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种西瓜

怎样种西瓜
2024-12-04 09:54: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需要肥沃的土地,优良的种子,适应的温度

回答(2):

怎样种西瓜

栽培技术
概述
西瓜
小拱棚西瓜栽培 现以2米小拱棚西瓜栽培为例介绍如下:
小拱棚的结构与性能
小拱棚宜选择南北走向,占地宽1.4-1.6米,先在中间开60厘米宽、40厘米深的瓜沟,施肥后深翻使土肥混匀 并做成60厘米宽,10-15厘米高龟背形栽培床,床两侧各形成一条宽30厘米的浇水沟,沟外侧各做一条20厘米高20厘米宽的畦埂,埂上每隔1-1.2米插1条2米长、4厘米宽的竹片,形成宽约1.5米、高约0.7米的拱架,架上扣2米宽薄膜,四周用土压严压实,棚间距约1米 。每亩用竹片240-260片。0.014毫米农膜约7.5公斤 或0.03毫米农膜约16公斤,0.005毫米地膜约2.5公斤。该结构小拱棚一般年份4月初最低温度可稳定在5度以上,能满足西瓜缓苗期的要求。
培育嫁接苗
目前生产上多采用有加温设施的简易温室来培育嫁接苗,用南瓜或葫芦做砧木,采用靠接或顶插接法。苗龄40天左右。 1、苗床设置 苗床南北走向、东西宽1.2米,要求畦底平整,畦埂宽30-40厘米,高15-20厘米。 2、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要求疏松、肥沃、保水、保肥且无病菌虫卵。一般选用肥沃田园土2份加1份经夏季高温发酵充分腐熟的过筛有机肥,然后按每立方加入碾碎的二铵0.5公斤或复合肥1公斤,50%多菌灵3-4两 ,50%辛硫磷1两 ,充分混匀后装入直径8厘米 高10厘米的营养钵中。播前1周浇足水洇透营养钵。 3、温室消毒 播种前温室用硫磺粉2公斤/亩+敌敌畏0.2公斤/亩拌锯末薰24小时。 4、种子处理 (1)黑籽南瓜 黑籽南瓜种子休眠性很强,当年种子发芽率只有40%左右。需用赤霉素打破休眠。具体做法是:先用温水浸泡种子1-2小时,搓洗除去杂物,然后用150-200ppm赤霉素浸24小时。若用上一年陈籽,则可直接浸种,浸种时间12小时即可。 (2)葫芦籽 葫芦籽种皮厚,吸水困难,种子萌发慢,出芽不整齐,发芽势、发芽率低。可用热水烫种法处理,先用 西瓜
凉水浸没种子,再倒入80-90度的热水顺一个方向不断搅动,使水温降到70-75度并保持约1分钟,最后倒入冷水使水温降至20-30度,继续浸种24-36小时,也可参照南瓜种子处理法用100PPM赤霉素处理;(3)西瓜种子处理:一种是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500倍液浸种30分钟捞出清洗后再温水中浸6-8小时;另一种是用80-90度热水烫种3-5秒然后加入冷水使水温降至55度左右,浸种约10分钟,降至20-30度浸种6-8小时。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处理种子后,催芽前都要晾干或擦干种皮多余的水分,待种觜无水膜包裹后再放到28-30度环境中催芽,以免种仁内水分过多氧气缺乏影响种子萌动。 5、播种: (1) 用南瓜作砧木靠接。南瓜籽浸种不催芽,西瓜种子催芽后同时播于营养钵中砧木和接穗种子各点播两粒,覆土1.5厘米,盖地膜。白天棚温30-35度,夜间18-22度,保证土温在18度以上,出苗后白天降至25度左右,夜间15~16度。嫁接前1~2天适当通风降温,提高幼苗适应性。为防止发生病害可喷800倍百菌清或1000倍甲级托布津等。同时嫁接前要适当控水以防嫁接时胚轴脆嫩劈裂。(2) 采用葫芦作砧木顶插接,将催芽后的葫芦种子单粒点播于营养钵中,覆土1.5厘米盖地膜、扣小拱棚。播后约十天葫芦出全苗并有部分幼苗子叶展开,心叶显露(破心)时,即可播种催芽后的西瓜种子。西瓜种子播于沙盘中,播前将沙土用开水浸烫,降温后将西瓜种子间隔约1厘米撒播,覆土1厘米,盖地膜保湿增温。将沙盘至于温室温暖处约5-6天出苗,见光晒一天使西瓜幼苗子叶展开并充分变绿,此时葫芦第一片真叶已展开(一叶一心)为顶插接法的最佳嫁接时期。 西瓜
6、嫁接:(1)南瓜与西瓜靠接: 南瓜子叶平展露心时去掉生长点,在子叶下 0.5-1厘米处用刀片呈45度角向下斜削一刀,深度为茎粗的2/5-1/2,切口长约1厘米。同时在西瓜接穗相应部位向上呈45度角斜削,深度为颈粗的1/2-2/3,切口长度与砧木切口相同。将接穗切口嵌入砧木茎的切口,使二者接口紧密贴合在一起,用嫁接夹固定接口。约七天后接口愈合,切断接穗根部,10-15天后去掉嫁接夹。(2)用葫芦作砧木顶插接:嫁接时先将葫芦顶芽及真叶去掉,仅留两片子叶,然后用一个与西瓜苗粗细相当尖端带有6-8毫米斜面的竹签,斜面向下沿葫芦子叶叶脉与葫芦茎约45度角的方向插入,以竹签尖端刚好露出为准。将西瓜苗在子叶下8-10毫米处用刀片斜切断茎,切面长度8~10毫米,拔下竹签迅速将西瓜接穗切面向下插入葫芦砧木中,使两个切面贴紧,砧木子叶与接穗子叶呈“十”字形交叉。 7、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及时盖小拱棚保湿,并用遮阳网或类似物遮荫。前三天一般不通风,白天25-28度,夜间20-22度,不低于18度,小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5%以上。三天后逐渐增加通风换气量,缩短遮荫时间。约12天嫁接苗成活后,温度可降到白天24-26度,夜间16-18度。注意及时去掉砧木萌生的侧芽。喷药预防病害发生。定植前3-5天进行低温炼苗,白天加大放风量,白天22-24度,夜间降至13-15度,以增强定植后秧苗对小拱棚内环境的适应能力。
定植前准备
1、 施足底肥:结合耕翻每亩施入发酵鸡粪2-2.5方或优质圈粪6-8方(有条件的户最好在夏季将鸡粪和圈粪掺在一起高温发酵,经高温发酵的有机肥多施一些也不易烧苗),二铵30-40公斤,硫酸钾30-40公斤,尿素10-15公斤或碳铵25-40公斤,微肥按缺素情况分别底施或喷施。 2、 作畦、洇地、扣棚 3月下旬选晴天及时按要求作畦,定植前7-10天洇地、盖地膜、扣小拱棚、烤地、升温。
定植
1、定植时期:石市及周边县市一般在3月底4月初,当小拱棚内5厘米地温稳定在12度以上时,即可选无风晴天定植,从物候上看此时正值柳树发芽杨树落絮。 2、定植密度:每个栽培床定植两行,株距不低于0.7米,亩栽650-700株。 西瓜
定植时用开穴器或瓜铲在盖好的地膜上直接按株距打孔、座水栽苗,最后将膜孔用土封严,及时加盖小拱棚。
定植后管理
1、温度管理:(1)定植—团棵 即从定植到瓜苗5-6片叶由直立生长转向匍匐生长以前这段时期,大约13-15天。定植后前三天一般不放风以促进缓苗。缓苗后可每天上午十时至下午二时逐步加大放风量,以达到降温、排湿、改善光照条件,降低植株生长速度,提高抗逆能力,达到叶厚、颈粗、根系壮。(2)团棵—座瓜:此阶段已进入4月下旬,晚霜期已过,一般无须考虑冻害。此期植株根系和茎叶生长迅速,极易徒长造成坐果困难。因此要采取上午、中午放大风,夜间虚盖膜促进养分合理分配,提早坐果。 2、整枝方式:一般采用三蔓整枝方式,当主蔓长到30厘米长,茎基部枝条达5厘米时,每株选留两条长势均匀的健壮侧蔓,多余的侧蔓及早去掉。 一般选留主蔓第二或第三雌花坐果,主蔓坐不住时可选留侧蔓雌花坐果。一般坐果节位以前多余的侧枝及早去掉,而坐果节位以后几节的侧枝可留3~6片叶打尖,以增加叶面积提高产量。 3、肥水管理:在定植水浇足的情况下,主蔓长约50厘米时,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磷酸二氢钾10公斤。当幼果长至鸡蛋大小时每亩随水冲入尿素15公斤,磷酸二氢钾20公斤。果实碗口大小时可根据地力情况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氢钾15公斤另外还可喷施叶面肥料防止茎叶早衰。 4、人工辅助授粉:授粉时间是每天早晨7-11时,将当天开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将花粉轻轻涂抹在已开花的雌花柱头上。在操作中应注意要周到均匀,以防止出现畸型果。 5、西瓜二次结果的方法及关键技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割蔓再生,即在头茬瓜定个后,注意选留基部萌生的新蔓3条,头茬采摘后,距根茎部30厘米剪除老蔓,利用基部新蔓结果。另一种是新梢留瓜,即在果实生长后期,利用主、侧蔓顶端发出的新蔓坐果。一般7-10天可开花坐果,此法管理简单,但坐果节位高,果形偏小,产量较低。 关键技术主要是头茬瓜膨瓜后期做好防病工作,叶面喷肥,严防茎叶早衰,摘瓜后及时清洁田园,用生根剂灌根并追肥浇水,促新蔓健壮生长。
小型礼品西瓜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小型西瓜适应性较强,气温在14℃以上均能正常生长。采用不同栽培技术,可从元月中旬至夏季7月下旬播种,5—10月均可收获。 早春保护地栽培: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苗龄35—40天,采用加温方式育苗,4月上中旬定植于温室内,6月初上市。 春季裸地栽培:3月下旬至5月下旬播种,苗龄30天左右。保护地育苗,终霜期后定植于裸地或加盖小拱棚。 夏季保护地延后栽培:7月下旬播种,苗龄20天左右。9月上旬加盖棚膜,上旬加盖保温草帘,10月前后上市。 二、播种育苗 营养土配制:营养土配制方法较多,常用2/3草炭土加1/3未种过瓜的大田土拌匀过筛,或1/3腐熟农家肥加2/3大田土。每方土加2公斤过磷酸钙,用800倍多菌灵液消毒,或用甲醛熏蒸。 浸种催芽:可用55℃温水浸种消毒,不断搅拌至水温降至30℃左右。浸泡4小时后,清洗种子,然后用湿毛巾包紧置于30℃左右环境下催芽。 播种:播种前一天应用800倍甲基托布津液浇透苗土,待种子芽长到0.5厘米左右时,播种于育苗盘内,种子应平放,芽尖向上,上盖细营养土1.5厘米厚,并用800倍甲基托布津液浇透育苗盘,温度保持在25—30℃,以保证出苗整齐。出苗后温度保持在18—28℃即可。苗床宁干勿湿。早春应防止冻害,保证充足光照。夏季应防幼苗高温徒长。 三、田间管理 定植:一般采用多蔓多果整蔓方式栽培,株行距60—80厘米×180—200厘米,每亩可栽530—730株。亦可立式网架栽培,株行距50厘米×100—140厘米,双行定植。 肥水: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底肥应每亩用53—66公斤复合肥和2670公斤堆肥,采取条施或撒施方式施用。以后整个生育期以“两水两肥”为主,即伸蔓肥,定植一周后以施氮肥为主,灌水;膨瓜肥,坐果一周后以施磷、钾为主,灌水。 整蔓留果:因果实小,要达到较高产量,应采用多蔓多果方式栽培,一般保留一主蔓和3—4个子蔓,或不整蔓;留果时摘除主蔓上第一雌花,其余均可保留二茬瓜,坐果节以下子蔓宜尽早摘除。 病虫害防治:小型西瓜品种相对大西瓜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一般病害为蔓枯病、枯萎病、病毒病、炭疽病等,病虫害防治最好7—10天进行一次。
西瓜多次采收高产栽培技术
在大棚中采用多次采收技术栽培西瓜,可以在5月份至10月底采收5~6次,平均每亩产西瓜达7500公斤。 品种选用 选用早熟、抗病、耐低温弱光、再生能力强的早佳等西瓜品种。 培育壮苗 南京地区一般在1月中旬播种,采用电热线温床营养钵育苗。在大棚内做宽1米、深25厘米的育苗畦,长度视育苗数量而定。畦内铺地膜,撒细土、稻草等物,上面铺设电热丝,排入营养钵。浸种催芽至80%种子露白时播种,每钵播1粒。播后覆盖0.5~1厘米厚细土,覆盖地膜,上搭小拱棚。夜间在小拱棚上加盖草帘。出苗前床温白天保持在30~32℃,夜间保持在20~25℃。70%瓜苗出土后揭去地膜。齐苗后适当揭开小拱棚降温,白天棚温控制在20~30℃,夜间控制在15~18℃。移栽前1周逐步降温炼苗。 适期定植 定植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公斤、腐熟饼肥100公斤、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或者每亩施硫酸钾高效多元素复合肥100公斤。结合施肥,每亩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各2公斤,防治地下害虫和对土壤消毒。定植前1个月整地做畦,5米宽的大棚做2畦,畦宽2米,中间留30厘米宽操作沟。2月下旬至3月初选晴天上午定植,每畦栽1行,株距80厘米,每亩栽330株左右。栽后浇足活棵水,水渗下后覆盖地膜,上面搭小拱棚,夜间在小拱棚上加盖草苫。 温湿度管理 定植后10天内的管理以保温为主,白天棚温保持在25~32℃,夜间保持在18~20℃,棚温超过35℃适当通风降温。坐瓜后适当增加通风量。瓜膨大期和成熟期棚温白天保持在25~32℃,夜间保持在15~20℃。4月中旬撤去小拱棚。5月份气温升高后注意通风换气,晴天中午打开裙膜和顶膜通风降温。夏季揭去边膜留下顶膜,并补充水分。8月份气温高,植株蒸腾量大,应科学调控水分和温度。 肥水管理 移栽后1周施缓苗肥,以氮肥为主,每亩用尿素5公斤加水浇施。瓜鸡蛋大时每亩施腐熟人粪尿600公斤或尿素10公斤、三元高效复合肥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7天后再施1次。每次采收后每亩施硫酸钾和尿素各10公斤或45%高效复合肥30公斤。大棚西瓜灌水不宜过多,应根据叶色鲜嫩程度合理浇灌。 植株调整 采取三蔓整枝,主蔓长60厘米时在3~5节处选留2条健壮的侧蔓,其余侧蔓全部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瓜坐稳后去除弱枝、病枝和老叶、病叶,以利于通风透光。选晴天下午用土块压蔓。 花果管理 瓜鸡蛋大小时在12节后每株选留1~2个瓜。瓜直径12厘米时 西瓜
摘除畸形瓜和多余瓜,平均每株留1个瓜,每亩留330个瓜。坐瓜后15~20天翻1次瓜,并用干稻草或果垫垫瓜。第一批瓜7~8成熟时在基部新发蔓上选留第二批瓜,留瓜量根据瓜蔓长势确定,蔓生长旺盛的多留瓜,反之少留瓜。秋季气温高,留瓜节位应适当推后,一般在20节后选留2个瓜。第三、第四批瓜过多时适当疏除,以保证瓜的质量。 防治病虫 注意防治西瓜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叶枯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和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 适时采收 雌花开放后37~40天采收第一批瓜,以后每隔30天左右采收1次。头茬瓜采摘时部分二茬瓜已坐瓜,注意不要过多扯动藤蔓。
编辑本段病虫防治
寄主
在田间主要为害瓜类幼苗和十字花科蔬菜幼芽、嫩根及草莓等浆果。喜食油菜、芥菜、小白菜、番茄、黄瓜、南瓜、瓠瓜、大豆、豇豆、苋菜、空心菜、莴苣等叶片及食用菌等。 为害特点 为害幼芽、嫩根造成缺苗断垄,为害草莓时把浆果吃成孔洞;瓜类幼苗绿色部分受害后常不生蔓。对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一14mm,体宽5—6。5mm,长椭圆形,共13节,灰褐色,头部具1对线状触角;胸部8节,各节具1对足,腹部具7对腹足,尾节末端为两个片状突起。雌成虫体背暗褐色,隐约可见黄褐色云状纹,每节后缘具白边,雄虫较青黑。卵近球形至卵形,黄褐色。初孵幼虫白色,半透明,长约1.3一1.5mm,宽0.5一0.8mm,后逐渐变深,形态与成虫近似,仅大小、体色不同。 生活习性 该虫胎生繁殖,离开母体即可自由活动取食,取食后体壁颜色变深,身体增大,隔一段时间需钻入土中蜕皮,每雌可繁殖110头,幼虫孵化后多随雌成虫群集在一起,约经1—2.5个月后开始独立生活,经1年成熟,多发生在阴暗潮湿墙角或石头、土块下,夜出为害,以晚上21—22时、清晨7—8时活动最盛,阴天也出来活动,幼苗及贴地果易受害,对圈肥及腐草有趋性,有负趋光性和假死性,受惊后立即卷缩成“西瓜”状。 此外,中国还有一种西瓜虫,学名为Porcellio scaber Latreille 称球鼠妇,广布室内及潮湿之处,在田间也为害油菜等。 防治方法 (1)离村庄近的菜地、塘埂沟边处应加强防治。田园内不留杂草,在田埂、垄间堆集腐草进行诱杀。(2)菜地避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结合防治地下害虫喷药防治 在油菜苗期,发现虫量大时开始喷洒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或20%虫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
猝倒病
(为害状)本病是西瓜幼苗期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可造成大片幼苗死亡。尤其在育苗床内受害最为常见。 1. 症状 猝倒病菌的寄生性都是比较弱的,只有在幼苗生长衰弱或其幼茎尚未木栓化时,才能侵入为害。苗期发病,幼苗茎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接着病部变黄褐色,缢缩成线状。病害发展迅速,在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即猝倒,拔出后接触病部的表面极易脱落,在子叶下发病的成为卡脖子。有时幼苗尚未出土,胚茎和子叶已普遍腐烂。有时幼苗外观与健苗无异,但贴伏在地面而不能挺立,检查这种病苗,可看到其茎基部已收缩似线条状。湿度大时,在病部及其周围的土面长出一层白色菌丝体。 2. 病原 病原为腐霉属中的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Fitzp.]。菌丝无色,无隔膜。无性阶段形成游动孢子囊,有性阶段形成球形卵孢子。 3.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 12-18厘米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瓜苗引起猝倒。病菌生长适宜地温 15—16℃,温度高于30℃生长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为10℃,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遇有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则发病较多。 4. 无公害防治技术 (1)严格选择营养土 选用无病新土进行育苗,或对育苗土进行土壤消毒,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千克加细土100千克制成药土进行播后覆盖。 (2)加强苗床管理 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作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控制苗床的湿度。用有机肥或堆肥作苗床基肥时,必须充分腐熟。定植后,前期宜少灌水。若是大棚应及时通风降湿。 (3)化学防治 出苗后发病初期可喷洒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25%瑞毒霉(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40%乙磷铝(疫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一般7~10天喷一次,视病情,连续喷洒1~3次。每次喷药后要结合放风,降低棚内湿度,可收到较好的防效。
枯萎病
(为害状)西瓜枯萎病也叫蔓割病、萎蔫病等,分布十分广泛。其发病率一般在5%左右,多者发病30%以上,甚至绝产。 1. 症状 西瓜全生育过程均可发病。西瓜幼芽受害,在土壤中即行腐败死亡,不能出苗。出苗后发病,顶端呈失水状,子叶和叶片萎垂,茎蔓基都萎缩变褐猝倒;病蔓发病,基部变褐,茎皮纵裂,常伴有树脂状胶汁溢出,干后呈红黑色。横切病蔓,维管束呈褐色。后期病株皮层剥离,木质部碎裂,根部腐烂仅见黄褐色纤维。天气潮湿时,病部常见到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苗分生抱子座和袍子团。 2. 病原 病原为西瓜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 niveum(E.F. Smith)Snyber et Hansen],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3. 发病规律 本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原苗主要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通过带菌种子、土壤、肥料、灌溉水、昆虫及人为传播。病菌从寄主根部伤口或根毛的顶端细胞间侵入,带菌种子萌发时病菌可直接侵入幼根。夏西瓜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盛期。发病的主导因素是温、湿度,温度在8-34℃均可发病,24-32℃是侵染的最适温度,而苗期在16-18℃时发病最多。雨后遇旱或时雨时晴的气候条件下发病较多。另外,微酸性土壤及偏施氮肥,更利于发病。 4. 无公害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采用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从无病田中采种。种子消毒,在播前可用种子重量0.3%~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l小时。 (2)严格选择营养土 采用无病土育苗,用新土或消毒的土壤作营养钵育苗,可减少苗期病菌侵染。 (3)合理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 提倡水旱轮作,或与非瓜类作物5年以上轮作。深翻土地,高畦栽培,发病严重的大棚、温室更要采取与非瓜类作物轮作。施用腐熟的基肥,及时追施磷钾肥,及时通风,降低大棚湿度。不可大水漫灌,防止植株早衰和茎基部因土壤水分供应不均衡,产生自然裂伤。发病时要控水,及时清除病株,彻底销毁或深埋,并用石灰等进行土壤消毒。 (4)土壤消毒 苗床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8克处理畦面。定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667米21千克,混入细干土30千克,混匀后,均匀撒入定植穴内。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即收获后,翻好地、灌水、铺上地膜,然后密闭大棚15~20天,地表土壤温度可以达到70℃以上,对枯萎病及其他土传病害、线虫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嫁接育苗 用黑籽南瓜或葫芦作砧木嫁接。 (6)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药剂灌根治疗,常用的药剂有50%速克灵1 200~1 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3 000~6 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每株灌药液0.25千克,每隔5~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炭疽病
(为害状)炭疽病是西瓜重要病害之一,各地普遍发生,在多阴雨天气和南方多水地区发生尤重,是影响西瓜稳产高产的主要原因。本病除为害西瓜外,还为害甜瓜等。 1. 症状 西瓜叶、蔓、果均可发病。叶部病斑,初为圆形淡黄色水渍状小斑,后变褐色,边缘紫褐色,中间淡褐色,有同心轮纹和小黑点,病斑易穿孔,病斑直径约o.5厘米,外围常有黄色晕圈,病斑上的小黑点和同心轮纹都没有蔓枯病明显,病斑颜色较均匀。叶柄和蔓上病斑梭形或长椭圆形,初为水浸状黄褐色,后变黑褐色。果实受害,初为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暗褐色稍凹陷,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长橘红色黏状物,严重时病斑连片,西瓜腐烂。 2. 病原 病原为刺盘孢属的葫芦科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Berk,&Mont.)Arx,异名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 (Pass.) Ell.et Halst.],病斑上小黑点为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椭圆形或长圆形,无色单胞,内含物颗粒状,刚毛分散于分生孢子盘中,褐色,顶端色淡,有分隔。 3. 发病规律 该病菌主要附着于寄主的残体上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能带菌,其种子上的病菌可存活2年。在适宜条件下,病菌依靠雨水或灌溉水的冲溅传播,直接从寄主表皮侵入,近地面的叶片首先发病。湿度大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因素,在持续87%-95%的相对湿度下,潜育期 3天,湿度愈低,潜育期愈长,发病较慢。在10-30℃温度下均能发病,而以95%相对湿度和24℃温度下发病最重。过多施氮肥、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以及连作地块发病都比较严重。重病田或雨后收获的西瓜在贮运过程中也发病。 4.无公害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甜瓜品种一般厚皮甜瓜(哈密瓜型)易感病,薄皮甜瓜(普通甜)较抗病。 (2)严格选择营养土 育苗地要实行与非瓜类3年以上轮作,防止土壤带菌,不能轮换时必须进行苗床土壤消毒。 (3)种子处理 对生产用种可用50~51℃温水浸种或用种子重的0.3%~0.4%的50%多菌灵粉剂拌种;或用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 (4)农业措施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意平整土地,防止田间积水,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瓜类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等。 (5)化学防治 大棚或露地于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3 000~6 000倍液,或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200倍液等,间隔7~10天一次,共喷药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