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保护小发明

2024-11-16 01:45:3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用一根细铁丝将一块硬塑料膜做成漏斗状绑在树干上,就等于给油松毛虫设了一个“陷阱”,每天“守株待虫”就能轻松抓住狡猾的油松毛虫,从而轻松统计出这棵树上的害虫量。漏斗装置虽简单,却在2月底刚刚获得了国家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而独创出“漏斗法”的就是密云林保站的一位普通工作人员王小军。

“调查一棵树上油松毛虫的数量比消灭它们更重要。”北京市林业保护站总工程师闫国增对记者说。原来,为了减少喷洒农药对环境的破坏,北京的虫害防治现在都已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而采用生物防治的前提是必须预知虫害的严重程度。闫国增说:“对付害虫我们甚至用上了‘生物导弹’———用携带病毒的赤眼蜂在害虫中传播‘瘟疫’。”

记者从林业保护总站了解到,有了这个“漏斗”装置,再加上北京近两年启动的生物治虫八大高招,北京的树木已处于全方位保护中。

“漏斗”装置显神通

毛虫耍“滑头”逃过“火眼金睛”

“漏斗”装置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油松树干上用塑料膜扎一个口朝天的“漏斗”,在油松毛虫秋季下树过冬的“必经之途”上拦住它们,来调查油松毛虫幼虫的发生量,使测报油松毛虫发生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而以往传统的调查方法,准确率不过20%。

油松在北京是常见的树种,对油松树的成长危害最大的就是油松毛虫。5月份鲜嫩的松针是油松毛虫的美食,与阔叶树木遭遇虫害后仅仅是影响美观不同,松针被毛虫吃了就等于要了油松的命。

油松毛虫是一种蛾子产在松针上的幼虫,到了秋季毛虫就要爬下树到草丛中过冬,待来年春天再上树“祸害”油松。

传统的调查方法就是在油松毛虫下树越冬时,林业工作人员到树下去翻找。但毛毛虫们很“狡猾”,它们过冬时有的躲在树下的杂草和枯枝落叶下,有的会藏在树皮缝内,尽管工作人员恨不能个个长着“火眼金睛”,还是会有不少“漏网之虫”。

“以前一直是在树下做调查,但来年春天我们都会发现‘上当’了,第二年上树的油松毛虫比头年调查的毛虫基数多得多。”王小军说。于是,他就开始琢磨,“要想个什么法儿来治它们”!

研究人员“守株待虫”轻松测算毛虫数量

“油松树干是毛虫下树的必经之途,只要在树干上设个‘陷阱’,毛虫就无处可逃。”王小军说。起先他的设想是,把一张硬塑料膜底部捆在树干上,让它口朝天,形成“漏斗”状,以阻止毛虫翻越。

然而他刚把塑料膜下端用细铁丝扎在树干上,“呼”地一阵风吹过,塑料膜顺风就贴在了树干上。“如果我给‘漏斗’安个骨架呢?”王小军继续“改良”他的“漏斗”。这样无论风怎么吹,也改变不了“漏斗口”的朝向,“漏斗”固执地张开大“口”迎接毛虫的“落网”。

随着气温下降,油松毛虫开始下树越冬。但这个时候油松树干的中部有个“漏斗”正等着它们,掉进“陷阱”的油松毛虫还没来得及爬上树躲起来,就被研究人员捉住捻死了。一般持续半个月左右,树上的油松毛虫就完成了它们的“迁徙”,研究人员只需“守株待虫”———每天累计下树的毛虫数量,就能测出这棵油松树上的毛虫基数。

生物防虫八大高招

第一招:生物导弹直捣害虫老巢

危害北京林木的害虫可不仅仅是油松毛虫,闫国增介绍,如杨扇舟蛾专门祸害杨树叶子、双条杉天牛则吸食杉树的树汁等。针对各种害虫,林业工作人员研究出各种生物防治的方法,甚至用上了“生物导弹”。

如果让油松毛虫的寄生蜂———松毛虫赤眼蜂携带上可以致油松毛虫于死地而且能在油松毛虫种群之间传染的病毒,携带病毒的松毛虫赤眼蜂就成了一个特殊的“生物导弹”。当它寄生在油松毛虫身上后,患病的油松毛虫足可以在整个种群之中掀起一场“瘟疫”。

第二招:人工饲养灰喜鹊吃虫

闫国增介绍,如果一棵油松树上的油松毛虫数量在5只以下,是轻度危害,这种情况可以不用去管它。但如果数量超过6只,就需要采取措施防治了。如果超过20只,就属于重度危害。“出现中度危害,我们就给它‘放天敌’。”闫国增说。

针对油松毛虫的“天敌”,使用较多的是灰喜鹊。王小军介绍,周围都是油松树的密云水库管理处,就专门用驯化过的灰喜鹊来充当油松“卫士”。

“我们从外地引进喜鹊雏鸟,然后进行人工驯化———每当要给小喜鹊喂食时,饲养员就会吹哨子。等喜鹊长大后,放进油松林让它们去猎食毛虫,‘收工’时只需一声哨响,喜鹊们就都飞回来了。”

由于人工饲养灰喜鹊成本大,在把灰喜鹊成功驯化后,密云水库管理处会将灰喜鹊放飞进大自然,让它们自己去繁殖。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放飞了2000多只灰喜鹊,利用它们对密云水库周围的油松毛虫及其他害虫进行控制。而一只灰喜鹊每天可以消灭油松毛虫400只。

第三招:仿生制剂终结害虫生命

如果调查油松毛虫的基数达到了重度虫害,此时采用飞机喷洒仿生制剂来对付油松毛虫是最好的办法。

等到4月初油松毛虫全部上树后,飞机开始喷洒仿生制剂。沾了仿生制剂的松针被油松毛虫吃到肚子里后,仿生制剂就会破坏毛虫体内控制“皮肤”(毛虫的外皮)生长的酶。油松毛虫从卵到成虫要经过7次蜕皮,它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蜕皮的过程。而吃了沾仿生制剂的松针后,毛虫就不会再蜕皮,虫子的生命就此终结。

闫国增总工程师介绍,由于长期坚持生物防治油松毛虫,北京现有受害油松林面积由原来的10万亩下降到了3万亩,主要分布在平谷、怀柔、昌平、密云、门头沟等地区。

第四招:复制病毒“以毒攻毒”

在北京林业局生物防治中心的病毒试验室中,工作人员还研制出舞毒蛾病毒和杨扇舟蛾病毒,用来防治这两种虫害。

与“生物导弹”不同的是,这些病毒是从病死的昆虫中提取后,被人接种到人工繁殖的健康舞毒蛾成虫身上,再从大量染病的害虫体液中提取毒素。

将毒素稀释后工作人员会用飞机喷洒,这种方法不但能大面积杀虫,对环境还没有任何危害。

闫国增介绍,从病虫体液中提取的毒素具有“专一性”的特征,除了能在和病虫同类的害虫当中引起“疫情”,对其他的昆虫没有危害。

第五招:人工繁殖肿腿蜂大吃天牛幼虫

有一种后腿粗壮的小蜜蜂,能够通过“寄生”的方法吸取祸害树木的双条杉天牛幼虫的养分,从而杀死天牛。科研人员管这种小蜜蜂叫“管氏肿腿蜂”。

天牛幼虫又肥又嫩,体积比“管氏肿腿蜂”要大好多。但只要被“管氏肿腿蜂”扎上一针“麻醉剂”后,天牛幼虫马上就束手就擒。

生物防治中心助理工程师侯峥嵘介绍,发现“管氏肿腿蜂”能杀天牛幼虫纯属偶然。上世纪80年代,整个北京西山上的双条杉树木都受到了天牛祸害,成群的天牛钻到树干中把树吃成空心。

中心的工作人员把被天牛吃过的空心树砍伐下来带回研究中心。研究之后惊奇地发现,这种后腿粗壮的小蜜蜂能够通过“寄生”的方法吸取天牛幼虫的养分,使天牛幼虫“夭折”。“于是,我们就大规模地繁殖这种‘肿腿蜂’,把它送到受到天牛灾害的地区。”

第六招:5亿只“周氏啮小蜂”投入战斗

而危害本市大量林木的蛾子们的天敌是“周氏啮小蜂”。这种蜂体长只有1毫米,但具有很强的飞翔能力和寄生能力,可以敏锐地找到正躲在各个隐蔽场所内化蛹的害虫。它可用于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柳毒蛾、榆毒蛾、大袋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控。

因为“周氏啮小蜂”的“胃口”很广,北京林业部门在大兴、通州、平谷、顺义、怀柔、昌平、房山等12个京郊区县陆续投放了5亿只“周氏啮小蜂”。在蛾子的化蛹期间,工作人员会将寄生在蚕蛹中的“周氏啮小蜂”固定在树木上放飞小蜂。“周氏啮小蜂”放飞到自然界中,如同千军万马直奔各个蛾子的巢穴,将还在化蛹的蛾子们消灭得干干净净。

第七招:瓢虫吃光紫竹院害虫

穿着五彩花衣裳的瓢虫是害虫———蚜虫的天敌。曾经饱受蚜虫困扰、“萎靡不振”、枝叶枯黄的紫竹院绿竹,就是依靠蚜虫的天敌瓢虫赢得了胜利。

据生物防治中心的侯峥嵘介绍,去年,在得知紫竹院公园绿竹饱受蚜虫“祸害”后,防治中心紧急调配了5万只瓢虫给紫竹院。瓢虫对付蚜虫最简单,就是张嘴就吃。皮薄汁多的蚜虫无疑是瓢虫的美餐,只一个多月时间,绿竹就长出了新叶。

第八招:塑料“指环”阻止害虫上树

生物防虫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树干中间缠上一截宽约20厘米的胶带,就像是给树戴上一圈塑料“指环”。

这种方法常用在草履蚧的预防中。草履蚧在害虫中可算是“老前辈”了,它是北京出蛰最早的害虫,不仅危害林木、果树,而且严重扰民。

据多年观察,草履蚧多在1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并随每天温度的变化而上树、下树。到二三月份,幼虫还会进入居民小区和居民家中,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

防治这种虫的方法比较简单,在每年的1月中下旬草履蚧上树之前,在树干上刮除老翘粗皮,并缠绕20厘米宽的胶带或塑料薄膜。光滑的塑料薄膜让草履蚧爬行起来十分困难,大部分的虫子就会聚集在塑料薄膜下方。每隔三五天,等它们聚到一定规模,人工抹杀1次或用开水烫,就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回答(2):

  尽自己的一份力
  自从开展重庆山水园林活动以来,立刻涌出了许多积极参加的人。他们的眼里只有一个目的地:为山水园林行动做出一点应进的事。保护山水,保护森林!
  在我的眼中,有不少这样积极的人,可是在我的印象中,那位老人才是最积极的。
  老人是一名退休的教师,住在一个小巷里。
  老人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去公园溜达几圈,看看花草树木。有时,帮植物浇浇水,施施肥,哼几首小曲给植物听。做完这些,老人满面笑容,坐在树阴下,静静听风吹落叶声;小鸟的喳喳声;路人的欢笑声,在他耳边回荡着,老人嘴角向上翘了翘,快乐的气息在老人身边漂浮。
  “啪啪啪”雨点打在娇嫩的花朵上,随着“节奏”花瓣一片一片落下来。看到这一幕,老人有点心疼了不顾三七二十一,匆忙跑下去,心想:这老骨架子哪能跑啊!唉,为了尽力,加油!把雨衣盖在花朵上。观看一下,才微微一笑走开了。
  老人经常游山玩水,每当看见小河中有垃圾老人就用树杈把垃圾把弄过来,丢进垃圾桶。有时,垃圾太远,弄不过来,老人就会费尽心思,想尽办法。不管费多长时间,都一定要成功。
  每当是晴天,老人早上总会去山找空处播下种子,然后浇水施肥。在老人的悉心照顾下,一棵棵小树茁壮成长。老人开始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欣慰。便鼓励更多的人植树,为环境而做出贡献。路过的总是摇摇头,走开了。只有少数人听信了,却没有行动。老人并没丧气,比以前更加努力。但天长日久,老人就不想再劝下去了。
  春天时,老人更加用功。为了保护环境,制定了个计划。每天早上早起床,载几棵树。为了让树木享受最好的阳光浴,5点钟就上山栽树。老人吃力地提着水桶浇水。汗水一滴一滴地流。像小雨下了起来。他又把野草拔起,种些花朵。忙了一大阵子,才差不多了。这时,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老人载的小树。他笑了!
  夏天来了,热得狗都在直吐舌头,何况是人。有钱人家吹空调,穷人家摇扇。可是,这对夫妇和大家不同。他们在辛辛苦苦栽养的树下,挂着吊床、望着明月。在这凉爽的树下,几路风轻轻吹过。养的狗,也在树阴下睡着了。
  炎热的夏天度过了,秋天来了。这段时间,老人没什么忙的 ,就经常看树叶飘落的时候。别人忙着丰收,而老人种的确是普普通通的树,什么也没有。老人并没有为自己的一份努力而后悔。
  一年四季,老人的生活一直这样重复着。
  冬,到了。冷风嗖嗖地吹,吹乱了老人平日整齐的头发。老人并没有退缩,顶着风寒冒着雪,把枯草绑在大树上。看着大树穿上白色的外套,帅气极了。老人发出了会心的一笑。
  曾经有人问过这位老人叫什么名字。他却笑呵呵地摇摇头不说话。那人不明白,又寻问了一次。老人还是不说话。那人又寻问了多次。终于,老人忍不住了开口了“我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心。只有一颗为人民服务,尽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就行了”老人说完,那人感动了,不仅被话感动,是老人的行动打动了他的心。
  这种精神、这种话语,只有经过才能说出口。老人的行为震撼了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