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诠释和下定义的区别

2024-11-28 03:47:5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性质不同

1、作诠释:文章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2、下定义: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二、作用

1、作诠释: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三、要求不同

1、作诠释: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2、下定义:下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下定义

百度百科-作诠释

回答(2):

下定义和作诠释是两种常见的、极易混淆的说明方法。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把容易与之混淆的对象区别开来的一种说明方法。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教学方法。”而作诠释,则是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如《看云识天气》中提到的“虹”,课文注释为:“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条彩色圆弧,这就是‘虹’”。

尽管这两种说明都以通俗简洁的语言去说明事物的特点,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异,显示出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此外,下定义还可用公式来表示: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属概念”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属的大类,也就是归类;“种差”就是在大类之中,被定义概念与同类相邻概念间的主要差别。如:“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透明液体”就是“属概念”,其余的说明部分是“种差”,也就是“水”与其他透明液体的差别。

从特点上看,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因此,从科学性的角度看,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

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下面举例比较说明。

A、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C、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作诠释)

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食物的概念,它还可变为:“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就是食物。B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果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那就荒谬了,因为不是所有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断句,说明的内容没有解说“晕”的本质特征,只是描摹了它的具体表象,因而是作诠释。

回答(3):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下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海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注意:诠释是指:   
1.加进书中的一段评论或解释性的文字。   
2.解说;解释;阐明。   
而作诠释是一种说明方法。

回答(4):

做诠释是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成因、用途等等进行说明、解释。如:"蟋蟀,又名促织、蛐蛐,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是一种很常见的昆虫。体长15至20毫米左右,具有一般昆虫的所有特征:一对长长的丝状触须,一对油黑发亮的翅膀,三对强健善跳的足。雌蟋蟀翅很短,不会鸣叫。在腹部末端除了两根尾须外,还有一根长长的产卵器,这是它与雄蟋蟀外形上的最大区别,所以雌蟋蟀又俗称"三尾子"。雄蟋蟀翅膀上长有发音器,两对翅膀一摩擦,便能发出洪亮的声音。"这是对蟋蟀的种种名称、属性、形状、类别进行解释,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下定义是针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确切的说明,或对某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作确切的解说。下定义语言必须精练简洁,它的语句形式常常是:"某某是什么","某某怎么样"。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对食物的说明就用了下定义的方法!"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又如教科书中对概念、定理、定律常用下定义的方法。"菱形是平面上四边相等的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它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长度的乘积的一半。"这是对菱形下定义。下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判断,所以不能模棱两可。定义的高度概括建筑在对事物的本质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如果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了解得若明若暗,下的定义一定不准确。

诠释和下定义可同时使用。可先定义,后诠释。一般说,下定义要求十分准确,要一言一概要,不能有某些疏漏。而诠释可就某些特征加以说明,比较灵活。

回答(5):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下定义。为了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有个明确的概念,作者用准确、简单、科学的语言给被说明的事物下定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通常用什么是什么的判断句式。在内容的揭示方面往往是:种差+属的形式。例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其中的“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是食物这一概念的“种差”即食物不同于其他概念的本质特征,“物质”是食物的属。这样,我们对食物这一概念就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作诠释。作诠释是对事物、事理的某些特点所作的解释说明,揭示概念的部分含义的说明方法。这种方法与下定义的方法相似,它的不同之处在于语言不像下定义那样严谨、讲究科学,可以随意些,形式也不拘一格。例如:“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作诠释能够通俗地解释、解说事物,又不像下定义那样严格,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与下定义相比较,作诠释的方法用得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