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方言的语言特点

2025-04-16 02:38: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通城话在外地人看来确实有些复杂难懂,40乘40公里大的通城县,你在南边听到的通城话会跟西边北边的或许有一些明显的不同。究其原因还是地处交界,受周边口音影响。而且历史上的通婚也对此会有很大影响。
从总体上来通城话按乡镇之别可分出三种不同的口音:隽水、五里牌、樊店、杨部、双龙等地基本为同一种口音(称为通城声);北港 、大坪、 石南、程丰等地为基本同一种口音(称为湖南声);塘湖、 麦市、 沙堆 、马港、关刀、四庄等乡镇为同一种口音(称为崇阳声)。 这三种口音大同小异,相比之下北港 、大坪、 石南、程丰等地打“湖南声”和塘湖、 麦市、 沙堆 马港、关刀、四庄等地打的“崇阳声”差别较大。比如 “水”“车”“豆”“后”等等,在发音上有很明显的区别。 塘湖、 麦市、 沙堆、 马港、关刀、四庄等地打“崇阳声”(受崇阳话的影响);“水”读“悔”,“豆”读“忒”。 而“通城声”应该是:“水”读“许”,“车”读“差”(或“且”),“豆”读“挑”、“口”读“咳”,而“通城声”是读“巧”。北港 、大坪、 石南、程丰等地因为打“湖南声”(受湖南巴陵话、临湘话的影响),只是通城话有三分之一文字读音“声调”不同,其它基本一致。但不管是北港 、大坪、 石南、程丰等地打的“湖南声”,还是塘湖、 麦市、 沙堆、 马港、关刀、四庄等地打的“崇阳声”,它们相比真正的“湖南话”(是指带有临湘话、巴陵话)和“崇阳话”,又更有“通城话”的成分和特色,所以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都是以“通城声”为基准,也都属于“通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