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连续列举书名,用了书名号,不再添加顿号。
示例:《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②如果列出书名,并且在书名后还有其他成分,比如引用该书中的话或有注释说明,就需要用顿号了。
示例:李白的“白发三千长”(《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中有明确规定:“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扩展资料:
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等于“/”,但“、”是中文符号,“/”是英文符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2011年12月30日发布,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形式是‘、’。”
参考资料:顿号 百度百科
书名号间:
1.连续列举书名,用了书名号,不再添加顿号。
示例:《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2.如果列出书名,并且在书名后还有其他成分,比如引用该书中的话或有注释说明,就需要用顿号了。
示例:李白的“白发三千长”(《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两个引号间:
1.第一种情况是,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这时,加上顿号才能显示出并列各项之间的界限。
例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2.第二种情况是,最后两个并列的引号之间有“和”或者“或”。
例如:“五一”、“五四”和“十一”,他都去天安门广场看看。
顿号,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形式是“、”。
1.用于并列词语之间。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造型科学、技艺精湛、气韵生动,是盛唐石雕的特色。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乙、用字;丙、表达;丁、色彩。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参考资料:标点符号用法-百度百科
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中有明确规定:“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①连续列举书名,用了书名号,不再添加顿号。
示例:如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122页中有这样的例子:卡夫卡的代表作,中、短片小说有《变形记》《判决》《乡村医生》。
②如果列出书名,并且在书名后还有其他成分,比如引用该书中的话或有注释说明,就需要用顿号了。
示例:李白的“白发三千长”(《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③如果并列关系中大部分并列项用引号或者书名号,但其中有一个并列项没有引号或者没有书名号,那么整个并列关系不能省略顿号。
示例:“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这是一个并列关系。在文件中,前三项都是有引号的,“高度自治”没有引号。那么这样的一个并列关系就不能省略顿号,否则就是标点使用有误。
扩展资料:
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等于“/”,但“、”是中文符号,“/”是英文符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顿号
书名号之间不用加顿号,因为标点符号本身的功能一是划分字句,一是辅助表达。连用书名号本身已经足以将书名划分开,加顿号属于画蛇添足。
在人民网看到一篇文章来源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名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过这篇文章没有提及这个问题,但是该文在说明其它问题的时候给出的例子是:
刘苹买了三本小说:《红楼梦》《红与黑》《永别了,武器》。——并列书名号不加顿号。
句中的“个子高”“眉毛粗”“眼睛大”作“他”的谓语,与它构成三套 主谓关系,成为三个独立的分句。——并列引号之间不加顿号。
至此,小总结一下。首先,之所以会对这个问题争执不休,根本原因是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标点符号用法规则里没有明确提出,导致了混乱。就像我在查这个问题时有语文工作者指出“如此混乱何时了”,最主要的还是要出台准确的规定。其次,其实这是个没有确切定论的问题,说能加或不能加都有道理,但是主流趋势是不加。在网上看到的许多说要加的例子大多是很早以前的例子了,主流媒体中加的越来越少了。从我上面找到的文章中看来,人民网、人民教育网这些权威的教育网站也出了相关专门文章,也是主张不用加。最后,我自己的观点:并列的书名号不论是看起来还是读起来都隐藏了停顿的意思,既不影响表达,也不影响阅读;既然加与不加都可以,那何必要加呢?在百度知道上看到一个网友的回答,深得我心:从节俭和美观的角度来说那就更没有必要加上顿号,使行文增加麻烦!
拓展资料:
作用
1、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2、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0种,分点号和标点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位置: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3、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4、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其他:
直行文稿和横行文稿使用标点符号的不同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下偏右。
2、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3、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
4、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的字的左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标点符号)
我从来没有看过
书名号之间相当于就是符号了,已经隔开了
不需要再拿顿号隔开了
况且书中也没有如此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