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原理

2025-04-13 21:42:0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铆钉联接是利用铆钉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件(一般为板材或型材)联接在一起的一种不可拆卸的静联接,简称铆接。铆钉有空心和实心两大类。最常用的铆接是实心铆钉联接。实心铆钉联接多用于受力大的金属零件的联接,空心铆钉联接用于受力较小的薄板或非金属零件的联接。

铆接分冷铆和热铆两种。热铆紧密性较好,但铆杆与钉孔间有间隙,不能参与传力。冷铆时钉杆镦粗,账满钉孔,钉杆与钉孔间无间隙。

扩展资料:

发展历史

最早的铆钉是木制或骨制的小栓钉,最早金属变形体可能就是我们知道的铆钉的祖先。毫无疑问,它们是人类已知金属连接的最古老的方法,可以追溯到最初使用可锻金属那么远。

1916年,当英国飞机制造公司的H·V怀特第一次取得可以单面铆接的盲铆钉专利的时候,人们几乎没有料到这种铆钉会应用的这样广泛。从航天航空到办公机器、电子产品以及运动场设备等。

可以说,这种盲铆钉现已成为有效而稳固的机械连接方法。装备而发明的,空心铆钉究竟什么时间发明的,人们并不十分清楚,但是马具是在公元9世纪或10世纪间就发明出来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铆钉联接

回答(2):

将铆钉穿过被铆接件上的预制孔,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被铆接件连接在一起,如此构成的不可拆连接,称为铆钉连接,简称铆接。

铆接具有工艺设备简单、抗震、耐冲击和牢固可靠等优点。缺点是铆接时噪声大、影响工人健康,结构一般较笨重以及被铆接件强度削弱较大等。

铆接虽然仍是轻金属结构(如飞机结构)连接的主要形式,但在钢结构连接中,铆接则主要应用于少数受严重冲击或振动载荷的场合,如某些起重机的构架的连接等。非金属元件的连接也采用铆接,如带式制动器中摩擦片和闸带、闸靴的连接等。

扩展资料

铆钉和被铆接件的铆合部分一起,称为铆缝。

铆缝的结构形式很多,按工作要求的不同,可分为3种:

1、强固铆缝;以强度为基本要求的铆缝。

2、紧密铆缝:以紧密性为基本要求的铆缝。

3、强密铆缝:既要求足够的强度又要求紧密性的铆缝。

按被铆接件接头形式的不同,铆缝分搭接和对接两种,对接又分单盖板对接和双盖板对接两种。

按铆钉排数,又有单排、双排和多排铆缝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铆接

回答(3):

看下面的示意图。铆接的原理:两个被连接见的厚度等于铆钉的管长l ,将铆钉的管筒d放入被连接件上的孔内(此孔径略大于铆钉管径d),用拉铆枪拉住d1部分,管筒内薄弱的地方会被拉断,而右端铆钉圆头在所需的拉断力的作用下将右端管筒涨开,铆钉也就被固定在工件上的孔内,起到连接作用。

回答(4):

铆接就是运用拉力膨胀原理而来的 能够紧密铆接物体

铆接:使用铆钉连接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工件叫铆接。

说铆接是一种刚性连接是不对的。

按照铆接应用情况,可以分为:
1.活动铆接。结合件可以相互转动。不是刚性连接。
如:剪刀,钳子。
2.固定铆接。结合件不能相互活动。这是刚性连接。
如:角尺、三环锁上的铭牌、桥梁建筑。
3.密缝铆接。铆缝严密,不漏气体、液体。这是刚性连接。
已被焊接广泛替代,较少见。
工艺过程:钻孔--(忽窝)--(去毛刺)--插入铆钉--顶模顶住铆钉--旋铆机铆成形(或手工 墩紧--墩粗--铆成--罩形)

以上是钳工操作中的铆接概念,生活中还有其它形式。比如球鞋穿鞋带的孔,就是空心铆钉铆成的。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