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家庭结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同时,又是实际存在的,它对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有巨大的影响,收到宏观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
扩展资料:
家庭有不同的分类,按家庭的代际数量和亲属关系的特征分类是常见的家庭分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家庭类型。
1、夫妻家庭。只有夫妻两人组成的家庭。包括夫妻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以及上未生育的夫妻家庭。
2、核心家庭。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3、主干家庭。有两代或者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4、联合家庭。指家庭中有任何一代含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对以上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不分家的家庭。
5、其他形式的家庭。包括单亲家庭、隔代家庭、同居家庭、同性恋家庭、单身家庭。
所谓“四、二、一”家庭结构是指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逐渐小型化,一对夫妻一个孩,如果同为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生子女就需要赡养四位老人,即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
我国人口总数多,且大部分在农村,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居住在乡村的人口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老年人口大多数也在农村,农村的老龄化将比城镇更加突出。据北京大学曾毅教授预测,到2020年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要比城市高出3%~6%。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农村家庭小型化也在发展。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4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6人减少了0.52人。一方面,逐渐形成家庭“四、二、一”人口结构,新一代独生子女将要承担赡养4位老人的重负;另一方面,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比例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将受到严重地削弱。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方面:①家庭人口要素。家庭由多少人组成,家庭规模大小。②家庭模式要素。家庭成员之间怎样相互联系,以及因联系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家庭模式。
家庭结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同时,又是实际存在的,它对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有巨大的影响,收到宏观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
家庭结构特征
1、家庭人口的组成
家庭规模和人口组成直接影响到家庭结构的特征,一般而言,家庭人口越多,家庭结构越复杂,出现家庭矛盾的可能性越大,家庭管理越难。
2、维持家庭运转和家庭稳定的机制
家庭成员在在家庭中地位和角色的规定,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就形成了家庭规则。通常稳定的家庭规则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冲突、斗争、妥协、调整的家庭动荡的过程。
3、家庭成员在日常交往中所形成的稳定关系模式
一般而言,一个家庭结构包括横向和纵向的代际关系两种组合,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
就是一个家庭中各个亲属的数量。如:“四二一”家庭结构:就是四个老人(这对夫妇的爸妈),一对年轻的夫妇,还有他们的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