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弹大家族里,有一位身材矮小的小弟弟,它经常抱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其貌不扬,这就是在1973年第4次中东战争中立过赫赫战功的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是在二战以后问世的,目前已经发展到第3代,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第4代反坦克导弹也已在研制之中。
第1代反坦克导弹是由射手用肉眼进行观察并用手来进行操纵的。射手通过一根长长的导线来传递控制指令,以实现对导弹的操纵。导弹在飞行过程中,这条导线就像一条长长的尾巴。假若这条尾巴断了,那么导弹就会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前苏联的“斯瓦特”导弹、法国的“SS-10”导弹以及英国的“旋火”导弹等,都是第1代反坦克导弹的典型代表。
第2代反坦克导弹在技术上先进一些,射手只要把瞄准镜内的“十”字线对准目标,射出的导弹就能借助长导线来传递地面仪器设备发出的控制指令而自动飞向目标。
法国和德国合作研制的“霍特”导弹,要算是第2代反坦克导弹的典型代表。
第3代反坦克导弹在技术上更为先进,它完全摆脱了“长尾巴”导线的困扰。这一代反坦克导弹大体上包含两大类。其中一类是采用激光制导,它像是长了“眼睛”一样,能自动跟踪目标,直到人中目标为止。另一类反坦克导弹是采用电视制导,多从直升机上进行发射。导弹的前端装有电视摄像管,能把导弹与目标之间的偏差反映到装在直升机驾驶员前面的荧光屏上。射手根据从电视里看到的情况来发出“指令”,便可使导弹自动飞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