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2024-11-02 16:49:2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地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称为地波。在传播过程中因电波受到地面的吸收,其传播距离不远。频率越高,地面吸收越大,因此短波、超短波沿地面传播时,距离较近,一般不超过100公里。

2、天波: 靠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反射传播的电波,称为天波,又称电离层反射波。发射的电波是经距地面70—80公里以上的电离层反射后至接收地点,其传播距离较远,一般在1000公里以上。

3、空间直线波: 在空间由发射地点向接收地点直线传播的电波,称空间直线电波,又称直线波或视距波。传播距离为视距范围,仅为数十公里。

扩展资料

无线电波的特性:

1、时间色散和均衡

时间色散起源于反射,其反射信号来自于距离接收天线约几千米外的物体。例如,由基站连续发送“1”、“0”的序列,如果远处反射信号到达移动终端的时间刚好滞后直射信号一个比特,那么接收终端将从直射信号中检出“0”,同时还从反射信号中检出“1”。

2、无线电波的衰落特性

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落,是它非常重要的特性,可以从大、中、小三种尺度来描述。大尺度用来描述中值信号(区域均值)。它具有幂定律传播特性,即中值信号功率与距离长度增加的某次幂成反比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线电波

回答(2):

无线电波通过介质或在介质分界面的连续折射或反射,由发射点传播到接收点的过程。无线电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而实现的。因此,研究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和模式,是提高无线电通信质量的重大课题传播模式

通常指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一些典型方式。在地球上,无线电波的传播介质有地壳、海水、大气等。根据物理性质,可将地球介质由下而上地分为地壳高温电离层、地壳介质岩层、地壳表面导电层、大气对流层、高空电离层。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在各层介质中传播的折射率n和吸收衰减常数ɑ各不相同。因而各种频段的无线电波在介质中传播均有其衰减较小的传播模式。适于通信的传播模式主要有以下九种。

 地壳波导传播

以地壳表面导电层和地壳高温电离层为界面,以地壳介质岩层为介质形成地壳波导的传播模式。超长波或更长波段的电波可以在地壳波导中传播到千余公里。但由于深入地下数公里的天线难以建造,现在还不能实际应用于通信。

水下传播

无线电波在海水中传播的传播模式。电波在海水中的吸收衰减随频率升高而增大,目前仅用于超长波水下通信。

 地表波传播

无线电波沿地壳表面传播的传播模式,又称地波传播。地面吸收衰减导致波阵面前倾,使单位距离吸收衰减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地面吸收衰减随频率升高而增大。地波传播用于中频(中波)以下频段。

 

电离层传播

利用电离层和地面对电磁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传播的传播模式,又称天波传播。电离层按高度由下而上地分为D、E、F1和F2等几个主要层次。各个层次中部的电子密度最大值由下而上逐层增加,而电子和中性气体分子的单位时间碰撞次数则逐层减少。电离层的高度和电子密度均随季节、昼夜和太阳黑子活动而变化(见图)。

无线电波只能在折射率n值随高度递减的区域开始折返地面,电波途径最高点处的折射率n值等于电波入射角θ0的正弦函数。对应于某一折射角,存在一个最高频率,其传播途径的最高点可以达到F2层的最大电子密度区。此频率称为最高可用频率MUF。频率超过MUF的电波则穿透电离层不再返回地面。对应于最大入射角的最高可用频率的最大值约为30MHz。

回答(3):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空间中传播.无线电波是一种频率很低(3000MHz)以下的电磁波,无线电波很容易被金属吸收或反射而产生屏蔽.金属可以将固定频率的电磁场转化为电流,可以将固定频率的电磁波转化为金属热(被束缚的电子吸收一定能级的电磁波而产生跃迁,光电效应).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也会受到电磁波的干扰而产生反应,但未听说金属的自由电子能够传播电磁波的可能,因为电子有质量和互相的电磁力作用.最麻烦的是:当一定范围内的电磁波同时向金属照射时,电子会受到这些电磁波的干扰而不能正确传播电流信号.因为金属是以电流电压模拟信号来进行传输的,模拟量具有时间线型原则,当复合电磁波照射金属时,电子信号会产生紊乱而不能正确传输.所以自由电子不具备传输复合电磁波的可能,请注意时间线型原则是模拟电路信号的基础.
有一种说法是电子和光子一样,都是具有波粒二相性,复合电磁波从光子转化成自由电子时,电子也会像电磁波一样传播,比如阴极射线和贝塔射线,电子就很像光子.请注意:光子之间是完全不会互相干扰的,所以才会有激光这种东西.电子没有这种能力,电子相互间具有很强的电磁斥力和质量所以它们之间会互相排斥无法形成激光束.电子在金属中具有平均分布的趋势,当产生高频复合振荡电磁波时,电子之间的分布会受到影响而产生紊乱,而这种紊乱会照成电子,电子将无法正确传输信号,因为电子的粒子性远强于光子,如果做过电气实验都知道,金属受到10万伏直流电源电压的蓄电时,自身内部会将会吸收部分电子并发出不详的尖叫声,金属中的电子在此时处于高电磁斥力状态,电子表现为明显的粒子性.电力与电子时一致的,电子在介质中传播表现为粒子性的特点,已经被证实.
目前只知道只有透明介质可以传播电磁波,同样也可以传输复合电磁波.透明介质对于电磁波只少量吸收其光子能量,电磁波可直接在透明介质中传输,不需要转化自由电子,目前只有光纤被应用到其中.
按频率的不同,电磁波在红外区表现为很容易被阻挡,即便几米厚的水泥墙就可以阻挡相当强度的低频电磁波.不过在紫外区,电磁波的穿透能力大为增加;X光可以射穿肌肉,但会被骨头部分反射,所以被医学用于看骨头;对于宇宙伽马射线,大多数物质对于这种伽马射线来说都是透明的,这种智慧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理解.

回答(4):

通常,无线电波有三种传播方式:地波、天波和沿直线传播的波。

地波沿地球表面附近的空间传播的无线电波叫地波。地面上有高低不平的山坡和房屋等障物,根据波的衍射特性,当波长大于或相当于障碍物的尺寸时,波才能明显地绕到障碍物的后面。地面上的障碍物一般不太大,长波可以很好地绕过它们。中波和中短波也能较好地绕过,短波和微波由于波长过短,绕过障碍物的本领就很差了。

地球是个良导体,地球表面会因地波的传播引起感应电流,因而地波在传播过程中有能量损失。频率越高,损失的能量越多。所以无论从衍射的角度看还是从能量损失的角度看,长波、中波和中短波沿地球表面可以传播较远的距离,而短波和微波则不能。

地波的传播比较稳定,不受昼夜变化的影响,而且能够沿着弯曲的地球表面达到地平线以外的地方,所以长波、中波和中短波用来进行无线电广播。

由于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不断损失能量,而且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损失越大,因此中波和中短波的传播距离不大,一般在几百千米范围内,收音机在这两个波段一般只能收听到本地或邻近省市的电台。长波沿地面传播的距离要远得多,但发射长波的设备庞大,造价高,所长波很少用于无线电广播,多用于超远程无线电通信和导航等。

天波依靠电离层的反射来传播的无线电波叫做天波。什么是电离层呢?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在地面上空50千米到几百千米的范围内,大气中一部分气体分子由于受到太阳光的照射而丢失电子,即发生电离,产生带正电的离子和自由电子,这层大气就叫做电离层。

电离层对于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实验证明,波长短于10m的微波能穿过电离层,波长超过3000km的长波,几乎会被电离层全部吸收。对于中波、中短波、短波,波长越短,电离层对它吸收得越少而反射得越多。因此,短波最适宜以天波的形式传播,它可以被电离层反射到几千千米以外。但是,电离层是不稳定的,白天受阳光照射时电离程度高,夜晚电离程度低。因此夜间它对中波和中短波的吸收减弱,这时中波和中短波也能以天波的形式传播。收音机在夜晚能够收听到许多远地的中波或中短波电台,就是这个缘故。

沿直线传播的电磁波微波和超短波既不能以地波的形式传播,又不能依靠电离层的反射以天波的形式传播。它们跟可见光一样,是沿直线传播的。这种沿直线传播的电磁波叫空间波或视波。

地球表面是球形的,微波沿直线传播,为了增大传播距离,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都建得很高(图3),但也只能达到几十千米。在进行远距离通信时,要设立中继站。由某地发射出去的微波,被中继站接收,进行放大,再传向下一站。这就像接力赛跑一样,一站传一站,把电信号传到远方(图4)。直线传播方式受大气的干扰小,能量损耗少,所以收到的信号较强而且比较稳定。电视、雷达采用的都是微波。

现在,可以用同步通信卫星传送微波。由于同步通信卫星静止在赤道上空36000km的高空,用它来做中继站,可以使无线电信号跨越大陆和海洋。

回答(5):

地波、天波和沿直线传播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