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痛并快乐着》的TXT下载

2024-11-02 23:31:1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白岩松《痛并快乐着》
放松的阅读已经成了一种奢侈
对幸福的理解,每个人各不相同,陆陆续续的采访中,问过很多
人关于幸福的理解,也听过不同的人给我描绘过所谓幸福的那种画面,
时间长了,也难免问一下自己,回答之前,眼前先有一幅画面出现。

大约是头一天刚刚完成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效果还算不错,而
短期内也不会有什么工作需要自己介入,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
感觉,这段时间最好是在初秋,日子总是晴的,却依然有些风,最好
微凉,然后在打开门窗的家中,让背景音乐若有若无地响着,手中终
于拿起一直想看而没有时间看的书,书页有时是自己翻的,有时是被
风翻的,看一会儿,投入进去,又看一儿,走走神,困了就打个盹,
醒来再回忆:我看到哪儿了?

这就是我认为的幸福,其实实现起来并不难,但可惜的是:即使
不难也难得实现。

人过30,再谈到阅读,早已过了功利的阶段,翻书,不再是为了
拥有一种谈资,或是填补头脑中的哪项空白,除去工作中的翻阅资料,
生活中的阅读已经变成一种纯粹的快乐。也因此便需要一种很好的心
情,更需要拥有一段能让自己放松的时间,但痛苦的是:偏偏这两点
我难得拥有。

放松的阅读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对于现代人来说,这该算做一场
悲剧。

几年之前,读过一篇散文,是武汉女作家方方写的。由于她工作
实在太忙,有很多想听的音乐没时间听,很多想看的书没有时间看,
直到有一天,她住了院,谁想到,音乐也听到了,书也看上了,于是,
开始喜欢上住院的生活。看完这篇散文,我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医
院如果都成了现代人精神的避难所和补养地,那我们平日的生活实在
有该反思的地方。

但必须承认,方方的感叹又是我们很多人共有的,在我的身边,
就有一个真实的细节。《新闻调查》的王利芬是公认一心扑在事业上
的女强人,忙是她的生活特征,但是有一天,她走进电梯,却突然被
电梯里放的音乐深深地打动。这位音乐素养较高的女士,悲哀地发现:
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听过音乐了。

医院里看书,电梯里听音乐,然后感慨万千,再然后是继续原来
的脚步。相信出了院的方方继续忙,而迈出电梯的王利芬还会有许多
不听音乐的时光。现代这两个字,已经让我们的脚步不再受自己控制。

走进孤岛我会带上哪一本书?
几年之前,黄集伟先生曾在电台办过一档人物访谈节目,来宾大
多是知识界人士,访谈的内容很有趣,黄集伟先生会首先告诉来宾:
你将走进一个孤岛,衣食无忧,但只许带一本书和一张唱片,请问你
最想带哪一本书和哪一张唱片?然后访谈开始。

我就这个问题为自己做了一个选择:我将带上一本厚厚的《鲁迅
全集》,当然不是几十本的那种,我带的这本是像《辞海》那样的合
订的缩小了字号的版本,容量奇大而且在美丽孤岛的下午,困了还可
以当枕头。详细地通读鲁迅,是自己长久以来的心愿,虽然断断续续
读过许多,但系统地一字不拉却未曾读过,这一直是自己心中的一处
痛。

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鲁迅是无法逾越的一个名字,虽然不
同的时代,鲁迅这个名字被打上不同的颜色,但只有静下心来,走进
鲁迅的文字中,你就很快知道,鲁迅是永远属于中国的。

像鲁迅这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知识分子已
经不多,时常我都会感到,在奔波中,脊梁日渐软弱,这个时候,总
会想起鲁迅来,因为那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拥有最硬脊梁的一个。更
何况,鲁迅当年入木三分的民族性分析至今仍未过时,还时有警世恒
言的作用。

但可惜的是,生在中国,自称知识分子却一直没有通读过鲁迅,
这让我长久不安。好在孤岛就在眼前,我终于有了和鲁迅先生独对的
这一个月,我清楚,读鲁迅,这一个月心情不会轻松,但轻松的心情
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更何况,孤岛以外的世界,容许我们的心情永
远轻松吗?

读鲁迅,就是一次精神上的补钙,孤岛一个月,相信自己的骨头
会硬朗许多,这是健康的标志。

书的问题解决了,音乐呢?就带上巴赫的平均律吧!这是被称为
钢琴演奏圣经的音乐作品,从头到尾只有一架钢琴,初听起来,旋律
也很简单,但听来听去,却越听越复杂,越听越美妙,看来,只有看
似简单的东西,才会有真正的内涵,音乐也不例外。

过俗人结婚生孩子的日子
有一段时间,在我的生活环境中,不要孩子是正常的,而要孩子,
多少显得有些另类。身边的人们无论是年过40,还是30好几,都是夫
妇两个快乐地生活着,谈起孩子,显得有些不屑,然后劝导我:“自
己活着就够不容易的,还要个孩子,别逗了!”

我将信将疑,却信奉着“听人劝吃饱饭”的信条,在结婚后的几
年一直过着快乐的两人生活,要孩子这个念头被我有意无意地闲置起
来。

但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后,我突然发现,这种前卫的日子不太属
于我,就如同我吃饭不爱吃龙虾偏爱吃土豆粉条一样,自己本就是俗
人一个,好在老婆也是如此,既然俗人一对,就得过俗人结婚生孩子
的日子,不管身边的兄弟姐妹如何“无子一身轻”,过着快乐似神仙
的现代人生活,我是打算从中撤了,哪怕背上逃兵的罪名。

似乎远方的孩子早就在等候父母在人间对他的召唤,因此当我们
夫妻俩要孩子的念头才下不久,他就如约而至来到母亲的腹中。

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惊喜,有些手足无措,还有些想找个没
人的地方偷着乐或钻进人群大声呼喊“我要当父亲了”的冲动。

一个新的生命开始真实的介入
和所有的父母一样,喜悦的同时是担心,将来的孩子是不是健康?
是不是五官端正?十月的路途中会风调雨顺吗?我们会是个合格的父
母吗?这一系列问题在每一个夜晚白天都在我们夫妻脑海中盘旋,于
是相互打气,你担心的时候我自信,你自信时我担心,就这样在彼此
的鼓励中扶持着向前走。至此我才明白,十月怀胎,不只是孩子慢慢
在母体中成长需要的时间,也是年轻的夫妻在成为未来的父母之前进
行准备的时间,少了太过突然,长了又过于折磨人。

妻子不再是年轻女子的模样,多少有了些母亲的光辉,而我自己,
作为几个月后的父亲,也似乎褪去了一层青涩。

有些事情是难以解释的。我的妻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江南人,却
在怀孕几个月后,开始时常要求吃羊肉,喝奶茶,这些过去她很少碰
的食品却成了美味。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家乡,那片草原,和与羊肉、
奶茶有关的日子,莫非遗传真是如此的奇妙!

离预产期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候,由于我要参加长江三峡大江截
流的现场直播,因此将夫人送回她的家乡待产。分别的日子里,白天
忙着直播,晚上惦记着远方的那对母子,竟将白天的忙与累都淡化了。
直播顺利结束,回到北京又是日常节目的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想早些回去等待相逢,照顾母与子,但却脱不开身。

但儿子等不急了,还差将近10天的时候,一个傍晚,我突然接到
妻弟的电话,妻子已经进产房,“今晚你就可能当爸爸了。”我一下
懵了,赶紧去看飞机时刻表,但时辰已晚,没有了去江苏的飞机,留
给我的只有明天一早的航班和惶惶不可终日的等待。

好在岳母是当地优秀的妇产科专家,但我还是没理由的紧张与自
责,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但那边显然更忙,我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在自
己家中小小的房间里来回乱窜,初冬的天气,汗不停地流下;不是教
徒,也开始祈祷,家中四面白墙让我有种喜悦与恐惧交织在一起的感
觉,早已没了主张。

午夜过后一个小时,妻弟电话打了过来:“生了,儿子,7斤8两,
母子平安,明天赶紧过来吧。”

心终于放下,却在几分钟后又提了起来,兴奋与急切地想和妻子
孩子相拥的心情更加强烈,自然一夜无眠。

回忆不起来是怎样登上早晨的飞机,能想起来的画面已经到了医
院的门口。走进母婴室,妻子疲惫而幸福地躺着,看见我之后先用眼
神引导我注意她身边的孩子。我看见了孩子,我知道,在我的生命之
旅中,一个新的生命开始真实地介入,无论对于他还是我们夫妻俩,
生命都是全新的开始。

很长的时间里,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有了孩子,这一切都不
同了,有时抱着孩子走到窗口,都会下意识地往后退几步,像怕开着
的窗户有吸引力似的,妻子带着孩子出去玩,在家中自己就会无由地
担心起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这样的恐惧开始增多,也就慢慢懂得
为别人去考虑。

对外语文盲这个身份我是不甘心的
有这么一个段子,和外语能力有关。三只小耗子,有一天在耗子
妈妈的带领下出去散步,鸟语花香,心情不错,一路欢声笑语,可危
险突然来了,前方出现了一只猫,三只小耗子立即惊慌失措,可耗子
妈妈镇定自若,对小耗子说:“别怕,看我的。”说完,耗子妈妈就
大声叫道:“汪汪汪”。猫听到狗叫,转身跑远了,耗子妈妈得意地
对小耗子说:“怎么样?掌握一门外语很重要吧!”

段子讲完,听者哈哈大笑。可笑过之后有些悲哀,这类段子一般
是外语不怎么样的人最乐意讲,这就有点阿Q的意思,透着有一种吃不
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其实外语真的很重要。

出国多少次,本是研究同行的好机会,但打开电视,除了研究一
下布景和猜猜主持人的年纪,说的什么,就一头雾水!采访中,老外
就在身边,本想交流一下,但除了翻翻白眼,又能说些什么呢?于是,
就只能凭借道听途说,来了解西方的同行在怎么做着电视。

对外语文盲这个身份我是不甘心的,不能掌握外语,就不能真正
了解世界,无论个人与国家都是如此,也许当我完成这部书稿,就会
赶紧去找个外语班报名,30多岁开始学艺还不算太晚,我真不想这只
腿迈进新世纪,而另一只却一直停在过去,被封闭自然会被淘汰,谁
也不想中途掉队,真希望有一天碰到你,我们会用外语叽哩咕噜半天
后,像耗子妈妈那样得意地说:“怎么样?掌握一门外语还是挺重要
的吧!”

学会合作是电视人面对的第一课题
合作不只是我的弱项也是我们的弱项。我过去做过报纸广播,但
电视的特殊性大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它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合作。

做报纸记者的时候,拿个本顶多加个录音机就走了,采访完毕,
自己苦思冥想,文章写出后,很快乐,很有自我成就感,广播也如此,
一晚上的节目,推个装满音乐CD的小车就进了直播间,主持完了,想
着刚才那种电波中的交流当然也自得其乐。

但做电视,想自得其乐,难一些,没有摄像、录音、主持和编导,
这活儿就不能干,即使最节俭,也得摄像和记者两个人,合作还是跑
不掉。合作好了,节目就会加分,但如果摄像那儿减了10分,编导和
主持也各自减分,最后的节目能不能及格都是个问题。

可是合作又不是简单理解为处好人际关系,而是如何在合作之中,
既有良好关系又能激发各自潜能,尤其后者几乎是我们所有人的弱项。

曾经采访过在美国的一位华裔科学家,他曾在几千名科学家共同
承担的登火星计划中担当重任,我问过他一个问题:新的世纪中,人
才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他回答:合作精神。听到这个回答,我沉默
良久,又是一个关于新世纪的命题,但我相信他说的是对的。

中国并不是一个拥有合作精神传统的国度,比如在音乐领域,我
们习惯一把二胡或一架古琴诉说情怀,而西方音乐家却善于把不同的
乐器组合在一起,用合作带来的和谐的音乐来感动我们。当然谈到合
作,我们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享乐,多少人
患难时是至亲良朋,而境遇转好,勾心斗角就来了,这样的例子我们
每个人都可以举上一大把。

因此当有人问我:新世纪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人才时,我往往回
答:“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力争使自己成为一支11人足球队伍中不
可替代的一员。”

我还要继续学习合作,我们很多人也要学会如何合作,甚至可以
上升一点高度:新世纪里,中国是否能够真正强大,首先取决于我们
是否学会合作。

为了明天,请同意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