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野草》部分篇目解读
近些年来,对於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作品的研究已逐渐突破过去观念的束缚而走向深入。其中尤其是对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的研究与解读,可以说是更接近原著的本意。这实在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先是又央先生,李天明先生等撰文,指出《野草》集中除了鲁迅先生自己已做过说明的《腊叶》一篇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做的”外,还有《秋夜》《影的告别》等许多作品也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其后胡尹强先生出版《鲁迅:为爱情作证——破解〈野草〉世纪之谜》一书(东方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更进一步指出《野草》的全部篇章都同先生与许广平的恋爱有关,也既是说《野草》是一部爱情诗集,是一部鲁迅先生记录自己与许广平恋爱过程和恋爱时期感受的作品。关於这一点,胡尹强先生在著作的引论裏有著非常详细和精辟的论述。在很认真地阅读了《野草》原著后,我对这一种观点十分认同,并感到这不但是在《野草》研究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也是在鲁迅研究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其意义重大,可喜可贺。
但是在具体篇章的解读上,我觉得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存在著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在这裏,我想将自己对《野草》部分篇章的理解以点评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期得到方家的指正。
一 、题 辞
题解:全部的《野草》创作于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至一九二六年四月十日,此题辞写于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是鲁迅先生在《野草》将要出版单行本时写的。在题辞中,先生已经用委婉的语言告诉了我们《野草》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当然由于太过委婉,也由于以前太多的对所谓鲁迅精神的标榜,在很长时间里没被人们读懂,或者误读,并且也影响了对《野草》本文的阅读。我觉得要准确理解《野草》全书,准确地理解这篇题辞是很关键的。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这是创作《野草》时作者的一种感受,难以言传,难于表达,难于描述。那么是什么让先生这么为难呢?这里就给我们一个很鲜明的提示,即表明所要表达的是一个很难表达的话题。同时应该还有着另一种意思,就是我这里所要表达的,人们能够理解吗?联系到在与许恋爱及其后以至今日,人们对这一事情的态度和看法,我们不得不承认,先生确实是有先见之明的。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也就是说新的生命已经诞生。对于死亡的大欢喜,也既是对新生的大欢喜。那么,这死亡的是什么呢?新生的又是什么呢?是什么让作者如此地大欢喜呢?在其时其地的鲁迅,只有两个字,爱情。是与许广平的爱情使他走出了旧时的阴影。“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存活过,所以深知过去生活的痛苦;还非空虚,自是深深烙印着,还能感觉到其存在。深知过去生活的痛苦并且深深烙印着,所以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爱情,所以不能不为这新的生活发出由衷的歌颂。过去的还能感觉到其存在,那么正在经历的美好的爱情就会更加长久地留在心间了。这是一段对旧式婚姻决绝的誓词,也是对崭新爱情的热烈的颂歌。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尽生命的全力争取一种崭新的爱情,将旧的婚姻模式摧毁,建立一种由爱情缔造的姻缘,这应该是先生特有的在不正常情况下的正常追求。在与人论及朱安与鲁迅的婚姻时,听到有人替朱安叫屈,并为此责怪鲁迅,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二人的婚姻问题上,他们都是非爱情缔造的封建婚姻形式的受害者,所不同的是,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能够摆脱那种枷锁的束缚,寻求到真正的爱情;而朱安,受旧思想影响太深,不能也不知要从其中摆脱出来,不惟葬送了自己一生,也给鲁迅的前行带来很大的阻碍。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需要有先驱者去开创,也不可避免地需要有人做出牺牲。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朱安值得我们同情,而鲁迅就值得我们景仰了。”先生说“这是我的罪过”,先生言重了,这不是先生的罪过,而是旧的婚姻传统的罪过。先生不但寻求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重新缔造了自己的生命,同时还为现世界的人们开拓出一条新路,还为我们留下光彩夺目的《野草》,先生于后世功莫大焉。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与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此段前句道出《野草》的创作性质。即是说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作者无病呻吟,而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深深关联着的,是在摧毁旧的生活建立新的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与肉,更渗透了作者的痛苦与欢乐,渗透了作者的心血。后句,预言了它面世后将会遭遇到的不理解甚至毁辱,也既是自己与许广平的爱情将会遭遇到不理解与毁辱。以前的就不说了,奇怪地是直到现在竟还有人拿此诋贬先生,让人不能不佩服先生预言的准确。然而我敢说:
《野草》连同先生的其它作品、连同他的抗争精神都是不朽的。
但我将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哈,多么坦然,自信。追求自己的爱情,将自己的硕果贡献出来,说好也罢,说错也罢,一切且由它,我只知它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人世。而这美好的爱情,是值得我为它欢欣,值得我为它歌唱的。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做装饰的地面。
——这里的野草喻爱情(当然也包括由爱情缔造的《野草》诗章),地面喻严酷的传统与现实。这种爱情产生在有着几千年不允许爱情存在的封建传统的时代,爱情自更显珍贵,而封建传统封建伦理遍布的现实也就更显可恶。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发,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历来的解释,都把地火作为革命或革命运动、革命精神来讲,即胡尹强诸君也把它作为爱情之火来解(是否也受了上面一种解释的影响),我觉得这都不能讲得通。只要联系上段与下段,以及与此节做排比的上一节的意思,就能够得出这地火并不是作为积极意义出现的,也即不是作为所谓正面形象出现的,否则很难与上下文的意思贯穿起来,成了一个孤立的存在。其实,它喻示的是丑陋现实笼盖下的一种阴暗心理,一种暗地里燃烧的邪火,也即流言蜚语。这种流言蜚语渐传渐多,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邪恶势力,将会把这崭新的爱情,把这由爱情缔造的《野草》,以及一切具有鲜活生命的事物摧毁。“于是并且无可朽腐”,喻深具封建传统和封建伦理的人对待这野草般的爱情的毁灭与绞杀是毫不留情的,即连野草朽腐的时间都不给。
但我将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虽与上面语句重复,但意思却递进许多。在这里作者为获得爱情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气概也可以说这是作者对面临的误解与诋毁的无畏挑战。虽面临多重的危难,还是要还是愿意为爱情,为新生命欢欣,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此上两处“我将大笑,我将歌唱”的句子都是出于一种假设,一种心愿的表达,并未付诸实施。这里,作者秉承上面的意思,告诉人们这种愿望在现实中是不能实现的,不能大笑,也不能歌唱,其原因就是“天地有如此静穆”。其后作者又作了一番假设,环境即不如此严酷,也怕不能大笑和歌唱,即不知道人们对他所做的这种爱情追求能不能理解。这也不能不说是作者所以难于表达的重要原因。但是先生还是期望人们能够理解他的,尽管难于表达,尽管表达起来不自主地有些晦涩,他也还是将自己的爱情历程,爱情心理通过《野草》表达了出来,呈现于世界,呈现于一切的人们面前,为自己的追求作了一个证明,为自己的爱情建造了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这一段,我以为是表现了鲁迅作为一个开创者的胸怀,也正是鲁迅伟大之所在。寻求爱情本来是人类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在几千年的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先生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勇敢地对传统观念对封建伦理说了一声不。但是先生应该是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功,他还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他,并且各自行动起来,挣脱封建传统的束缚,都去进行正常的爱情追求,都能得到自己理想的爱情生活,而不再出现他这种非正常情况下的正常追求,一种野草式的爱情追求;也不再以此来诽谤侮辱他人,不再津津于此等事情。这一点也就是文中再三重复的野草的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死亡与朽腐。这也就是虽然难言也还是要表达出来的良苦用心吧?后面的一句,是对前一句的补充和强化,作者在进一步表明心迹,这种目的若不能达到,自己的努力除了对自身外也便没有了多少意义,那是比人们的忘记更可怕的,更不幸的。
去吧,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这个结尾,正如胡尹强先生解说的那样,确实是“凝聚着十分复杂的感情”的。但他又特意提到这篇题辞,不能不说还是在特意提醒读者,如欲理解《野草》,首先要读懂这篇题辞,这篇题辞已经很好地揭示了全部《野草》的性质。当然还有“我要说的、能说的,已经说完,到此为止了”之意,一种告别之意。也还蕴涵着另一种意思,即去吧,野草,以你的真实面貌去勇敢的面对世界,一任人们评说吧。但我们还要加上这样一句,去吧,《野草》,去勇敢地实现你的价值吧,去走向你的不朽吧。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二、失掉的好地狱
题解:这一篇诗,作于一九二五年六月十六日,是《野草》系列的第十四篇,是“我梦见”一组的第三篇。其时,鲁迅与许广平已经进入热恋阶段,也为许多人知道或了解,飞短流长,自不可免。鲁迅即针对这种情况写下了这篇《失掉的好地狱》。此外,我要申明一点的是,胡尹强先生在对此以前十几个篇章的解读上,虽然不是没有一点可商榷的地方,总体上还是准确的,精当的,但是对这一篇的解读,逻辑却非常混乱,存在很多错误。
我梦见自己躺在床上,在荒寒的郊外,地狱的旁边。一切鬼魂们的叫唤无不低微,然有秩序,与火焰的怒吼,油的沸腾,钢叉的震颤相和鸣,造成醉心的大乐,布告三界:地下太平。
——这是一段先生借托梦境对想象中的有秩序的地狱景象的描写。但这种秩序,并不是魔鬼统治下的,而是人类统治下的,这一点,我们通过文章结尾一段可以看出。胡先生说,地狱的有秩序,也就容不得鬼魂们越轨了。鬼魂们是不越轨了,并且“一切鬼魂们的叫唤无不低微”,可是与之并存的却是“火焰的怒吼,油的沸腾,钢叉的震颤相和鸣”,所有的镇压工具的运用,也就是说是凭借镇压才制造了一种“地下太平”。细品原文,后三句是含着很尖锐的讽刺意味的。
有一伟大的男子站在我面前,美丽,慈悲,遍身有大光辉,然而我知道他是魔鬼。
——胡先生认为,这魔鬼是封建礼教的化身,伟大,美丽,慈悲,遍身有大光辉,是耐人寻味的讽刺之词,象征了封建礼教的庄严,肃穆,煞有介事。但我以为正相反,作者非但不是在讽刺“魔鬼”,而是由衷地赞颂着,因为这魔鬼的形象,在作者笔下并不是封建礼教的化身,实在是人性的化身。从下一段直到结尾,便都是这魔鬼的讲述了,我实在品不出他是在为封建礼教说话,恰恰相反,他是充满了对不幸者的关怀,对所谓秩序的憎恨的。鲁迅先生笔下的“魔鬼”大都不是邪恶丑恶的化身,而往往是反叛精神,是为传统所不容的鲜活思想、新鲜事物或受压迫的底层人们的象征,这在诸如《朝花夕拾》及许多杂文里都有所表现。这是研究鲁迅不可不注意到的。
“一切都已完结,一切都已完结!可怜的鬼魂们将那好的地狱失掉了!”他悲愤地说,于是坐下,讲给我一个他所知道的故事——
——于是魔鬼开始讲述。要提起注意的是“悲愤”一词,这是形容魔鬼说话的形态的,这是一种真实的形态,决不含“讽刺”意味。而在他的话中又有“可怜”一词,其所指对象是“鬼魂们”,这已经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这魔鬼与那些鬼魂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正是那些鬼魂们的一个代表。魔鬼说,“一切都已完结”,因为“可怜的鬼魂们将那好的地狱失掉了”。在下文中,“地狱”出现了几种形态的“地狱”,并且都是“好地狱”,所不同的是,一种是“魔鬼”眼中的好地狱,一种是“人类”整饬了的好地狱。魔鬼讲的这“失掉的好地狱”当然是他自己眼中的好地狱,那么这地狱究竟是怎样的呢?又是谁将它毁掉了呢?
“天地作蜂蜜色的时候,就是魔鬼战胜天神,掌握了主宰一切的大威权的时候。他收得天国,收得人间,也收得地狱。他于是亲临地狱,坐在中央,遍体发大光辉,照见一切鬼众。
——在我所见到的《野草》的版本里,从这段一直到结尾所有的段落都是加了引号的,不知道鲁迅先生的原文里也是否如此?即使原文如此,这里也存在着一点问题。加了引号既是表明这以下都是魔鬼讲述的原话了,但实际上却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也既是作者在复述魔鬼的话。如果是魔鬼的原话,他自然不会把自己称为他,又称为“魔鬼”的。只有最后一段是以第二人称的口吻说出的,才理所当然可作为魔鬼的直接语言。在这一段里,魔鬼讲述了自己取得通管三界大权的经过。“天地作蜂蜜色的时候”,应该是指人类的原始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性爱,都还处于一种原始的本能阶段,有些混沌不分的。魔鬼通管三界时期,应该是指远古圣者们(如伏羲、尧、舜等)开始带领人类走向文明的阶段。作者在这里对“魔鬼”的赞颂,实际上是对这些远古圣贤的赞颂。文中说,“他于是亲临地狱,坐在中央,遍体发大光辉,照见一切鬼众。”那么,这个时期的地狱又是如何的呢?
“地狱原已废弛得久了:剑树消却光芒;沸油的边际早不腾涌;大火聚有时不过冒些青烟,远处还萌生曼陀罗花,花极细小,惨白可怜。——那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地上曾经大被焚烧,自然失了他的肥沃。
——这个时期的地狱景象与文章开始时所描述的地狱景象是完全不同的,或者说正相反的。一切的刑罚都已废弛,与之相应的是“远处还萌生曼陀罗花”。这曼陀罗花象征的是什么?用不到多解释,因为这与今天玫瑰花在人们心目中的寓意是一样的,——爱情。但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爱情已与人类原始时期的性爱不同了,她带上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地狱原已废弛得久了”,也既是说,在魔鬼夺取三界的统治的时候,地狱原来的统治者(如阎王等)忙于迎战,管理也就疏松了,一切的刑具、一切的刑罚都停止了,地狱也就出现了废弛的景象。不但如此,还有奇迹出现,“远处还萌生曼陀罗花”,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认真地读一读《诗经·国风》的部分篇章还能很好地感受到,如《关雎》,如《野有死麇》,如《静女》,如《桑中》等等。这也就是魔鬼眼中的好的地狱。然而这毕竟还是地狱,并不是什么理想社会,曼陀罗花开了,但还细小,并惨白可怜。
“鬼魂们在冷油温火里醒来,从魔鬼的光辉中看见地狱小花,惨白可怜,被大蛊惑,倏忽间记起人世,默想之不知几多年,遂同时向着人间,发一声反狱的绝叫。
——在这一段里,我们看到了曼陀罗花神奇的力量,即鬼魂们被她蛊惑了,不但记起了自己曾经是人,还“向着人间,发一声反狱的绝叫”。这里有两点要引起注意,一是鬼魂们醒来的前提是“冷油温火”,二是鬼魂们看见“地狱小花”是原于魔鬼的光辉,那么这再一次说明这魔鬼并非如胡先生说的是作者笔下被完全否定的对象,他只是一个特定时期的统治者。而鬼魂们被曼陀罗蛊惑,记起人世,于是发出反狱的绝叫,这不过是底层的人们向统治者在讨要自己的生存权利,和追寻幸福的权利。“默想之不知几多年”,自是比喻一个觉醒的过程。
“人类便应声而起,仗义执言,与魔鬼战斗。战声遍满三界,远过雷霆。终于运大谋略,布大罗网,使魔鬼并且不得不从地狱出走。最后的胜利,是地狱的门上也竖起了人类的旌旗!
——“人类”听到了鬼魂们的叫喊,于是“仗义执言”,与魔鬼展开战斗,并将魔鬼赶出地狱。对鬼魂们来说这似乎是一件好事,可真的是好事吗?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人类社会是应该不断进步的,不断发展的,但重要的问题是该如何发展,该向何处发展。
“当鬼众们一齐欢呼时,人类的整饬地狱使者已临地狱,坐在中央,用了人类的威严,叱咤一切鬼众。
——看到“人类”帮他们驱除了魔鬼,鬼众们欢呼了。然而这欢呼来得太早了。因为这所谓的人类并不是来拯救他们的,只不过是来向魔鬼夺取地狱的统治权的。鬼魂们想要得到的生存权,想要得到幸福的欲望,或直言之想要追求正当爱情的欲望,不但这所谓的人类都不能给予他们,他们还遭到了严厉的斥责,这里的“人类”决不是以正义形象出现的。“人类的整饬地狱使者已临地狱,坐在中央,用了人类的威严”,真有一种狐假虎威的气势。说到讽刺,这才是先生包含着尖锐讽刺的文字。一句“用了人类的威严”透露了这样的信息,即先生这里的“人类”并非指所有的人类,而只是相对鬼魂而言的,借指人类社会中上层人物与统治者,借指封建礼教的产生。
“鬼众们又发一声反狱的绝叫时,即已成为人类的叛徒,得到永劫沉沦的罚,迁入剑树木的中央。
——这一段是讲,当鬼众们发现他们所期盼的是一个错误时,于是又发出反狱的绝叫。这一次他们反叛的是所谓的人类。但再没有谁来帮助他们了。他们得到了“人类”更为严厉的惩处。
“人类于是完全掌握了主宰地狱的大权威,那权威且在魔鬼以上。人类于是整饬废弛,先给牛首阿旁以最高的俸草;而且,添薪加火,磨砺刀山,使地狱全体改观,一洗先前颓废的气象。
——“人类”的威权高出魔鬼,其残酷也远远不是魔鬼所及。牛首阿旁本是佛教传说中地狱里的牛首人身鬼卒,这里是指人类在地狱的走狗,是人类的意愿在地狱的实施者。于是,废弛的地狱得到整饬,火再然,油再沸,刀剑齐鸣,随之而来的自是鬼魂的哀鸣惨叫。于是就再现了文章开头一段“地下太平”的景象。那么,爱情呢?
“曼陀罗花立即焦枯了。油一样沸;刀一样铦;火一样热;鬼众一样呻吟,一样宛转,至于都不暇记起失掉的好地狱。
——在魔鬼统治地狱的时候,虽然“花极细小,惨白可怜”,但那曼佗罗花还是开放了,可现在却焦枯了。这说明了什么呢?无他,所谓的人类,或直言之封建礼教是容不得爱情存在的,他们将爱情看作洪水猛兽,锄之惟恐不尽。这就让人不由要想到一个严酷的问题了。中国是个文学大国,可遗憾的是,在《诗经》之后直至封建制度瓦解的全部作品中,再这样反应完美爱情生活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匮乏得可怜;这不是说在《诗经》之后就没有爱情题材的诗歌或文学创作了,而是说即是有也大都是悲剧,或出于想象的作品,将爱情的向往通过鬼神精怪或梦境幻界等来寄托。在这一点上,《孔雀东南飞》、《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聊斋志异》等许多作品能给予很好的说明,这也就是说,在漫漫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爱情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品,一种虚幻物。在这一点上实在要感谢先生的提醒了。其下,地狱由废弛而整饬,鬼魂们只有在痛苦中挣扎的份儿了,连后悔的权利都没有了,就更不要说还会想到那朵细小而惨白可怜的曼陀罗花了。
“这是人类的成功,是鬼魂的不幸……
——作者这一句说得太明白了,直是将“人类”摆在了鬼魂的对立面上。
“朋友,你在猜疑我了。是的,你是人!我且去寻野兽与恶鬼……。”
——魔鬼最后这句话说得意味深长。一、因为在魔鬼讲述的时候,“我”一直没做声,让魔鬼产生猜疑以为“我”在猜疑他,于是魔鬼说,“是的,你是人。”我们都清楚,上文所说的人类都做了些什么。就是那些人类不但把魔鬼从地狱赶了出来,还使鬼魂们失掉了那个好地狱。当然这“好地狱”是针对人类整饬后的地狱而言的。二、魔鬼说“你是人”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尽管你没责怪我,还是不会同情我的,也不会同情那些可怜的鬼魂的。第二层含义是,因为你是人,深受人类条条框框的束缚,是不能理解鬼魂们的要求的,也不能理解我的悲愤。“我且去寻野兽与恶鬼”,这当然是指一些深具本性的自由的灵魂。只有这些灵魂才能够理解“我”的痛苦。其暗含的意思是:人类竟然还不如野兽与恶鬼更有人性,真是如刀似剑,直刺人心。最后以一串省略号结束全文。在鲁迅先生的作品里,省略号的运用是最为讲究的,《野草》一书犹为如此,《狗的驳诘》、《立论》已有很好的体现,本篇也非常出色。全文除了开始部分以“我”的角度做了一点必要的交代和描写外,其余都是魔鬼的讲述,直到最后依然以魔鬼的话结束,“我”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但在阅读的时候,你又会感到“我”无处不在。在前面你会感到一个倾听与思索的“我”的形象,结尾你会感到一个张口结舌、无言以对的“我”的形象,一个愧悔的“我”的形象。当然这个“我”并不就是作者自己,正如这一连几篇以“我梦见”开头的作品并非就是作者真的做了这样一些梦,而不过是借梦言怀一样,这些篇目中的“我”也不过是一个载体,象征了各个不同的人,代表了不同的视角,即不能与作者等而划一,也不能一概而论。
总 论:
《失掉的好地狱》一诗,从表面看去,不过是一个魔鬼讲述其治下的鬼魂因受了曼陀罗花的蛊惑想要追求一种更具人性的生活反而遭到所谓人类镇压的故事,但深层的意思却严酷地揭示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本质,也就是说爱情做为人类这一基本的属性在《诗经》时代之后的封建礼教束缚下的中国是不允许存在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反而是中国式婚姻的唯一准则。
当然这还不够,作者还赋予了这个故事一种更深层的含义,或者说一种痛切的感受。他与朱安可说是典型的中国式婚姻,可觉悟了的他不愿意在这种无爱无情的婚姻的约束下度过自己的一辈子,他要争取自己做为人类的最基本的权利,于是就有了他与许广平的爱情。可是对于他的这一追求,一些不理解他的朋友责备他,而一些论战中的敌手,以及顽固的封建势力更以为寻到了契机,都以此对他进行讽刺,谩骂,甚至人格上的侮辱,使他深深感到了封建思想与封建势力的可怕与可憎,于是就创作了这一篇《失掉的好地狱》。
对此文的寓意,先生曾解释说:“但这地狱也必须失掉。这是由几个有雄辩和棘手,而那时还未得志的英雄们的脸色和语气所告诉我的。我于是做了《失掉的好地狱》。”
是啊,尽管刑具都废置了,尽管有曼佗罗花开着,但魔鬼的地狱也毕竟是地狱,这地狱必须失掉,先生决不是通过魔鬼的口吻在替这个地狱惋惜。而是说失掉了这个地狱之后,那些鬼魂们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也就是说人类社会是应该进步的,可走出了原始文明阶段又该走向哪里?本当是应该越来越好,越来越符合人性需求,可是封建制度却缔造了一个看上去好象很整饬,很有秩序,却更加没有人性,更加残酷的人间地狱。文中的后一个地狱无疑是前一个地狱的一种倒退,而人类社会封建时代在对待人类生活本身这一方面也不能不说是在原始文明之后的一种倒退,对于婚姻爱情而言无疑更是一个人间地狱,那么,这地狱就更应该失掉,必须失掉。我想这才是先生创作《失掉的好地狱》的根本愿望。同时我想,他也通过与许广平之间坚定不移的爱情追求以及他的战斗精神,为这好地狱的失掉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野草》简介
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
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
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本书于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
《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题
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
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
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
“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
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
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
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
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
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
《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
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在《华盖集续编·海上
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
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野草
《野草》简介
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
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
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本书于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
《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题
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
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
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
“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
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
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
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
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
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
《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
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在《华盖集续编·海上
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
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本书中《雪》、《风筝》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
《野草》英文译本序
·鲁迅·
冯Y·S·先生由他的友人给我看《野草》的英文译本,并且要我说几句话。可惜我不懂英文,
只能自己说几句。但我希望,译者将不嫌我只做了他所希望的一半的。
这二十多篇小品,如每篇末尾所注,是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在北京所作,陆续发表于期刊《语丝》
上的。大抵仅仅是随时的小感想。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
现在举几个例罢。因为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作《我的失恋》,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
作《复仇》第一篇,又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这样的战士》,是有感于文人学士们
帮助军阀而作。《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段祺瑞政府枪击徒手民众后,作《淡淡
的血痕中》,其时我已避居别处;奉天派和直隶派军阀战争的时候,作《一觉》,此后我就不能住在
北京了。
所以,这也可以说,大半是废驰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当然不会美丽。但这地狱也必须失掉。
这是由几个有雄辩和辣手,而当时还未得志的英雄们的脸色和语气所告诉我的。我于是作《失掉的好
地狱》。
后来,我不再作这样的东西了。日在变化的时代,已不许这样的文章,甚而至于这样的感想存在。
我想,这也许倒是好的罢。为译本而作的序言,也应该在这里结束了。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五日。
〔选自《二心集》〕
《野草》题辞
·鲁迅·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
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
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
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
《野草》题辞
·鲁迅·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
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
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
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野草》是被人们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鲁迅以其深邃的,如手术刀一般的锐利的目光,解剖了人的肉体和灵魂的探索的艰难历程,而这艰难、漫长的历程在《野草》这本小小的结集里生动地展现出来。鲁迅先生以其诗化的语言和凝重的笔触,使我们深刻地领悟这小小的集子背后所暗藏着的巨大的深层内含。
《野草》集,可以说,它是不可争议的散文诗题材中的精品和美玉的了!其作品来自于他所呈现的魅力,它所底蕴的内涵;鲁迅先生以炽烈的情感交融为一炉,加上其语言的变形和意象的空灵,《野草》集就成为一部以散文的笔法和诗的本真的血液结合而分娩的混血儿了!《野草》集是鲁迅先生人到中年、生命陷入了逆境时而思想迸发的火焰!(虽说,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是先生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创作的二十三篇〈章〉以及一九二七年所作的《题辞》一篇而结合的)。我们从题目来看,有〈秋夜〉、〈求乞者〉、〈复仇〉、〈雪〉、〈过客〉、〈死火〉、〈颓败线的颤动〉、〈腊叶〉、〈淡淡的血痕中〉等等,就其内容来看,鲁迅先生不仅能敢于自剖心灵,同样有语言极强的张力,其作品内涵的深遂、广博和独特!我们不难看出,譬如说:1、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2、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无可朽腐。3、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会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4、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迭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来和未生……
部的《野草》创作于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至一九二六年四月十日,此题辞写于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是鲁迅先生在《野草》将要出版单行本时写的。在题辞中,先生已经用委婉的语言告诉了我们《野草》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当然由于太过委婉,也由于以前太多的对所谓鲁迅精神的标榜,在很长时间里没被人们读懂,或者误读,并且也影响了对《野草》本文的阅读。我觉得要准确理解《野草》全书,准确地理解这篇题辞是很关键的。
有人说这是鲁迅留给后人的一部世纪性的"文学猜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作者旷世独立的孤寂心境;作品意蕴中的哲学感悟;艺术表现方面象征隐喻手法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