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门都是往里开的吗?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5-04-13 10:15:5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古代城门往里开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御敌,在古代经常会遇到打仗的情况,城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防御,如果朝外开,敌军入侵的时候就不太好关城门,而往里开的就可以形成外顶的样式,有助于防御敌人。

一、有效的御敌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可以看到,有外敌入侵的时候,城门内的士兵就会赶紧关城门,假如说城门是外开的,那士兵就需要到城外去拉城门,这样就把自己暴露在敌军的眼皮子低下,敌军如果一直放箭的话,这个城门是不好关闭的,但是如果往里开,士兵可以藏在门的后边,有效的保护自己,推着城门也可以很快的关闭城门。

当敌军攻城门的时候,士兵们还可以一起在城门后边顶着城门,施加一个力,这样门外的敌军也不容易攻破,如果是外开的话,敌军就会比较容易拉开城门,而城内的士兵不好对门用力,由此看来还是内开比较保险。

二、可以保护城门

在古代城门都是由木头制成的,向外开的话,城门就会暴露在室外,这样木门就要经历风吹雨打的,时间长了木门就会容易腐朽,而往里开的话,木门就不会暴露在室外,往里开里面是有顶的,可以给城门遮风挡雨,增加城门的使用寿命。

还有就是古人的一种理念,我国自古都是礼仪之邦,讲究包容,往里开了表示包容的意思,如果往外开了,万一有客人来访了,客人还要后退很远,等待开门,往里开了就直接开门能进去了,对古代人来说这都是比较方便的,不过古代城门往里开最重要的还是御敌方便,毕竟古代人战争很多,城门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如果城门被破那这个城市基本上就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