,伪造根本不存在的销售记录,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操纵利润”范畴,是彻头彻尾的造假。当年的“银广夏”和“郑百文”就曾经因为虚构应收账款被处以重罚。在“达尔曼”重大假账事件中,“虚构应收账款”同样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评:如前所述)
  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可以是委托理财,可以是某种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种无形资产的款项等等。让我们站在做假账的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其他应收款”的操纵难度显然比“应收账款”要低,因为“应收账款”毕竟是货款,需要实物,实物销售单据被发现造假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其他应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较容易,而且估价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容易露出马脚。有了银广夏和郑百文虚构销售记录被发现的前车之鉴,后来的造假者倾向于更安全的造假手段;“其他应收款”则来无影去无踪,除非派出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调查,很难抓到确实证据(评:而“其他应收款”中的“其他”明细子目则极为恶劣,又乱又烦。即使派出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调查,难度也是很大)。对于服务业企业来讲,由于销售的不是产品,当然不可能有“应收账款”,如果要做假账,只能在“其他应收款”上做手脚。在中国股市,“其他应收款”居高不下的公司很多,真的被查明做假账的却少之又少。(评:为此,又规定了“其他应收款”也列入计提“坏帐准备”的范围,实际上包括“坏帐准备”在内8项准备实是企业调节利润的蓄水池)
  换一个角度思考,许多公司的高额“其他应收款”不完全是虚构利润的结果,而是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结果。(评:由此想到了一个典型的“虚假注资、抽逃资金”的做法,第一步:借: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 贷:股本—股东 第二步:借:其他应收款—股东 贷:银行存款等,当然:1.这两步之间视不同企业有几天或几个月的时间差 2.在目前的企业中很少能够看到这么NUDE的做法,但也只是多加进了几个往来,曲折隐晦些而已)早在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就进行了大规模清理欠款的努力,大部分欠款都是大股东挪用资金的结果,而且大部分以“其他应收款”的名义进入会计账目。虽然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早已被视为中国股市的顽症,并被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进行清查,但至今仍没有根治的迹象。在目前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大股东想企业资金简直是易如反掌;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做假账,但肯定是一种违规行为。

回答(2):

将各种费用不走成本费用,直接就挂在其他应收款”虚构利润。

回答(3):

一楼非常详细。
上市公司必须要看“现金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