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混凝土施工,环境温度、湿度测控有何意义?

2025-04-15 09:58:1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自然养护就是用土工布对底板顶及顶板顶混凝土表面加以履盖并浇水,使混凝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水泥水化作用所需要的适当温度和湿度条件的方法。
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需要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其中温度和湿度是两个关键性因素。因此洒水养护的目的就是使混凝土结构体保持温度和湿度的稳定,以利于混凝土内部的水化作用持续进行,从而促使混凝土的强度稳定增长。而日光暴晒、大风吹、骤冷骤热都不利于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立即用土工布将结构体覆盖或包裹。混凝土初凝后开始洒水养护,并且确保结构体表面全部处于保湿状态。
在养护期间,如果养护用水的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两者温差不大于15℃。这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应力进而造成混凝土开裂。
来源:http://lq.zhulong.com/topic_kyzxgxnhntsgzt.html

回答(2):

控制混凝土质量、大体积的内部温度、裂缝控制有意义

回答(3):

湖南中冠电子有限公司混凝土测温能行吗?

回答(4):

混凝土,一般是指水泥混凝土。水泥是一种水硬性材料,其凝结硬化过程最少要有三个条件:温度、湿度和时间。
水泥水化反应的第一个条件是:在有足够的水参与的情况下,混凝土中的水泥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水泥的水化反应)才能硬化产生强度。而且在整个硬化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环境湿度,才能保持混凝土内外的水分不致蒸发、干裂。
水泥水化反应的第二个条件是温度。环境温度为零度时,水泥基本上是停止化学反应的;在低于零度时,混凝土内的水分可能凝结成冰,体积膨胀,破坏混凝土的结构。一般混凝土在高于零度时能够正常凝结硬化,随着温度的升高(至100度时),其凝结硬化速度加快,但高温环境下硬化的混凝土其最终强度将比在常温(20度)时为低,而且高温下水泥的水化热不易扩散,混凝土的体积变形将会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甚至开裂。
水泥水化反应的第三个条件是时间。一般来说,在标准环境下混凝土要经过28天的硬化过程才能达到设计的强度。
因此,对于混凝土施工,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要对环境温度、湿度进行检测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