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比刘邦厉害却失败了,他的失败和哪样东西有关?

2024-11-16 10:08:2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他姓人才不信用。在人才使用上,项羽还有一个致命弱点:只是笃信项姓人才——有的称不上人才,实属昏愦、藏奸之徒,即使出的是昏招,他也笃信不疑;而对于他姓人才,包括对他忠心耿耿的“亚父”范增,也会疑神疑鬼,使其无法尽职尽责,只好弃他而去。鸿门宴前,范增与他计划准备凭借优势兵力一举扑灭心腹之患刘邦的势力,由于通刘并与刘联姻的项伯为之说辞,项羽不但不追查项伯通敌泄密,反而立即改变了主张;鸿门宴中,项羽不理睬范增频频示意,听任项伯舞剑庇护刘邦,让刘邦脱险而去;鸿门宴后,刘项正式争霸。

刘邦很惮忌范增,就给四万斤黄金让陈平去离间楚君臣。项羽果然对范增起了疑心,气得范增辞职归乡,走到半路背上疽发而亡,使项羽失去了最后的智囊。在此之前,项羽也因疑心,失去了另一杰出的智谋之士。陈平跟从项羽破秦,赐爵为卿;因破殷需要,被项羽封为信武君;殷王投降后,陈平因功被拜为都尉,并赐黄金二十镒。应该说,项羽对他很不错了。

可时间不长,汉又攻下了殷,项羽立即要杀原来平定殷的人。陈平惧祸,只好封金与印给项羽,投奔刘邦而去,使刘邦又多得一臂膀。陈平对汉王说:“项王不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项羽如此任人唯亲,怎么可能留得住人才用好人才呢?


——重要人才不善用。大功告成,项羽就分封天下了。对于分封制,许多史家认为项羽背离秦朝郡县制,是一种历史的反动,因而灭亡。实际上,秦实行郡县制时间尚短,且很快灭亡,实行郡县制还没有成为人们的共识,而诸将和众诸侯联合抗秦,分封为王为侯则是他们的动力所在。所以当时实行分封制,是一种势在必行的无奈之举,这从刘邦以后也实行分封制亦可得到佐证。问题的症结在于,项羽在分封中存在严重的失误。一是基于大局已定、坐享江山的指导思想,项羽把各有功、有实力、有影响的将领、诸侯都分封就藩了,造成自己身边也就是中央集团的人才空前薄弱。

特别像英布这些得力的、能够独当一面开拓和安定局面的大将们,在分封中从中央核心成员转换为地方侯王,使项羽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如果把一些核心人员多安排在中央关键位置上,也不至于以后楚汉相争时项羽总是亲自上阵,东征西讨,疲于奔命,鲜有羽翼。二是封章邯等三秦降将关中为王以防刘邦,可谓所用非人。章邯系秦名将,放在其它地方或参与中央集团,也许可发挥其杰出才能,而让其镇守关中,因项羽曾坑杀20万秦卒,独留章邯等三降将,致使秦人归罪于章邯等人。

以章邯王关中,等于把他放在火上烤,怎么可能敌住汉军呢?三是对赵、齐等地分封,以对自己是否听话为标准,而没有注重被封者实际威望和才能,以致受封者不得就国,而有实力但未得其封者怒而反叛,加上项羽征讨时“所过残灭”,促使“齐人相聚而畔(叛)之”,后院失火。项羽东征西讨,长期两面作战,处于一种“救火”状态,疲于奔命,以致优势逐步丧失,直至兵败。分封失误,也可以说是对一些有作为、能够影响大局的重要人才的布局和使用失误。用非其人,安得不乱不败?


——人才良策不采用。项羽使用一些人才,但是对于他们的建议、对策却很少采用,许多干脆不用。亚父范增剿灭刘邦的建议屡遭弃置,气得范增恨道:“竖子不足与谋!”韩信“数干策”,项羽无一采用;智谋之士蒯通与齐智士安其生献策,但项羽不用,虽欲拜他们官职,二人也不受封走了。最严重的是项羽准备东归之际,谋略之士韩生说服项羽:“关中阻山带河,是四塞之地(关隘险要),肥饶(黄河流域当时是经济文化中心),可都(作为国都)以伯(霸)。”而项羽却答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面对这种罔顾大局的乡土意识,韩生叹道:“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项羽大怒,竟将韩生杀了!于是,他轻率地离开了关中形胜之地,回到了四战之地的家乡彭城建都,以致以后楚汉相争,汉军一举可以占领彭城(今江苏徐州),而精锐的项羽部队却始终未能突破河南荥阳一线,让刘邦独享进可攻、退可守的地利和源源不绝的人力、粮饷资源优势。最后,项羽败走乌江,这时乌江亭长撑着一条船靠在岸边,劝项王过江:“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而项羽认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又自以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因而谢绝渡江,自刎而亡。有人认为(如《史记菁华录》作者姚荣田等),这乌江亭长是汉军奸细,项羽拒绝登船渡江是怕遭暗算取辱而宁愿成为千古悲剧英雄。这种观点不但《史记》、《汉书》中无佐证,而且项羽即使怀疑亭长是奸细,他也不会惧而拒绝登船。因为项羽尚有26骑,大都是吴中弟子,其中不乏精通水性的驾船者,完全可以控制住局面。即使控制不住局面,在船上难道就自杀不了?退一步说,不论亭长是不是汉军奸细,其建议则是当时唯一可行之策。项羽不肯过江东,实际上也是对良策的最后拒绝,放弃了重建根据地、再图后举的最后机会。

项目屡拒良策,其后果只能是冷落人才,堵实言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自取灭亡。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最后批评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率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才智过人的项羽一直到死都不明白自己败在不能用好人才上,实在可叹,足为千古鉴。

回答(2):

他的失败和他不会用人有关,他盲目相信姓项的人,而且他不会用人,很多有才能的人他不相信,人才提的良策很少采用,许多干脆不用,因此导致他失败。

回答(3):

与项羽的性格有很大关系。项羽为人比较固执,不听人劝。不善于利用人才,不相信别人。且脾气暴躁,喜怒无常。

回答(4):

项羽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他遇事优柔寡断,太容易感情用事决定的,这样的人注定不太适合当领袖

回答(5):

和他自己的能力有关系,项羽有勇无谋,不善于利用人才,这也就导致了他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