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司马迁在《史记》之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悲情英雄的形象,所以很多人都会项羽抱有些许的同情和欣赏,比如一千年之后的李清照还曾经为我们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也颇有些人为项羽感觉到惋惜,作为英雄的项羽怎么会有垓下之围呢?为什么有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呢?
就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来对比,项羽绝对完胜刘邦。项羽也算是有勇有谋,出身于贵族的项羽号称是万人敌,韩信曾经说过:“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没有项羽的破釜沉舟,恐怕推翻秦朝的过程还要更漫长一些。
这一点,就连刘邦也是承认的。
刘邦多次和项羽交手,几乎每次都是失败而告终,甚至连老婆和老爹都被项羽俘获。
而刘邦则是出身平民,刘邦的身上经常流露出一些市井的流氓气,比如他经常把“而翁”、“乃公”之类骂人的话挂在嘴边。
在历史上,英雄从来都是打不过流氓的。
但是,对于刘邦和项羽来说,并不能简单地用英雄和流氓来解释他们最终的命运。
刘邦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刘邦后来和其大臣总结出了很多原因,比如刘邦自己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根本上说,刘邦则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而项羽则是在逆历史潮流而动。那么当时的历史潮流是什么呢?就是统一!
刘邦画像
经历了春秋战国四百多年的纷争之后,天下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统一是大势所趋。正如孟子所言,天下将会定于一。
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楚国旧贵族的代表,项羽所能设想的天下依然是分封。
他来到咸阳之后,把天下分封为十八路诸侯,而自己以西楚霸王自居。这是他的出身局限限制了他的视野。而毫无身份负担的刘邦,在他入关之初,他无非就想做一个关中王而已。而当他再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来到关中以后,他的目标很明确,他就是要夺取整个天下,他要当的不是汉王,他要当的是皇帝!皇帝,这是项羽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他就想做一个霸王而已。
我认为这是因为项羽没有刘邦更善于用人,也没有刘邦的实力,所以他最后输给刘邦。
主要还是因为项羽太过自大了,他认为刘邦不会是自己的对手,而且最后也是他先攻破了秦宫,从此就没把刘邦放在眼里,认为他即便跟自己争斗也赢不过自己,所以在有杀刘邦的机会时他没把握住,放虎归山导致刘邦发展起来。
因为他有舍不得封赏这个致命缺点,很多有能力的人并不愿意跟随他,所以最后输给了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