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的作品,如《小时代》、《爵迹》等所传播出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对于三观尚未完全形成的中学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我们不能从文学高度上去要求每一个人以写作为生的人。不能要求每个青春文学作家都有着鲁迅先生的文采。郭敬明在以前就很清楚的表示过,他的受众很明确,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对文学本身并没有什么追求,他的野心都集中在获得尽可能大的商业成功上。
再者,郭虽然没有自己往文学这个方向努力,但是他吸收了很多真正有才华的作者,其中也有一些写严肃文学的作者。这个意义是很重大的,因为中国的严肃文学正在面临转型,往前数几十年,中国大多数严肃文学都是乡村文学,却很少有以城市为根基的严肃文学。他不是优秀的作家,但是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和出品人。他发现了很多比他有才华的文学青年,给他们机会,不吝啬,也不害怕被超越。
不可能所有人都去看那些真正的好书。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作家。抛开郭敬明作品的文学性,他无疑是成功的。众人太专注于他用来世人的作家身份,不断质疑他作品的意义,却忘了他其实是个商人。
而且,还是那句话。有的时候不是作家的问题,是受众的问题。层次不同,需求不同,总有人需要郭敬明。
套用郭敬明的一句话“没有人会永远需要郭敬明,但永远有人正需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