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赏析

2024-10-29 02:19:1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层次井然条理分明.从整体到局部,整体从静景到动景,局部从动景到静景。

2、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不仅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 、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4、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态;“长吟”“低唱”“弹琴”是写声;“又酸又甜”则是写味。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2、作品鉴赏

这是一篇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回忆性散文。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三味书屋的况味就完全不同了。由于对它理解不同,因此对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有多种猜测。有的认为鲁迅所勾勒的三味书屋是一个封建的囚牢,禁锢儿童身心的场所,因此论定作者意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结构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书屋虽然是所典型的封建私塾,但作者鲁迅立意并不在于批判。这篇散文题目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点出了创作的本意和内容,即叙写自己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程。

3、艺术手法

  • 状物写景,绘声绘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高大”“肥胖”“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角度写。呜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角度写。覆盆子“又酸又甜”是味觉描写。这便是绘声绘色、有滋有味。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

  • 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如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物,只有寥寥数笔,但却把事物的情状描绘得非常生动。写冬天雪地捕鸟,连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生动而又富有层次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这彰显了作者遣词造句之功力。写学生读书的场面,先生读书的神态、动作,都传神、逼真。

4、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回答(2):

1、层次井然条理分明.从整体到局部,整体从静景到动景,局部从动景到静景。

2、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不仅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 、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4、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态;“长吟”“低唱”“弹琴”是写声;“又酸又甜”则是写味。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2、作品鉴赏

这是一篇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回忆性散文。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三味书屋的况味就完全不同了。由于对它理解不同,因此对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有多种猜测。有的认为鲁迅所勾勒的三味书屋是一个封建的囚牢,禁锢儿童身心的场所,因此论定作者意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结构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书屋虽然是所典型的封建私塾,但作者鲁迅立意并不在于批判。这篇散文题目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点出了创作的本意和内容,即叙写自己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程。

3、艺术手法

状物写景,绘声绘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高大”“肥胖”“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角度写。呜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角度写。覆盆子“又酸又甜”是味觉描写。这便是绘声绘色、有滋有味。

回答(3):

运用了坏境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伏”写出了黄蜂的懒散,“窜”字写出了叫天子的轻盈,烘托出了百草园美丽,温情的自然气氛,由植物写到动物,又从动物写到植物,由高写到低,由低写到高,用了空间的顺序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