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和庶人有什么其别

2025-04-14 05:11:4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他们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士人是古代中国才有的一种特殊身份,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精英社会群体。
庶人(shùrén):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大部分庶人居于城郊,耕种贵族分给的土地,享有贵族给予的政治军事权利。如参加国人大会,参与军事活动,充当徒卒(注:tú cù,步兵)等。但他们也承担沉重的义务,如庶人服兵役,缴纳军赋等。此外,青年庶人还负担一定的劳役。庶人还包括具有自由身份的劳动者及被免除人身依附关系的奴隶。“三后之姓,于今为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意即夏、商、周三代帝王的后代,到今天成了平民。

回答(2):

士人是读书人,庶人是老百姓,因为古代读书认字的人很少,读书人是受尊敬的,有些士人为官,有些则不是,但是地位,是高于庶人的

回答(3):

西周实行分封制,天子 诸侯 大夫 士。士是最低等的贵族,庶人也有区别,居住在城池里的称为国人,城外的称为野人。士人和庶人除地位不同,其它方面基本相同。

回答(4):

士人就是读书人,庶人就是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