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的来历

2024-11-08 19:05:2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船的由来是古时候人们为了过河最开始的木板慢慢的变成现在船的样子。古时候运输用的船是木头制作的发展到现在现代工业的进步造船材料质量都有着显著的提高。

人类是在远古发现木头或捆扎起来的芦苇能浮在水上推动的。但是几乎没有远古的船只遗留下来。在英国约克郡斯塔卡尔的一个泥炭沼泽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

在荷兰的佩塞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这种独木舟用燧石制的工具挖成,可以做得相当大。

在英国林肯郡的布里格发现的一只独木舟,竞长达16米,宽1.5米。早期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则可能是用芦苇造船,在芦苇上涂—层沥青或树脂,便可在河流或运河上航行。

扩展资料

公元前3000年就使用带帆的芦苇船了,公元前2000年就出现了可能有龙骨的木船:这两种船一定是地中海东部的各族人民(例如克里特人)进行贸易的重要运输工具。篙或桨肯定早于橹,但是用篙或格来行船并不令人满意。

传说中的巴比伦英雄吉尔加麦西在企图飘洋过海时,遇到在死水处摆渡的人要他制作一根18英尺长的篙,可是他把120根这样长的篙接起来也撑不到海底。

于是吉尔加麦西便“脱掉身上的衣服,举起双臂当桅杆,用衣服作帆”,站在船上随风飘去。不需要活动桨和因定舵的复杂系统的另外两种船出现得很早,而且流传到了现在。一种是爱尔兰人的柳条舟——船用柳条编成,蒙上兽皮,然后再涂上柏油。

另一种简单得多的船是充气的动物皮,见于古代的浮雕,聪明的亚述兵士就带着装备乘这种船过河。象5000年前尼罗河上用芦苇船一样,如今近东还有人乘这种用动物皮制作的船过河。

希腊时代出现了两种海船:今种是又大又结实却有些笨的商船;一种是轻便得多的战船,从公元前六世纪起,船头上就有一个很大的金属撞角。这种船用来运海军,待两只船一旦连结上,他们就在飘浮的“陆地”上展开战斗。地中海地区各国的战术,在2000年里没有什么变化。

在1571年的勒颁多战役中,西班牙、威尼斯和罗马天主教各国的联军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这是最后一次利用桨船进行的重要战役(虽然在200年后路易十四仍拥有这样的战船)。在勒颁多之役以前很久,斯堪的纳维亚人就有行驶得很快的扬帆的战船了。

一种新研制成功的,多桅、多层甲板和装甲板厚的快速大帆船,使制海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西北欧、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手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船

回答(2):

船是水路主要运输工具。船的起源国尚无定论。早在公元前6000年,人类已在水上活动。世界上最早的船可能就是一根木头,人们试着骑到水中漂浮的较大的木头上,从而想到了造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独木舟需要较先进的生产工具,依据一定的工艺过程来制造,制造技术比筏要难的多、其本身的技术也比筏先进得多,它已经具备了船的雏形。

在中国,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

唐代,李皋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桨划行的车船。

宋代,船普遍使用罗盘针(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18世纪,欧洲出现了蒸汽船。19世纪初,欧洲又出现了铁船。19世纪中叶,船开始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

名船

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英文RMS Titanic),是20世纪初英国制造的一艘在当时世界最大的豪华客轮,在当时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但却在1912年4月15日从南安普顿至纽约的处女航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次。

泰坦尼克号建造于北爱尔兰的最大城市贝尔法斯特的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船体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她也是白星航运(White Star Line)公司在同一造船厂建造的奥林匹克级汽船的第二艘船。在当时是最大最有声望的载人游船。

“泰坦尼克”的沉没

--------------------------------------------------------------------------------

1912年4月11日,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最舒适的游轮“泰坦尼克”号载着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员,从昆土敦起航,开始了第一次横渡大西洋的首航。

船长史密斯是个老航海家,已经62岁了,他本来已经要退休了,但为了“泰坦尼克”号的首航成功,才答应指挥这趟航行后再退休。

船上富豪云集,人们都沉浸在快乐中。餐厅里高朋满座,大家纷纷举杯,为自己能搭乘这一豪华游轮首航而兴奋;甲板上,有些人在聊天,有人躺在的椅子上眺望大海,并享受着阳光的沐浴;船舱里,孩子们在嬉戏、玩耍……整个游轮都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谁也没想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

4月14日上午,游轮的电讯室接到一份电报:“冰块,大片冰块!”但这电讯并没有引起船长的注意。中午11点40分,电讯室又收到电报:“巨冰!”可这份电报甚至没有被送到驾驶舱去。下午,又来了份电报,报告说在“泰坦尼克”号前方250英里处,有冰山和大量冰块。可船长却依然漫不经心。晚上,气温突降,当时,行驶在“泰坦尼克”号前的“加利福尼亚人”号发现四周都是冰,已经停了下来,并再次发来电报警告说,有一座78英里长的冰山在航线的正前方。这一天,“泰坦尼克”号共收到7份警告电报,最后一份电报距离游轮撞上冰山只有几分钟!可居然都没有引起重视!

晚上11点40分,等到“泰坦尼克”号上的船员亲眼看到那座冰山紧急通知驾驶舱时,已经来不及了。

虽然船马上停机,倒船,并且右满舵避让冰山,但船的右舷还是撞上了冰山!

“泰坦尼克”号受撞后,一开始向下沉。船员们把妇女和儿童被送上了救生艇。2时18分,游船完全沉没,漆黑的海面上传来的哭声和求救声……

“泰坦尼克”号共耗资7500万英镑,船重46328吨,长882.9英尺,宽92.5英尺,高相当于11层楼。船上不但有餐厅、酒吧、咖啡厅、游艺室和电影院,还第一次有了游泳池和健身馆。是当时一流的超豪华巨轮。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根据这一真实的故事拍摄的。

泰坦尼克号(英文RMS Titanic),台湾和香港称为铁达尼号,是20世纪初英国制造的一艘在当时世界最大的豪华客轮,在当时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但却在1912年4月15日从南安普顿至纽约的处女航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着名的一次。

建造过程

泰坦尼克号建造于北爱尔兰的最大城市贝尔法斯特的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船体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她也是白星航运(White Star Line)公司在同一造船厂建造的奥林匹克级汽船的第二艘船。在当时是最大最有声望的载人游船。泰坦尼克号有260米长,28米宽,总重46329吨 (净重21831吨) , 动力3000匹马力, 航速23~24 里。尽管她包含了更多的空间导致了更大的总吨数。她的船体还是和她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一模一样大。船上有899名船员,可以运载3300名乘客。因为她也运送邮件,所以也叫皇家邮汽船泰坦尼克号。同样硕大无比的4个烟囱中只有3个真正工作。剩下那个是个陪衬,唯一的实际用途是作为主厨房的烟囱。

泰坦尼克号在当时是无可比拟的奢华。尽管她不是第一艘提供甲板游泳池,健身房,浴室和升降梯的船,她竭尽全力提供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服务水平。对一等舱的乘客,她提供了3台升降机;作为一种革新,她给二等舱的乘客提供了一台升降机。经济舱的乘客仍然需要爬楼梯。她最着名的一个特点就是她豪华的楼梯了。詹姆士·卡梅伦在他的电影中忠实的再现了这个楼梯。

泰坦尼克号被认为是一个技术成就的定点作品。16个水密(不进水的)舱防止她沉没。一个船员在航行中对一个二等舱女乘客西尔维亚·考德威尔说:「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

处女航

铁达尼号的沉没地点铁达尼号于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英格兰南部港口城市南安普敦出发,开往美国纽约。船长叫爱德华·史密斯,於日正午离开了南安普顿(Southampton)港, 预定渡过北大西洋, 直达美国纽约。当她即将启航时,另一艘定期航船纽约号因为水中移动的体积庞大,造成水流大量回填的吸引力几乎撞上了她的船体,导致了一小时的误点。启程后,铁达尼号先穿过英吉利海峡停泊在法国瑟堡,接纳了更多旅客,之后又停泊在了爱尔兰的昆士敦(Queenstown,皇后城),最终她载着1324乘客和892名甲板工作人员驶向纽约。铁达尼号将乘客分为三个等级。三等舱位在船身较下层也最便宜,这一类的乘客身分多为计画在大西洋对岸营造新生活的移民;二等舱与一般客房的装潢摆设,其实具备与当时其他一般船只的头等舱一样的等级,许多二等舱乘客原先是在其他船只上定位头等舱,却因为了铁达尼的航行,将煤炭能源转移给铁达尼号而作罢;一等舱是整艘船只最为昂贵奢华的部分,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几位名人就在这趟旅程上。较为有名的是当时的百万富翁(理论上是以英镑或是以美金计算)John Jacob Astor和他的妻子,企业家Benjamin Guggenheim,Macy's Department Store owners Isador and Ida Staus, the 「不沉的」Molly Brown and others. 而白星邮轮的主管级人物 J. Bruce Ismay 以及总设计师汤玛士.安德鲁 Thomas Andrews 也在这艘船的头等舱旅行。 在4月14日晚上,她撞上了一座冰山。在与冰山碰撞的过程中,由於判断失误在高速航行下进行紧急转弯,结果变成转弯加上前进的同时,冰山在船底划下长长的一道裂缝,不但右舷水线下的铆丁因此一撞击松脱,六个水密舱进水。最后由於进水量太多,造成船身倾斜达到接近船身铅垂(垂直於水平面)的惊人状况,又因为倾斜使得水可以继续灌入。最后船身支撑不住重量,当时在水面上的一半船身便折断并且落下,随后伴随着1522人沉入海底。

在船的左舷,救生船只装载妇女和儿童。在右舷,则是妇女优先逃生之后允许男性登艇。所以,在右舷获救的人数比在左舷获救的多。

事故的后果和影响

铁达尼号撞击示意图和大众的想法不一致的是: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的确使用了国际通用的摩尔斯电码遇难信号SOS,但这不是SOS最早使用的例子。在1906年的柏林外的大海上,国际无线电通讯会议第一次提议了SOS信号。1908年国际社会认可了这个提议并慢慢开始广泛使用,这已经是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四年前了。然而,英国的无线电操作员很少使用SOS信号,他们更喜欢老式的CQD遇难信号. 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首席官员约翰.乔治.菲利普一直在发送CQD遇难信号,直到下级无线电操作员哈罗德.布莱德建议他:发送SOS吧,这是新的呼叫信号,这也可能是你最后的机会来发送它了!然后菲利普在传统的CQD求救信号中夹杂sos信号。求救信号最终在第二天早上被加利福尼亚号收到,因为她并没有24 小时都监听无线电。

这场灾难震惊了国际社会。因为它向一些人证明了:人和人们的技术成就无法于自然的力量相比。

在当时的炼钢技术并不十分成熟,炼出的钢铁在现代的标准根本不能造船。铁达尼号上所使用的钢板含有许多化学杂质硫化锌,加上冰冷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钢板更加脆弱。

就是过了1个世纪后的今天,几个关于泰坦尼克号和它的沉没的荒诞说法仍然存在。一个是:她的舵太小了,大一点的舵可以避免这场灾难。大点的舵的可能会拯救她,当时她的舵的尺寸按法律上说,就其船身尺寸而言不算小。事实上,按今天对轮船的规定看,泰坦尼克号的舵的尺寸仍然是合格的。另一种说法是:泰坦尼克号上的救生船不够。实际上,她的救生船数量是符合英国的法律规定的,该项法律定的数量不是基于乘客数,而是基于船的吨位。当时所有船的救生船数量都远远低于需要的数量,当时救生船的目的那时不是用来装下全体乘客的;它们只是用来从一艘下沉的船上转移乘客到另一艘救援船上。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永久性的改变了这种救生策略。事实上,即使她有可以装下更多的救生船来装载所有的乘客,仍然有可能不确保会有更多的人获救,因为在她下沉时,船员们没有时间来放下所有的救生船!还有一种说法是:机械组的船员坚持他们的岗位到了最后。1988年出版的一本书也提到这个让它永垂不朽了。事实是:机械舱在1:15AM就被淹没了。在下沉的最后时刻,机械师们和烧炉工人们和其他成百的人一样站在尾部的甲板上,困在船上,没有获救的任何希望。

另一方面,铁达尼号的沉船形式亦有很多说法. 包括全船沉没;船身近第二及第三支烟囱中间折开,然后各自以垂直沉没;船身近第三及第四支烟囱中间折开,然后前船身部分拖着船尾,船尾垂直下沉. 直至1985年,当着名科学家巴拉德在纽芬兰东南约三百八十英里海域找到铁达尼号残骸,分别是前两支烟囱的船头部分,以及第四支烟囱之后的船尾部分,就初步证明了第三个理论.而这个理论在其后由占士金马伦执导电影"铁达尼号"体验出来. 当时大家都认为,由於第三支烟囱的船身部分已经被炸毁成碎片,永远找不到这一部分. 但是在2005年8月,由History Channel赞助的考古队伍,在船尾残骸后500米找到这船身部分,残骸约十二米乘二十七米,船底的红色油漆还清楚可见.这个发现更推翻了过去20年的"双截论".科学家相信铁达尼号,是折开三截后沉没.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极大的影响了船的制造和无线电电报通讯。 1913年12月12日,英国伦敦因此召开了第一届海上生命安全国际大会。大会制定的条约导致了国际冰山检测组织的形成和资金投入。改组织的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下属部门,直到今天她还在检测和报告北大西洋的可能威胁航船的冰山。条约也一致达成一个新规定:所有的载人船只应该有足够的救生船来装载所有的在船上的人,并且适当的相关训练也应该进行。还有就是无线电通讯应该24小时开通,加上一个二级备用电源,这样就不会漏掉呼救的信号。条约也同意:从船上发送任何火箭必须被解释为一种求救信号。

回答(3):

1.船的起源
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发现过河困难的问题。若河浅和水流慢,人们就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们就无法过河。后来,一些人发现抱着树枝或粗的树干,就可以浮渡过河。于是,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把树枝捆成一扎,做成木筏。或把粗树干挖空,使它成为独木舟就可以过河了。这就是船的雏形。
2.古代桨船
在后来,人们开始在船上装上许多船桨,以此来为船只提供动力,使其不用随波逐流,便于控制船只,使船只更安全。
小资料:公元前483年-前480年,雅典建造的大批三层桨战船迅速完工。在雅典的穆尼奇安和兹阿发现在战争中赶修三层桨战船的干船坞,其尺度为46×6米,此类战船,经专家考证:船长37米、宽5米,撞角外伸3米。低层桨手共54人,中层54人;上层60人,后备桨手30人,除下层外,全部水手武装完整。低层桨长2.3米,中层3.2米,上层4.3米,其最高航速在静水中可达8节。
3.古代远洋帆船
随着人们的科技发展和贪婪的欲望,使人们开始了远洋探险。在技术上,探险家们所使用的帆船比以前的人力多桨船先进多了。它装上了高大的桅杆,桅杆上挂着大面积的帆布,使它能尽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的风能。这比起以前的船,速度更快,船身更大,更坚固,住在上面更舒适。它上面放置了大量的大炮,使它的攻击力更强。
小资料:13世纪末,地中海加莱桨船(Galley)有了一定发展,因为在14和15世纪威尼斯人常是这类桨船的制造商,而且素以具有设计制造这类战船的实力地位著称,故有时又称之为威尼斯加莱桨船。
4. 近代轮船
随着人们步入工业时代,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英国人瓦特经过多年研究,广泛吸取前人的经验,制成了使用可靠的蒸汽机,并投入使用。那时有一位叫富尔顿的美国人,觉得用桨划船会很累,而且效率不高,于是他就想用明轮来代替船桨。用蒸汽机驱动船只。并于1870年在哈德逊河上成功地进行试航。这就是轮船的雏形。
1835年,英国人史密斯造了一艘装有螺旋桨的船模型,引起了造船专家的注意。经研究发现,螺旋桨作为船的推进器比明轮力量大。于是装明轮的轮船逐渐退出使用。但为了称呼方便,装螺旋桨的船还是叫轮船。
5.现代轮船
随着人类的发展,现代的轮船已经不再用帆来辅助船航行,而且不再使用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效率低的蒸汽机,改用了柴油发动机。这是船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现代的轮船不仅装上了高效的柴油发动机,而且还装上了雷达、声纳、无线电等先进设备,使船只远洋航行变得更加安全。

回答(4):

船 的 起 源

当我们在乘船航行或在岸边看到大海上、江河里湖泊中缓缓驶来形形色色的船舶时,会浮想联翩、感慨不已,末了,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个问题:船是谁 发明的,最早的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谈起。人类祖先大都聚居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河流、湖泊边缘。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长江流域。人类祖先的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水,看到水里的鱼想捕获,遇到江河想渡过 去,洪水泛滥时要逃命,采集的食物或猎获物需要运输……

人们盼望有一种水上工具能征服江河湖海。实践使人们增长了智慧,观察自然现象使 人们受到启发。“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见窍木浮而为舟”,这反映了人类祖先开始对一些物体具有浮性的认识。

可以设想:远古时代,洪水泛滥,有的人抓住一根漂浮的断木,幸免于难。之后,人们逐渐有意识地利用漂浮的天然物体,如:树木和芦苇,帮助人体渡过河流。为了平稳地浮在水面,于是想出用两根、三根或更多的树木捆绑在一起的主意。最后,人们根据圆木和芦苇能浮在水面的原理,制作了类似于筏或船的水上交通工具。

所以说,船的发明不是哪一个人的创造,而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