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3=内蕴经济的。
2、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3=概略研究。
3、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
相关介绍:
内蕴经济是地质可靠程度已达到探明或控制、推断、预测程度。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对普查、详查、勘探工作取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勘查资源。
扩展资料
由于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是定量评价矿产资源的基本准则,它既是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资源预测和国家资源统计、交易与管理的统一标准,又是国家制定经济和资源政策及建设计划、设计、生产的依据,因此各国都对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给予了高度重视。
虽然各国都是基于地质可靠性和经济可能性对资源与储量进行定义和区分,但具体分类标准各不相同。我国于1999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GB/T177766-1999)是我国固体矿产第一个可与国际接轨的真正统一的分类。
(一)资源/储量分类体系
关于政府的分类,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分类。
有关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首先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为已查明的资源和未查明的资源(334)两类。在已查明的资源下再分为确定的(331)、推定的(332)和推测的(333)三类,其中将确定的(331)和推定的(332)又合称为探明的。然后再根据经济性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经济的三类,如经济的推测资源量。在未查明资源之下分为假定的和假设的两类。这些国家政府一般不将矿产资源分为储量和资源量,通通作为资源量。美国将经济的和边际经济的矿产叫做储量基础,而将次经济的矿产叫做资源。统观各种分类,美国的储量基础应属于资源量而不是属于储量。因为不论哪种分类,储量均不是原地的而是可采出的。在这一点上是高度统一的。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政府间组织),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为为确定的(331)和推定的(332)、推测的(333)和踏勘的(334)资源量四类,前三者相当于已查明资源,第四类相当于未查明资源。再根据经济性分为经济的、潜在经济的(包括边际经济的和次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将经济的确定的和推定的资源量划为证实的矿产储量或概略的矿产储量,而将潜在经济的确定的和推定的资源量划为可行性矿产资源或预可行性矿产资源。
http://www.mlr.gov.cn/tdzt/zxgz/kczyclps/lt/200809/t20080901_679722.htm
储量分级,你在普通地质等课本上也会看到相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