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不听话该怎么办?

2024-11-04 06:54:1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妈妈可以在孩子身上找问题,但是也应该在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吧?? "打他还还手"这句话很明显就体现出妈妈的教育方法不对,也许孩子是有错,但是妈妈打人就是对的吗,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可以这样想,妈妈可以打我,我为什么就不可以打别人呢??

  几年前,曾有一所小学做了一项“对爸爸妈妈哪些地方不够满意”的调查,调查结果发表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统计显示,孩子对爸妈不够满意的地方有58项之多,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严,标准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见;说话不算数;当我想做自己的事时,他们总不让;总在骂我的时候夸奖别人等等。

  看了小学生们对自己爸妈的不满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这是对小学生做的调查,与我这个幼儿家长何干;第二,就算有对上号的地方,恐怕你也不愿意把这样地父母形象何自己连接在一起。但是,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满意,在我们身上多少会有体现。别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其实,孩子虽然嘴上没说,但这些不满意已经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应在行为上。的确,孩子的这些不满意都可能成为向父母说“不”的理由。

  成人没有以身作则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以往我们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爸妈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比如,姗姗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姗姗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己却经常如此。姗姗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看的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起初,姗姗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地,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都不愿意听,姗姗的叛逆心理愈来愈严重。

  把孩子当小小孩对待

  再有一些父母无视孩子地成长,总是把孩子当小小孩子对待,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是造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姗姗听了以后特别想做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一天,姗姗提出晚饭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妈妈左思右想一番,还是以“万一碗摔碎了怎么办?”“碎片刺破手怎么办?”等理由拒绝了她。没有做成事情,姗姗可不高兴了,睡觉时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还赖在爸妈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处罚她。

  第二天晚上,姗姗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饭后姗姗又提起洗碗的事,妈妈再次重复昨天的理由,没想到小姨却爽快的说:“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啊!够不着水龙头,我给你垫个小凳子,万一碗摔坏了也没关系,小姨再买新的。”小姨话刚说完,姗姗就兴奋的大叫起来:“谢谢小姨。”接着,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认真、仔细。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见,父母确实要反过来想一想:自己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难道孩子天生就是一个不听话、爱捣乱的孩子吗?孩子真的想做一个处处和爸妈作对的人吗?其实应该说,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长。

  换个角度来说,父母喜欢乖孩子的真实理由是什么?我们不喜欢孩子和自己作对的目的何在?其实说穿了,还不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正蓬勃发展的孩子,是否有点太自私、也太短视了呢?

  逆反心理的正面效果

  孩子的逆反心理始终被认为有碍儿童身心健康。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无是处,它虽有妨碍孩子身心发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面效果。  1、产生逆反心理是幼儿教育弊端的曝光。当前,幼儿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许多年轻的父母不了解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对儿童提出的要求过高,让儿童承受的学习任务过重;不知道儿童具有多方面发展的潜能和资质,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为孩子过早定向,强制儿童过早地从事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也有些父母脾气暴躁,动辄打骂、罚跪、罚站甚至逐之门外;还有一些父母却相反,视自已的孩子为“太阳”,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本来孩子可以独自很好完成的任务,父母却要唠叨半天,甚至包办代替等等。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正是这些教育弊端造成的。教养方式和手段违背孩子的天性,自然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对抗和逆反心理。可见,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事出有因”,它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人们对幼儿教育作出改进。

  2、逆反心理包含有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儿童产生逆反心理,是其天性的自然流露。它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幼儿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勇敢,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迫切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开拓、能进取的人才。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并合理引导。只要引导得当,逆反心理是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作用的。

  3、逆反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能防止其他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的情况下,在愤闷、压抑、不满的时候,敢于发泄,他们不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长期滞留心中,他们不会让有碍自己身心健康的负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他们不会有畏缩心理、压抑心理,他们也不会懦弱、保守、逆来顺受。他们以这种形式保持心理平衡,有时也能起到维持身心健康的作用。

  因此,父母应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并善加利用,而不应在孩子有逆反心理的时候,一味抱怨、恼火,甚至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

  探究儿童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不是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和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  一般来说孩子在发育的过程中会有两个逆反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岁的时候,这个时候由于儿童的自我意识地发展,说话、运动、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他会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亲的教育观点就会产生冲突。第二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后。从心理发育的角度来说,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但对父母亲来说,会觉得孩子在对抗自己。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主任杜亚松教授认为,不管是第一期还是第二期的逆反过程,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去理解孩子的心理,能够真正地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帮助他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训斥、打骂,不然就会使他们产生两种不良后果:或遇事唯唯诺诺,胆小怯懦;或是执拗任性,胆大妄为,父母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这样才能够缓解两辈人之间的冲突,逆反心理才能得以改善。

  逆反心理产生的四个原因

  不切实际地期望
  许多的父母为了将来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往往不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这学那,硬让他们去做他们一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因为忽视了孩子们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往往结果适得其反,并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作为家长来说,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应提一些比孩子的实际能力略高一点,让他们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的要求。这样,孩子成功后不仅能享受到喜悦还能增强自信心。

  对孩子过于严厉

  “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也许在有些父母的脑子里还依旧存在,他们时不时地讽刺、挖苦孩子,甚至动武打孩子的做法,无不伤害着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造成了不好的后果。

  其实家长应该更多的理解、尊重孩子,把他们当成一个开始有独立意识的小伙伴,有事商量着来办,平等相待,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千万不可以势压服。

  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世界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是充满神奇的。但许多大人们不理解孩子们的好奇、探索心理,认为这个是在瞎闹,有的还打骂孩子,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情绪。

  聪明的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们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想办法帮你解答问题的。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们懂得了不少道理。

  反复唠叨,喋喋不休

  有些家长唯恐孩子不听他们的话,就会反反复复、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试想让孩子们长期处于这种“马拉松”式的说教环境中,能不产生逆反心理吗?即使孩子知道家长说得有理,也不乐意听了。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必须要言不烦,并且尊重他们,留给他们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孩子有了思想准备,就相对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

  对于逆反的孩子,父母该怎么做

  研究发现,5%到15%的学龄儿童都有逆反、叛逆行为的征兆。有逆反情绪的孩子,通常表现出:频繁地大发脾气;与父母过度争吵;明显地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和原则;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他人;频繁发怒和怨恨他人等不合作、对抗与敌视的行为。这些行为能够在许多场合出现,在家里和学校表现得尤其明显。

  对于有逆反、叛逆行为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

  与孩子冲突时要冷静,不要使冲突加剧,可以暂停或抽时间出去;
  一旦孩子表现出合作与变通时,要给予他正面的表扬和鼓励;
  确定合理的、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限制,并坚持下去;
  用体育锻炼等来舒缓你的紧张情绪,避免向孩子发脾气;
  努力与他人合作,并获得与孩子有关的其他人(老师、配偶)的支持;
  父母在必要时可以寻求儿科医生和心理学家的帮助。
  逆反并非一无是处,也有正效应

  许多父母都觉得儿童的逆反心理对其身心健康不利,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无是处,它虽有妨碍儿童身心发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效应。
  逆反心理包含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
  逆反心理包含诸如自我意识强、勇敢、好胜心强、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迫切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眼界开拓、能进取的人才。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并合理引导。只要引导得当,逆反心理是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
  逆反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能防止一些不良品质的形成
  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烦闷、压抑、不满意的时候,敢于发作,能使不愉快的心情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面情绪不至于长期滞留于心中得不到释放。他们不会有畏缩、压抑的心理,也不会懦弱、保守、逆来顺受。这样能起到维持身心健康的作用。

  因此,父母应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并善加利用。来看看好网的专家对于孩子逆反是怎么说的吧:
  如何对待倔强的小孩子
  孩子逆反心重,父母要耐心引导少发脾气

  为何不变孩子的“反抗”为独立呢

  当孩子能走路会说话以后,独立意识萌发,事事喜欢自己来。成人开始感觉到孩子不那么听话了,心理学上称之为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转折期,也称“反抗期”。之所以反抗,很重要的原因是成人限制了孩子独立能力的表现,适当的教育则可以使幼儿转折时期减少反抗表现,发展独立能力。   那么,独立能力的培养到底有多重要呢?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对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仅有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中国大城市幼儿独立性较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会曾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大城市开展了一项有关幼儿独立性的调查。调查选择了4464名3-7岁幼儿父母,内容包括家庭教育状况、父母教育观念与行为、父母对孩子的评价、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幼儿个性发展现状、家庭教育基础及环境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从3-6岁,四大城市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比例由25%增长到45%,而不愿自己穿衣服的比例,从3岁的21%下降到6岁的11%。从数据来看,能自己穿衣服的孩子随年龄的长大而明显增加。但是实际上,幼儿在两岁就开始有自己穿衣服的愿望和能力,到3岁就可以独立穿衣服了。从调查结果看,到了6岁,仍有相当比例的幼儿不自己穿衣服,无论是什么因素,都不利幼儿成长。

  此外,有相当一部分显示幼儿独立性的指标,没有随幼儿年龄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别。无论3岁还是6岁,有主见的孩子都在40%左右,而不大有主见的则在8%左右;当孩子做事的时候,3-6岁的孩子,都有20%左右,即使自己可以干,也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不希望得到大人帮助的,仅占全体孩子的8%,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而略有下降;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半左右的孩子都要求别人帮助,基本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此外,20%左右孩子3岁的时候经常哭,到了6岁依然如此。

  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包办太多,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意识严重不足,幼儿在这些方面没有明显的进步,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抓住独立性培养的关键期

  两岁左右是孩子独立性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也许昨天还是妈妈怀里的娇宝宝,事事依靠妈妈,今天突然间要独立,什么都要“自己来!”明明自己做不好,还不让别人帮忙,如果父母仍像以前那样,孩子有时就会发脾气。不了解孩子的父母也许会说:“这孩子变得不听话了!”其实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孩子可喜的进步。成人应该抓住这个孩子要独立的敏感期,掌握必要的教育策略与要点,让孩子的独立要求得到满足,避免过度依赖的形成或抵触“反抗”的出现??

  要点一: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要点二:尊重孩子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要点三: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推崇“个人奋斗”、而不是依赖父母和其他人,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刚学走路时,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

  要点四: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要点五:慢速分解动作

  尽管两岁左右的孩子独立意识已经萌发,但由于各项能力的发展并不能完全达到他自己想达到的水平,所以还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指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决定提供何种程度的支持。比如吃饭,孩子可能在开始独立进餐时并不知道怎样拿勺,怎样往嘴里放,父母可以将吃饭的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著名教育学家蒙特梭利主张,在针对孩子的教育活动中,动作一定要慢,要分解,也许一般人看起来有些夸张,但对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要点六:语言指导必不可少

  尽管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很高,但如果清楚的示范动作配以适当的语言讲解,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两岁孩子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直观的形象动作是诠释语言含义的最好工具。

  儿童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父母坚持不懈地努力。两岁的孩子能跑、能跳、能说,有了生理上独立的能力和心理上独立的要求,那何不让孩子的独立生活从两岁开始呢?

  父母们该如何应对孩子顶嘴?

  有时,孩子顶嘴纯属淘气,但有时却是他们宣泄自己的不高兴。因此,在应对他们前,父母应先判断出孩子的顶嘴的类型,再进行正确的应对。

  淘气型顶嘴
  父母该如何应对孩子顶嘴
  当孩子总是出现类似的问题时,表明他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他要检测你的耐心程度。这时,要直接指出他的不对,并纠正他。
  ·当孩子说“你管我呢”时,你应当说:“我是你妈妈,所以我希望你……”
  ·当孩子说“嘁,我早知道。”时,你应当说:“我希望你说:是的,我知道妈妈。”

  不高兴型顶嘴
  除了用过激的语言外,宝贝还会有激动的情绪。这种情况下,先要安抚他,再教育他。  当孩子说“你是世上最坏的妈妈!我再也不会做任何你让我做的事情!”时,你应当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所以我会等你能用好的词语说话时,再听你说。”

  当孩子说“一点儿都不公平!我讨厌你!”时,你应当说:“我明白你觉得不公平。但说‘我讨厌你’是不对的。”

  对付小叛逆实用策略

  对待处在逆反期的宝宝不能采取硬碰硬的方式,这样只能让他的逆反心理更加强烈。父母过分激烈的反应会给他一个错误的感觉,即当他说不的时候,他能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因此,他会更多地使用这种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逆反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过程,要应付逆反的宝宝,父母需要一些策略。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1、来点小幽默,让气氛不再那么紧张严肃。比如你想要宝宝进澡盆洗澡,但他就是不肯去,如果你强行将他抱入澡盆,或者训斥他一番,让他去洗澡,那么事情肯定会变得很糟糕。这时,不妨给宝宝来点小幽默:“洗澡水倒好了,看看谁的小腿跑得快,快告诉你的小屁股,让他坐进澡盆。”这样与平时不同的语言会带给宝宝一种新鲜感,因此他会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2、让宝宝放松警惕。如果宝宝对什么事情都说不,不妨给他一些特别可笑的选择,一直引导他不停地说“不”,这时候,他就会放松警惕,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可笑的问题上,于是,你就可以顺势找到机会把他拽到你要他去的地方,或者让他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
  3、把任务变成有趣的游戏。宝宝都喜欢游戏,如果将任务变成游戏,相信他会比较乐于接受。比如,他总是不想去厕所,并因此总尿湿裤子,父母可以在估计他要上厕所的时候,将他扛起来:“现在我要扛着这把枪,让他到厕所发射子弹了。”这样的建议,会让宝宝很快就忘记他的不,乖乖地跟着你走。于是上厕所的任务就变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也就不会说不了。
  4、让宝宝自觉自愿地接受任务。给宝宝准备一些图书,或者给他编一些有趣的故事,让他的任务变成他的一种期待。或者父母做出示范动作,但是根本就不要求他去做,他会因为好奇而产生模仿的欲望。
  5、利用宝宝的逆反心理,当想要宝宝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反着说出要他完成的任务,这时候,他可能就会按照你实际的要求去做了。
  6、有时候,宝宝没有明白父母的真正意图,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说不。因此,跟宝宝交代任务的时候要眼睛看着宝宝,十分严肃地将任务交给他,这样他会明白你不是在跟他开玩笑,他就不会随随便便说不了。
  7、和宝宝轮流来。因为父母也做同样的事,并且大家都有机会去做这样的事情,而且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做,这样他会觉得很有趣,一般都会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8、冷落宝宝。如果宝宝不听从父母的建议,不要理睬他,撤销父母对他的注意,让他觉得很无趣,过一段时间他会明白这样不是吸引父母注意的好方式,于是他会尝试改变。
  9、2岁左右的宝宝一般都喜欢自己来,因此,当宝宝说不的时候,父母可以想办法鼓励他利用这个机会来显示自己的能耐,他就会乐于自己来了。
  10、如果家里有小弟弟小妹妹,鼓励宝宝当小弟弟小妹妹的好榜样,他会尝试担当这个角色。当妈妈说:“你能演示给小弟弟看,自己怎么吃饭吗?”宝宝一定乐于为指导小弟弟自己吃饭做出示范。
  11、当想要宝宝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最好给他两个选择,一个是你要他做的事情,另一个就是他不喜欢做的事情,通常宝宝都会选择你要他做的那件事情。

回答(2):

家长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是什么。仔细观察孩子的动作,耐心的跟他们说,尽量不要和孩子对峙,要不然最后的结果往往不是家长向小孩子妥协,就是家长痛打孩子一顿,这两个结果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孩子不听话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不过孩子为什么会不听话?可能很多家长都没弄清楚,面对这些不听话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呢?打骂是否有用?

家长可以这样做: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每个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的时候,凡事都喜欢和家人对着干,家长需要多些耐心来和孩子沟通交流,如果说沟通实在是没什么效果了,这时候可以通过一些别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再和孩子交流,这样效果会好些。

找到原因所在,对症下药。小孩子不听话一般都是由某些原因引起的,所以说家长一定要仔细的观察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是不是孩子受了什么委屈,不高兴的同时又不想说出来,这时候可能会通过和父母反抗来表达。家长这时需要做的是尽可能的让孩子释放出自己的消极情绪。

给小孩子制定一个明确的规则。制定规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不过要保证孩子能够理解这样的行为。比如咱们可以跟孩子说:“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牢牢抓紧父母的手。”如果说小孩子对于这些规定很反感,家长需要再想其他的办法。

耐心纠正。孩子的行为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些不良的行为会慢慢演变成坏习惯。反过来纠正的时候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家长需要多一些耐心。

回答(3):

孩子不听话、坐不住、不爱动手、无秩序、自理能力差...这些表面上看是“不听话”的行为,其实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感统失调了。

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不听话”的表现时,应该做的是多多观察、耐心引导、加强训练。

在这里,多妹也特别分享了一些在家里可以训练孩子“前庭觉”和“本体觉”的小游戏,一起来看看吧。

1、前庭觉训练

  • 跳羊角球:坐羊角球或跳跳马上下弹跳,可搭配绕过障碍物增加游戏难度;

  • 在蹦床上弹跳;

  • 跳格子:在地上画格子,让幼儿练习单脚跳或开合跳;

  • 袋鼠跳:让孩子站在袋子中,双手提袋,双脚同时向前跳。可增加难度,曲折前进;

  • 骑摇摇马:坐在木马上,双手扶住把手,前后摇晃;

  • 骑滑板车:单脚站在滑板车上,另一只脚用力将车子向前推;

  • 滑草:从斜坡上,幼儿坐在圆盘或滑车中滑下来。

  • 2、本体觉训练

  • 从小抓起,多多运动。多注意手部的小肌肉精细动作的训练。根据孩子年龄与能力特点,自行设计抓、握、捏、扔等小游戏。如摆积木,投球,捏橡皮泥等;

  • 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以前要学会洗手、擦脸、剪纸以及自己擦屁股。以后还要练习握笔、涂鸦、拿筷子、系扣子、剪纸、系鞋带等;

  • 球类运动。三岁左右的孩子要训练他拍皮球,要求他左右手交替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训练他们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由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

回答(4):

孩子不听家长的话怎么办?这个问题要从孩子三个年龄阶段进行处理,孩子3岁前不听话,可以通过恰当的打进行解决;3-6岁通过不理他进行解决,只有不听话,他提的任何要求都不答应;6岁以上就要听孩子的话,让孩子体验到听话很重要。

回答(5):

这需要长期的纠正,坏毛病、性格一旦成型要改就很麻烦的,你们要有耐心,能坚持才会有成效。首先是讲道理,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但是讲之前要说清楚他只有三次机会,说明白了他哪里做的不对,应该怎么改,语气要委婉但也要点明白,每讲一遍告诉他还有几次机会,不能嬉皮笑脸的,谈话要严肃让他重视。这个时期千万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