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与无序政治参与的调查报告

2024-11-19 23:52: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基本要求以及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后果。

(2)了解识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不同之处。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文献研究、搜集信息、案例剖析、规则制定的能力。

(2)学会运用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3)在亲身体验和讨论中认识到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不同结果,增强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公民观念,使其懂得珍惜所享有的政治参与权利,增强主人翁的意识,同时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树立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不同结果以及如何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难点:(1)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不同结果以及如何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2)如何制订一个完整的《班长选举规则》。

教学方式

1. 采用情景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活动教学模式,将多个活动统一于同一大情境下:利用小品引入,根据小品内容,让学生总结、讨论,通过正反对比,得出结论和自己的体会。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的谈话、学生的自主讨论、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结合起来。

2. 尝试模拟活动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制定并评价一个《班长选举规则》,通过践行活动去获得一种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 将课堂延伸到课前、课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品道具。

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

1. 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对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所作的相关规定;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的典型事例。

2. 要求学生预习本框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定一个《班长选举规则》。

3. 指导学生排练小品《村委会主任选举》。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村委会主任选举》。

教师点拨:谢谢这几位同学给我们带来这精彩的小品,大家笑过之后,试着思考一下:这是一次民主选举的参与过程,在小品中,体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在其中可以看到,有些村民按照法律和规则有秩序地参与了这次选举活动,而有些村民却违反了法律和规则无秩序地参与了选举。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主题: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小品表演,呈现出社会生活中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让学生感受和认识生活中的是与非,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教学结构】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

2.什么是有序政治参与。

3.有序的政治参与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4.公民无序参与政治生活有的后果。

公民无序参与政治生活会使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使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使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利益遭到损害,情节严重者自己也会受到惩罚。

5.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有利于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6.公民如何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5)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民主法制观念、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师生互动】

(一)知识铺路

采用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问题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问题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

(二)围绕小品开展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

(1)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两个小组开展讨论。

第一大组:讨论小品中是怎样体现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也就是说哪些人做得对,那些人做得不对?

第二大组:结合小品讨论无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有什么危害?

第三大组:讨论小品中哪些方面体现村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第四大组:结合小品讨论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有没有好处?有什么意义?

(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指导各小组讨论,并对学生代表的发言作恰当的点评。

教师总结:(多媒体课件展示)

1.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

2. 什么是有序政治参与?

有序的政治参与即合法的政治参与。一方面,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另一方面,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应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进行。

3. 有序的政治参与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4. 公民无序参与政治生活有的后果。

公民无序参与政治生活会使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使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使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利益遭到损害,情节严重者自己也会受到惩罚。

5.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有利于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6. 公民如何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5)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民主法制观念、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不同结果以及如何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②通过学生的交流、发言,特别是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同学之间协作共同进步的氛围。

(三)分享活动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查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所作的相关规定或课前收集的现实生活中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的典型事例。

教师活动:对学生代表的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

设计意图:①培养学生文献研究、搜集信息、案例剖析的能力。②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分享劳动的成果;通过教师恰当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尝试模拟活动

学生制定并评价一个《班长选举规则》

教师点拨: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从小就树立一种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亚里士多德有句话说:“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现在如果让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去参加一次真正的政治生活可能难度较大,我们就把选举班长当做一次模拟的政治生活,让我们为班长选举制订一份《班长选举规则》,并对规则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制定规则的时候应该考虑的因素:

⑴选举的原则。⑵候选人的产生方式以及要求。 ⑶对选民的要求。⑷对选票的要求。⑸对计票员、监票员的要求。⑹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等。

一个好的规则应该具备的要素:

公正的;容易理解的;能够被遵守的;严密的;没有漏洞的等等。

学生活动:(分成两大组,每大组又分成两小组)

第一大组的两个小组根据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内容对课前制定的《班长选举规则》进行完善并各派一名代表交流。

第二大组的两个小组分别对第一大组两个小组所制定的《班长选举规则》进行评价并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我们选举的原则应该遵从三公原则,也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对于候选人的产生方式我们可以采取差额选举、直接选举,可以通过竞选的方式产生3—5名候选人,当然候选人应该是有一定组织和领导能力的同学,作为选民,不能凭与哪位候选人关系较好就投票选他,而应该实事求是地选出有能力的班长,应提倡一人一票的方式,禁止代投和多投现象,可以投票选出计票员和监票员。一般而言,为公平起见,不能由候选人充当。如果出现票数相同的情况,可以先给候选人一定的试用期或者再通过答辩来确定,如果有人不服选举结果,那么可以说明原因,如何理由不充分,就得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尊重选举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践行活动去获得一种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公民观念,使其懂得珍惜所享有的政治参与权利,增强主人翁的意识,同时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教学总结】

一、引导学生回忆巩固所学的知识

1.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

2. 什么是有序政治参与。

3. 有序的政治参与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4. 公民无序参与政治生活有的后果。

5.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6. 公民如何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二、课堂延伸

就本次综合探究的感受,制作一期班报《我们的政治参与》。

——说课要点——

一、教材分析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是《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课。本综合探究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一单元第一条的建议而设计。目的是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及其不同的代价和后果,体验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意义,培养有序参与的意识、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文献研究、案例剖析、规则制定的能力。

本综合探究分三个环节:相关理论、相关研讨、践行体验。相关理论是对前面所学理论观点的概括和延伸,也是开展本活动的理论准备。它首先归纳了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基本准则和基本要求,引出了有序无序的问题。然后对有序与无序的区别和把握、有序参与的条件、有序参与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相关研讨:“有序”与“无序”的代价和后果,这个目题是研讨的主题,分两个层面。(1)理论层面,提出了三个问题。(2)实践层面,先举了正反两个事例,要求学生联系实际提供其他事例,并作分析比较,认识它们的不同后果;践行体验:设计了一个学校生活的情景,要求学生制定并评价一个《班长选举规则》。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对政治生活的内容感兴趣,具有较强烈的表现欲望、成就意识和自主获取知识的渴望,同时已具备了一定的调查能力、搜集信息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这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学生构建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另外,高一学生参与国家的民主生活的机会不多,更何况教学的进度与现实的中学生可参与的民主活动往往很难融合在一起。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空间,体验民主生活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但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基本要求以及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后果。

(2)了解识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不同之处。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文献研究、搜集信息、案例剖析、规则制定的能力。

(2)学会运用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3)在亲身体验和讨论中认识到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不同结果,增强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公民观念,使其懂得珍惜所享有的政治参与权利,增强主人翁的意识,同时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树立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不同结果以及如何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个问题重就重要在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为将来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打下基础。

2、难点:(1)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不同结果以及如何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学生不的社会经验比较少,能在理论上分清有序和无序的政治参与较容易,但要在实践上分清二者的界限,的确有点难度。(2)如何制订一个完整的《班长选举规则》。完整的《班长选举规则》不仅是对学生政治知识的考查,更是对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

五、教学方式和教具

1. 采用情景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活动教学模式,将多个活动统一于同一大情境下:利用小品引入,根据小品内容,让学生总结、讨论,通过正反对比,得出结论和自己的体会。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的谈话、学生的自主讨论、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结合起来。

2. 尝试模拟活动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制定并评价一个《班长选举规则》,通过践行活动去获得一种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 将课堂延伸到课前、课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品道具。

——评课记录——

1.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要转换,课堂教学要体现“师生两个主体”,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活动,有利于师生协作,形成师生互动的情景。

2.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节课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课堂尝试模拟活动的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感受集体生活、增强集体责任感。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之人,教师在每节课都确定一个或几个明确的思想教育目标,教学过程要围绕这些目标展开,达到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