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碚区食用菌发展现状
北碚区食用菌产品现有品种:茶树菇、杏鲍菇、姬菇、鸡腿菇、姬松茸、灵芝等近20个品种。食用菌种植户已有550多户,年产食用菌鲜品8000吨,占重庆市总产量的1/8,实现产值5000万元,成为北碚区生产规模较大、产量较高、品种多、质量好、科技实力强、营销网络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通过食用菌协会的努力,并倚靠西南大学雄厚科研技术力量的支撑,在稀有食用菌菌种的开发研制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果,外地食用菌生产大户先后落户区发展。2006年,北碚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已纳入《重庆市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中,成为北碚区农村经济的拳头产品和经济主要增长点。北碚区作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发展区域,对优化我区农产品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搞好新农村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碚区食用菌发展区域:
1、东阳街道西山坪地区。主产:金针菇、姬菇、灵芝。该地区海拔500米左右,主要产品为金针菇,其中反季节金针菇占该地区60%左右。仅孝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年产反季节金针菇就达1000吨以上,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其产品主要销售至成都及出口越南、泰国、日本等国家,每天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83人。目前,孝国食用菌在重庆片区的产量、质量、销售单价都是首屈一指;东阳片区大户邓贤进,厂房占地5千平方米,主要生产金针菇,年产达200吨,产品质量和销售单价在重庆主城排名前列;大户黄大春,厂房占地7千平方米,春夏主要生产观赏(药)用型灵芝,市场前景看好,秋冬主要生产姬菇,年生产量达200吨,产品质量在重庆片区属于上乘。
2、龙凤桥街道凤凰村。主产:茶树菇、香菇、金针菇。该地区海拔450-500米。北碚区食用菌协会会长张洪波,厂房占地2万平方米,年产金针菇800吨,产值500余万元,并带动了周边50多户农民种植食用菌;福建郑氏兄弟来我区落户,生产厂房占地1万平方米,主要生产稀有茶树菇,填补了我区稀有食用菌的空白,其年产量为500吨,产值可达600万,产品质量在重庆片区第一,目前市场供不应求,该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种菇村。
3、江东片区复兴镇和柳荫镇。主产:平菇、草菇。该地区海拔300米以下,复兴镇主要产品为平菇,柳荫镇主要品种为草菇。八联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汤兴国,厂房占地6万平方米,年产平菇3000吨,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解决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150余人,拉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柳荫镇麻柳河食用菌草菇大户肖世建,于2002年从四川邻水来到我区发展草菇,厂房占地8千平方米,经过几年的打拼,种植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年生产量达到200吨,逐渐走出低谷。
4、天府镇。主产:鸡腿菇、香菇、金针菇、姬菇。该地区海拔450-650米。食用菌协会副会长明秀伦,从事食用菌种植20多年,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生产基地占地1万平方米,以种植金针菇、平菇为主,年产量300吨;食用菌大户熊代武,利用废弃防空洞种植鸡腿菇,年产200吨,其投入小、见效快,既经济又实惠。
目前,北碚辖区内食用菌种植区有2个街道、4个乡镇,种植户达83个大户,550个农户。食用菌种植面积之广、菇农之多、质量之好、产值之高,是重庆其他区县无法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