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的情况,国际收支为什么要趋向平衡?

2024-11-17 04:54:1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阐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体会时,强调“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这充分表明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在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解决好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应在深入分析和科学把握形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双顺差格局得以维持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格局,而且顺差规模越来越大。与此相对应,外汇储备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我国为什么能在较长时期维持双顺差格局呢?从贸易领域来看,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我国已成为全球成熟技术传统产业的主要基地,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为了发展加工贸易,我国大量进口中间元器件,附加劳动力、能源、资源等价值后,最终产品返销国际市场。这种贸易形式必然带来贸易顺差。近年来,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在50%左右。2006年1—10月份,我国加工贸易顺差1482亿美元,而同期贸易顺差总额仅为1336亿美元。从资本领域来看,我国政治稳定,国内市场规模庞大且发展迅速,外资享有大量政策优惠,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低廉,因而对国际直接投资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大部分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而我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基本为逆差,并且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之间存在平衡的趋势。我国对美国为较大数额的贸易顺差,但同时又从美国吸收了相当规模的直接投资。我国是通过外汇储备这一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调整项对美国国债等金融产品的投资来为美国的贸易赤字融资,这种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低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美国国债与高收益、高风险、低流动性的直接投资这两类金融产品之间的互换。我国外汇储备回流美国,越来越成为稳定双边经贸关系大局的重要因素。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面临诸多挑战。在贸易领域,调整出口退税、进出口关税水平和结构以及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手段。在前两个方面,我国近年来已采取不少举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理论研究和其他国家的经验都表明,人民币大幅升值不仅可能提前结束我国经济高增长的繁荣期,而且对其他国家经济也没有好处。汇率变动在促进进口方面也难以取得明显效果。这其中的原因有二:一是我国进口的大宗能源资源类商品具有价格刚性,对汇率变动不敏感;二是加工贸易进口因汇率变动而能够作出调整的规模有限。出口对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可能通过限制出口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在直接投资方面,“十一五”时期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依然存在,我国吸引外资的基本因素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预计外资流入规模仍将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现实途径。除了调整出口退税、进出口关税水平和结构、人民币汇率等手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还有两个途径:一是多渠道扩大对外投资。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已有多年,但实际效果还有待提高。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企业缺乏国际运作经验,另一方面也与一些国家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设置人为障碍有很大关系。我国企业在发达国家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时机尚未成熟,在发展中国家寻求发展的空间相对较大。这就意味着企业“走出去”要面对较大的政治、政策风险。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可通过早期无偿援助项目带动、组建基金及一揽子项目、设立开发区等形式,降低这方面的风险。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除考虑为企业购汇提供便利外,更为重要的是为企业提供外汇融资便利,使企业有条件通过外币资产和负债的匹配来回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损失。二是可以考虑加快对外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人民币结算的步伐。应采取增加进口而不是限制出口、鼓励境外投资而不是限制外资流入的方法,大体等比例地缩小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顺差规模。但应看到,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大局得以稳定的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双顺差格局及外汇储备使用方向与美国的贸易、资本流动格局基本匹配。如果我国一方面大量持有对美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大量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减少美元资金回流美国的规模,那将是难以长期持续的。鉴于此,可以考虑加快对外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人民币结算的步伐。从我国国别贸易、资本流动的关系看,我国周边国家以及港澳台都有大量人民币流通,周边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的国际收支用人民币结算对我国美元口径的国际收支的影响是积极的。以2005年为例,港澳台、日本、韩国、英属维尔京群岛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为414亿美元,我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逆差为27亿美元。如果以上账户都采用人民币结算,我国美元流入将减少近4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