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音乐播放时,有些歌名的字会显示红色字了,播放成了00:00,播放不出来,是怎么回事的啊?

2024-11-27 23:39:2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84天,创纪录的7308万观众,创纪录的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参展,创纪录的2万多场演出……昨天,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人们有太多赞美太多留恋。

笙歌欢舞送别世博

当英国馆吹散第一朵“蒲公英”,当沙特馆打出“感谢上海,下届世博会再见”的标语,当国家电网馆运行团队吹灭手中的蜡烛……昨天,不到6平方公里的世博园,人们用各种方式送别世博。

再见时分难免伤感。夜幕中,忙碌了五个月的“小白菜”(志愿者)们动情放歌:“当离别拉开窗帘/要说再见真的很伤感/只有梦依旧香甜/请相信我会再次回到你面前/请相信此刻虽然就要说byebye/明天我们会再见……”

184天,8万“小白菜”奉献太多留恋太多。“很累,很不舍,就想这样一直站下去,一直唱下去,不要停止”,上海交大研究生崔磊沙哑着嗓子说。他手中的标语牌上,写着“小白菜难说再见”。

入夜,挺立世博园门口的武警齐国宁,眼眶里满是泪水。这位在风雨里一站就是几小时的铮铮铁汉,也抵不过离别深情。

难说再见,因为难舍曾经习惯的忙碌。“明天,真的不再有游客点餐了?”美国馆总厨Domenico Palumbo有点不知所措。“这餐厅不过60个餐位,但我每天能遇见几千张面孔,也包括你。每天,我们要做3000个汉堡,10000根冰激凌,8000只鸡翅,5000块牛排……”他下意识地问记者,“来点什么?我能背出这里所有的菜单。”

送别世博,忙世博的人心里空荡荡,看世博的人更如此。这部人类“写在大地上的百科全书”,七千多万人读了184天,依旧“看不够、读不厌、说不完”。昨天傍晚,62岁的上海人戚仕智在马来西亚馆敲完最后一枚印章,合上满是印戳的世博护照,沿着世博轴走向出口,第六次看世博的他,一次次回望中国馆。

昨晚8点10分。黄浦江畔,一台群星汇集的简短晚会在世博文化中心上演。当国际展览局主席蓝锋用不很熟练的汉语说出:“上海世博会是个巨大的成功……这也是中国的成功。这是上海的成功”;“上海世博会的光辉永远闪耀”……掌声在全场一次又一次响起。动人的歌声、美妙的舞蹈和一个个世博会场景的回放,把人们再次带回精彩难忘的世博之旅。当来自246个参展方代表次第登台,用不同的语言唱起《红河谷》、《玫瑰人生》、《红莓花儿开》、《茉莉花》,演出进入了高潮,台上歌声嘹亮,台下星光闪烁。此刻,在世博园内,人们用笙歌欢乐挥别世博。亚洲广场上,文莱传统婚礼和沙特传统歌舞声色正酣;欧洲广场上,土耳其爵士乐和欧洲时尚秀喧嚣正浓;美洲广场上,激情的阿根廷探戈中已分不出演员和观众。

晚22点30分,民企馆馆长孙军亲自担任讲解,接待了最后一批游客。而DE片区部部长陈超,则带领DE片区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在1号门鲁班路出入口处,送走每一位离园的游客。

珍藏“一个世界的精彩”

184天春华秋实,无数精彩珍藏心头。

10月26日。宁波滕头馆7分地的水稻开镰收割。“小白菜”、游客、老农一起挥动镰刀,收获凝聚着创意和汗水的稻谷。这些世博稻谷将离开世博园这个临时的“家”,被送往国际粮农组织和国际展览局。

寻觅新家的,还有“种子神殿”里的六万多枚种子。昨天下午两点,英国环境与农业部部长Caroline Spelman小心摘下60680个亚克力杆中的第一根,“一个月后,它将在中国的一所学校安家。”午后的阳光下,这颗“圣殿种子”熠熠闪光。

“我们希望吹散这个硕大的蒲公英,让它的种子在全世界生根发芽。”英国馆新闻发言人Katherine Dixon说,剩余的种子部分将被送往各大院校,部分将通过淘宝网进行慈善拍卖,“我们也会把种子送给江苏的学校。”

带着一个国家的自豪来,带走一个世界的精彩。精彩,不只是关于城市发展的理念交融,在世博园这个小小地球村,人们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收获友情。交换世博徽章,盖世博护照,成了无数人珍藏记忆的流行方式。

“徽章,换吗?”美国馆世博会志愿者Ban Frohman操着上海话,热情追问记者。他的脖子里挂满33枚徽章。“这两天看到徽章就紧追不舍。有时跟着人家,从美国馆追到加拿大馆”。他笑言,脖子上徽章重达2公斤,“有位中国游客跟我换徽章后,邀我合影。我抱着她的中国娃娃,一起说着‘茄子’,觉得自己真正属于上海了。”

“回所罗门群岛的那天,要带着这本护照。”太平洋联合馆的Chris Nemaia打开世博护照。“我每天都为游客盖5万个章,今天也有自己的护照了。我没时间逛馆,托朋友在昨天紧急加盖的。”

在立陶宛展馆中央的平台上,有一块著名的许愿石。世博会落幕后,立陶宛馆将把它的复制品送给上海。“你的心愿是什么?”记者问立陶宛馆长Indre Kumpikeviciute。“希望中国游客能来立陶宛,坐热气球欣赏立陶宛的城市美景。”馆长说,“我已习惯世博园的工作,家乡的热气球都快忘了。”

和谐城市,梦想从上海出发

离别之日,新加坡馆入口处竖起一棵金色的许愿树。树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许愿卡,那里有他们心中未来美好城市生活的蓝图。世博闭幕,世博园大部分场馆将拆除,但同时,更灿烂的梦想,正在这里搭建未来。

未来10年的憧憬寄给了“未来邮局”。“十年前,我的家乡被泥石流冲毁了……十年后,我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一名建筑师……我为舟曲建设一些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一位舟曲孩子寄给2020世博会的信中说。

未来20年的畅想存进了“时间胶囊”。昨天,通用汽车馆闭馆,游客们纷纷留下了对2030年的梦想。

未来28年的梦想刻入了“时间芯片”。上海图书馆中封存了从15万青年来信中选出的100个梦想。2038年9月23日,10名生于2010年世博会期间的“时间宝宝”,将亲手打开“时间芯片”。

184天,播下太多的种子,为上海乃至中国孕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闭馆之后可能会去深圳学习。”在台北案例馆工作了半年,内蒙古小伙栾恒亮的未来之门已经敞开。他说,上海世博会是所好学校,中国人从这里见识了世界的精彩,学会走向世界的规则。“5月,有些游客会插队,翻栏杆,吵架,扔垃圾……几个月下来,这些很少看到了。”

世博会开幕前,有研究称中国人排队的耐性只有1个小时。而世博会期间,沙特馆、石油馆排队一度超过11个小时。184天里,人们都在接受公民素质大考,每天都在进步。“五月初,沙特馆排队只有三个多小时,就有人想着插队;今天,我去石油馆,排了6个多小时,没人插队!”上海方阿姨感慨,世博让人们学会了很多。保洁员小崔说,“世博刚开始,我几分钟就拾到满满一桶垃圾;后来啊,一整天下来,垃圾都装不满一桶。”58岁的“世博达人”李丽艳,先后20多次进园,看遍大大小小的展馆,见证游人素质变化背后园区服务能力的提升。“4月23日试运行,20多万人,乱得不行。但103万人那天,却组织得有条不紊。”她说,好的环境更能改变人。

创造面向未来的生态文明,追求包容协调的增长方式,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建设智能便捷的信息社会,培育开放共享的多元文化,构筑亲睦友善的宜居社区,促进均衡协调的城乡关系……在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中,《上海宣言》凝聚国际共识,上海世博会收获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将为人类建设“和谐城市”开启通道。

“这是有史以来最让世人瞩目的一届世博会,它有形的和无形遗产都将继续发出光芒。”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说。告别,为了明天的相聚。昨夜,意大利米兰已从上海接过世博会旗帜。米兰市长表示,将学习上海办世博的成功做法。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愿景照亮人类未来。2015,让我们相会米兰,让世博故事经久流传。

回答(2):

链接有问题,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