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原指道德不足,为什么古代君王要自称“寡人”?

古代君王为什么要自称寡人?
2025-04-14 11:58:0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古代的观念认为君主的权利是上天赋予的,所以皇帝自称天子,而古代讲究“以德治国”和“以德配天”,也就是说上天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所以君王要是失德便会失去尊贵的权力地位,所以自称寡人是君主的一种谦称,自谦德行很少。

古代帝王的自称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朕”,其次是寡人、孤、不俗等,孤家寡人,顾名思义就是形单影只,孤立无援的意思。可是在古代,“孤家”和“寡人”可都是皇帝的专称,众星捧月、群臣簇拥,那么皇帝又怎么会是“孤家寡人”呢?朕字的本义为舟缝,由此引申为迹象、征兆。在秦始皇之前,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秦始皇之后李斯建议秦始皇将朕定为天子的自称,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从此普天之下,除了战乱分裂,只有皇帝一人能自称朕。

皇帝自称“朕”的情况,也和“寡人”差不多。早先,人们都可以用“朕”自称,“朕”和现代汉语里“我”相似。并且,使用这一称谓的人不分等级。此时的“朕”并没有特殊含义,只做第一人称使用。

相对于朕,寡人和孤就比较常见,春秋时期诸侯王可自称寡人,比较弱小的诸侯王自称孤,而周天子自称“予一人”。战国秦西汉时期,各地诸侯王仍称寡人,南北朝时期自称寡人或者孤的都很常见,唐以后自称寡人的就很少了,唐朝诸侯军阀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联合对抗朝廷,各自称王,更多的是自称本王,唐之后往往皇帝才敢称寡人。

然而到了秦始皇称帝,“朕”就只有皇帝一人可以自称,而且明文规定,违者重罚。其实,“朕”最早指的是身体的意思,嬴政以自己功盖三皇五帝,以始皇帝自称,并且认为这个词有“预兆”、“朕兆”的意思,所以要专用在自己身上,以尊皇权。但是到了汉末,“孤”却有了雄霸的意思。群雄独占一方,各自称孤。“孤”从此就演变成了王者的代名词,其中也包含有高处不胜寒,傲然孤茕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