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
向梅根冶后,几番啸傲;
杏花村里,几度徜徉。
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今已矣!
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
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
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千秋事大,也费商量。
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
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这两首词,均出自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一篇为开篇词,另一首则是篇尾词。
在古典小说史上,《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鲜明的目的,那便是“作者之意为醒世计,非为骂世也”。
作者虽然极尽讽刺之能事,却是要挽救被讽刺的这一群,正所谓“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
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手笔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抨击了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圣品。
《儒林外史》以明代社会为景,刺画了计建文人的群体世相图。全书以见的故事为引子,“敷陈大义”“隐括全文”,接着叙述周进、范进中举前后的悲惠剧。
严贡生横行乡里,拦人猪、讹入钱,被告到县在外。弟弟严监生有万贡家对,却生性各、临死还嫌多点了一盏油灯。
蘧公孙因为冒名刻书成了少年名士,他的两位表叔娄三公子、娄四公子也都是附庸风雅的黄族子弟。
选家马上游西潮,到少年匡超人,十分识。自趣人到杭州投靠潘三,在潘三恿下假造文书,人代考,尽坏事,堕落不堪。名士牛布衣居甘露,不幸病死,近香蜡店主的儿子牛浦郎竟冒充牛布衣四处招摇撞骗,公子桂少卿为人豪爽、热情。老秀オ王玉辉的三女儿死了大夫要绝食殉弃,王玉辉加以鼓励,女儿死后,他又觉得仿心,凤四老爹为帮助萍水相辽的朋友万中书,亲上公堂受刑,但最终没有受杯水之谢。
书中最后写了四位自食其力的市井奇人:他们是写子的季退年、卖纸火筒子的王太、开茶馆的盖宽、做我的利元。这些人不国富责,不看人颜色,自由自在,是作者倾慕的理想人物。
1、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赏析: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
2、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号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
赏析: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这瞬间的可笑又蕴含着深沉的悲哀,这最惹人发笑的片刻恰恰是内在悲剧性最强烈的地方。
3、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赏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以真实为最高原则,即按照人物所处的特定情景,写得符合真情实理。就是反面人物也常有可取之处,而不是脸谱式描绘。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
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盗虚声者多,有实学者少注释:
出自《儒林外史》第十回。
声,名声;学,学问。赏析:
娄家三公子在船上遇到鲁编修,鲁编修问到故乡的年景,又问近来可有几个有名望的人。三公子便说杨执中是一个品行极高的人,并拿出其诗作送于鲁编修看。
鲁编修愁眉道:“老世兄,似你这等所为,怕是自古及今的贤公子,就是信陵君、春申君也不过如此。
但这样的人,盗虚声者多,有实学者少。”此语指那些只有表面声名而缺少真才实学的人。从这句颇具说服力的话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讲究实学,反对虚声的俊才。但从下文就可明白鲁编修如此评价杨执中的依据是:“他若果有学问,为甚么不中去?只做这两句诗,当得甚么?”
扩展资料:
剧情:
元朝末年浙江诸暨农家子弟王冕自学成才后,因不愿相与知县时仁和乡绅危素,避走山东济南卖画为生。半年后,黄河决堤,百姓流离,王冕乃回到故乡。
不久,母亲病死。又隔了一年,天下大乱。吴王平方国珍,特去访问王冕,向他求教平天下之策。数年后,吴王建国大明,礼部议定用四书、五经、八股文取士。
由此,王冕预知“一代文人有厄”,乃及时避居会稽山中。到了成化末年,山东兖州汶上县薛家集观音庵中办学堂,夏总甲推荐周进来教馆。周进为一老童生,先后受到秀才梅玖的嘲弄和举人王惠的白眼,感到无限屈辱。
一年后又失却馆地,更是满腹怨嗟。随姊丈金有余去省城为商人记帐时去贡院游覧,见到号板,怨愤至极,一头攮去,不省人事。后得商人资助捐监应试,先后中了举人、进士,做了御史,点了广东学道。他在主试南海、番禺两县童生时,识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入学。
1、驴头不对马嘴。
出自《儒林外史·第五二章》。比喻说话胡乱拉扯,把不相干的事联系在一起。也指说话前后矛盾,对不上号。
2、真是真,假是假。
出自《儒林外史·第一三章》。真的终究是真的,假的终究是假的。指真假毕竟不会混淆。
3、 只拣有头发的抓。
出自《儒林外史·第五章》。比喻专找有钱人家的麻烦。
4、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出自《儒林外史·第一一章》。比喻办事扎实或说话切中要害。也比喻功效立见。
5、 有眼不识泰山。
出自《儒林外史·第一五章》。长着眼睛却不认得泰山。比喻见识浅薄,认不出地位高、名声大或本领强的人。
6、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出自《儒林外史·第二四章》。天天都像过节一样,歌舞饮宴。形容生活富贵,欢乐受用
7、眼见希奇物,胜作一世人。
出自《儒林外史·第五三章》。眼能看到罕见的人或物,比活一辈子都值得。意谓稀奇东西难得一见,不可轻易错过。
8、 只顾羊卵子,不顾羊性命。
出自《儒林外史·第三四章》。卵子:睾丸。只图取食羊卵,就顾不上羊的性命。讥讽人任意妄为,做事不考虑后果。
首先,它问世以后,“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的,书中所写事情都是常见的,但作者加以了典型概括。如马二先生游西湖时的一段描写,非常形象地写出了他的迁腐和精神的空虚。
其次,夸张手法的运用,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如范进是中举发痕,范母一喜便死: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背断气签都是合理的夸张其三,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性,增强识刺效果。
范进中举前,他丈人胡居户说他“尖嘴猴腮”中举后又说他是“天上的星宿”,开白“贤婚”,闭口“老爷”,活画出了这个市侩小人的丑恶嘴脸。
其四,作品语言准确洗炼而又富有形象性,三言两语就能使人物“穷形尽相”。其五结构独特,“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和事件,而是“事与其来俱来,事与其去俱迄。”
扩展资料
《儒林外史》以明代社会为景,刺画了计建文人的群体世相图。全书以见的故事为引子,“敷陈大义”“隐括全文”,接着叙述周进、范进中举前后的悲惠剧。
严贡生横行乡里,拦人猪、讹入钱,被告到县在外。弟弟严监生有万贡家对,却生性各、临死还嫌多点了一盏油灯。蘧公孙因为冒名刻书成了少年名士,他的两位表叔娄三公子、娄四公子也都是附庸风雅的黄族子弟。
选家马上游西潮,到少年匡超人,十分识。自趣人到杭州投靠潘三,在潘三恿下假造文书,人代考,尽坏事,堕落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