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曼昆<宏观经济学>的一点疑问

2025-01-07 05:12:2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以前遇到过和你同样的问题。首先你要注意的是,你第二个“计划”在原书上是“计划支出”,你少打了两个字,少打了这两个字导致结果天壤之别。再一个你要注意,你的第一个“计划”绝对不能理解为“计划支出”,要把它想成是“实际生产”。最后一个你要注意的是前边的“出售”实质等同于后边的“计划支出”,前边的“计划”实质等同于后边的“生产”。

以下是分析过程。
你可以把实际支出理解为 ”社会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额“。(这个你一定要想明白) 把计划支出理解为 “家庭、企业、政府想要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额”。(书上的概念)

对照你书上265页的图10-3,也就是凯恩斯交叉图。当处于均衡收入右侧,即实际支出大于计划支出的时,按上边的理解,就是“社会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额”大于“家庭、企业、政府想要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额”,(就是你上边说的后一句,“计划支出小于生产“),这时, 实际生产出来的东西多于大家想要的东西,而大家只会买他们想要的那么多(这也就是企业能出售的),那么生产过多东西,必然引起存货增加。
而且这与前边说的”出售比计划少“不矛盾,不过前边那句话里的的”计划“你要注意不是”计划支出“,而是”实际支出“,也就是企业按年初时预期、计划(英语plan翻译过来时和容易和“计划支出”搞混)所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理解到这一点很关键。而且,“出售”的等于大家想要买的(但这一说法在均衡收入左侧不成立),也就是计划支出。
所以,前一句话里边的出售比计划少,实质是说计划支出比实际生产少,和后边那句话是等同的。

总结几个便于你看的等式
1.计划支出=大家想要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额=出售
2.实际支出=社会实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额=你说的第一句话里边的“计划”

我们在用外国教材时,因为思维方式差别以及翻译的问题,往往对我们的理解造成误解。
以上理解是我把课本看过20多遍后发现的(我考研)。

今晚我花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回答了这一个问题。可能你还理解起来有点难,或者我讲的可能还不清楚,不过我们还可以再交流!

回答(2):

一个是销售环节
一个是生产环节
第一个,你卖出去的商品比你计划卖出去的少,那你自然就会有存货积压。
第二个,你计划生产的数量小于你生产的数量,也就是说生产过多。于是存货自然也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