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除了能够促进大脑功能,还会影响儿童的大脑生理结构。现在大家都知道“大脑可塑性”概念。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正确引导孩子所观所感来潜移默化改变孩子行为相类似,人的大脑也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相应变化。
实际上,人们的有意行为均是由大脑发出指令而产生的。
那么运动对儿童大脑结构可塑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哪些方面呢?
机体各部位的协调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控制和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儿童在运动的同时,大脑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脑区之间的连接性增强。
Chaddock-Heyman教授在2014年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运动对儿童大脑白质结构的促进作用:即有氧体能越高的孩子,其脑部脑区之间的神经连接性更强。而教授也认为,这种由脑区向脑网络的转变,对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学业成绩有重要促进作用。
此外,儿童时期的学习还处于灌输式、记忆式的学习,由此可见记忆能力对孩子的重要性。那么多学多背就能够达到学习的目标吗?
相信众多家长已经发现,压力下的死记硬背效果并不明显。那何不让孩子在学习之余来一次运动放松呢,既能够缓解学习的紧张情绪和改善身体不适,又能够增强记忆能力。
后者已经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研究者发现有氧体能越高的孩子,其双侧海马体体积越大,并且记忆任务成绩越好,海马体主要负责学习记忆能力。
用电刺激方法观察到,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刺激这些区域能引起对侧一定部位肌肉的收缩。这些区域称为运动区,主要位于中央前回.
运动区也有一些与大脑皮层体表感觉区相似的特点: ①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的支配主要是双侧性的。 ②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其安排大体呈身体的倒影,而头面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 ③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躯体的代表区也愈大,例如手和五指的代表区很大,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区域同等大小。 ④刺激所得的肌肉运动反应单纯,主要为少数个别肌肉的收缩。 此外,在猴与人的大脑皮层,用电刺激法还可以找到运动辅助区;该区在皮层内侧面(两半球纵裂的侧壁)下肢运动代表区的前面,刺激该区可引起肢体运动和发声,反应一般为双侧性。 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下传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