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陵:
共葬三人: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孝康章皇后、孝献端敬皇后。
顺治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母亲为孝庄文皇后,崇德八年二月十六日继位,由叔父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年仅24岁的顺治帝死去,死后火化。
景陵:
地宫内共葬有六人:圣祖康熙皇帝和孝诚、孝昭、孝懿、孝恭四位皇后及敬敏皇贵纪。
康熙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入关后第二帝,清世相第三子。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生于景仁宫,母为佟佳氏,即孝康章皇后,玄烨八岁继位,康熙六年,14岁时开始亲政,在他统治期间,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康熙帝在位61年,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死于畅春园,享年69岁,是清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庙谥全称为“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出兵击退盘踞在我国黑龙江流域雅克萨城的沙俄侵略军,遏制了沙俄对华的侵略野心。他曾多次平定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部分上层分子分裂祖国的叛乱。玄烨注重农业,大力治理河患,努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热心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在文治武功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素有“康熙大帝”之美誉。他本人虚心好学,多才多艺,天文地理、诗词歌赋、书法算学都比较精通。
裕陵:
裕陵地宫内葬有六位帝后妃:高宗乾隆皇帝,孝贤、孝仪二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是清朝中期的著名君主,雍正帝第四子。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被立为皇储,他25岁(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即位。在父、祖文治武功的基础上,奋发有为,勤于政事。政治上,继续平定国内叛乱,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民族团结并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在经济上,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屯田开荒。在文化上,提倡汉学,编纂大量图书。在他统治期间,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他在位60年,又当了三年太上皇帝,享年89岁,是我国封建社会寿命最长、掌实权时间也最长的皇帝。嘉庆四年九月十五日葬入地宫,谥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定陵:
内葬文宗咸丰皇帝和孝德皇后二人。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l—1861),道光帝第四子。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母亲为全贵妃,即后来的孝全成皇后。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依家法被秘密立为太子,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即位,时年20岁,在位11年中,国家始终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逃到热河,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死于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年仅31岁。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三日葬入地宫。
惠陵:
内葬穆宗同治皇帝和孝哲皇后二人。
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咸丰帝长子。生于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其母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文宗病死后,六岁的载淳即位,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同治帝成为傀儡皇帝。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病死于养心殿,年仅19岁。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日,葬入惠陵地宫。他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
昭西陵:
内葬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本布泰(1613—1687),蒙古族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她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庄妃,是顺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天命十年,博尔济吉特氏嫁给比她大21岁的皇太极,那年她才13岁。崇德元年七月初十日,被册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皇太极死时,庄妃只有32岁。她6岁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庄妃被尊为皇太后。康熙初年晋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死去,卒年75岁。孝庄文皇后曾辅佐过两代幼主,即顺治、康熙,为清朝初年政治、军事的巩固和发展,为清朝经济和文化的全面振兴,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史家誉为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翊天启圣文皇后”。
孝东陵:
孝东陵共葬有一位皇后、七位妃、十七位格格、四位福晋,这29位后妃嫔御,都是顺治皇帝的后宫妻子。
墓主人为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641—1717)。蒙古族人,崇德六年十月初三日生,顺治十一年六月被册封为皇后,顺治十八年皇帝死时,她年仅21岁,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病逝于宁寿宫,享年77岁,当了57年皇太后。她是清代当皇太后时间最长的一位。谥号为“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由于清初宫闱草创,典制未备,皇帝的一些侍妾也称格格、福晋。到了清朝中期,后妃制度日臻完善,后妃等级、名号、称谓上的混乱现象才得以杜绝。
普祥峪定东陵:
内葬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1837—1881)即慈安皇太后,俗称东太后。满洲襄黄旗人。生于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比咸丰帝小6岁,初入宫侍文宗潜邸,咸丰二年二月封贞妃,五月晋贞贵妃,六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仅16岁。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死去,25岁的慈安被尊为皇太后,她与慈禧太后一起发动了辛酉政变,夺取了政权,曾与慈禧在同治、光绪年间两次垂帘听政达20年之久。同治帝死后,她与慈禧一道拥立年幼的载湉即位,是为光绪帝,继续垂帘听政。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暴亡于钟粹宫,终年45岁,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菩陀峪定东陵:
内葬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35—1908)即慈禧皇太后,俗称西太后。她本是咸丰帝的一名贵妃。生于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死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姓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惠征之女。咸丰元年大选秀女,那拉氏中选,于咸丰二年五月初九日入宫,时年18岁,封兰贵人。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生皇太子载淳,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咸丰帝崩,载淳即位,那拉氏被尊为慈禧皇太后。她勾结慈安皇太后(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夺取大权,垂帘听政。同治帝死后,她拥立载湉即位,继续垂帘听政,是同、光两朝的实际统治者,掌实权达48年之久。光绪帝死后,她又立年幼的溥仪即位,第二天,她便死去了,终年74岁。宣统元年十月初四日入葬地宫,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景陵皇贵妃园寝:
内葬康熙帝的悫惠皇贵妃和敦怡皇贵妃。给这两位妃子单独建园寝在清代是一个特例。因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弘历(乾隆皇帝)在宫中生活期间,得到了她俩的精心照料,而这两位妃子在乾隆年间仍健在,所以乾隆皇帝为表示自己的孝道,回报她俩的抚育之恩,不仅为她俩单独修建园寝,而且大大展拓了陵寝规制。
景陵妃园寝:
景陵妃园寝是康熙帝的妃墓。康熙二十年初建时,称妃衙门,雍正五年尊为妃园寝。
裕陵妃园寝:
内葬乾隆帝的死后被贬的乌喇那拉皇后和35位妃嫔。
定陵妃园寝:
定陵妃园寝共葬有咸丰帝的15位妃嫔,其中皇贵妃2位、贵妃2位、妃4位、嫔4位、常在3位。
惠陵妃园寝:
内葬同治皇帝的4位皇贵妃。
公主园寝:
内葬宣宗道光皇帝的2位公主和2位皇子。
更详细的说明请参考:http://bbs.618ol.com/thread-128-1-1.html
清东陵墓主就是请太祖努尔哈赤 (1559-1626),也叫福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