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将清朝推到了最为强盛的时期,因此他也被称为千古一帝。康熙帝一生功绩被人称颂,对于继承人来说,他早就立了太子,为何最后却出现了九子夺嫡的现象呢?
康熙皇帝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争夺以大阿哥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俄,老十三胤祥,老十四胤禵为主。因此,这九个儿子在康熙晚年时期展开了一场惨烈的皇位争夺战。
康熙帝晚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和大清的祖制有很大关系。大清建国后规定帝王在位不立太子,而康熙帝又比较特殊,所以早早立下了太子。但康熙帝对于太子没有全心去栽培,而是对所有皇子都一样。而在皇子们成年之后,康熙皇帝对皇子们委以重任,皇子们都得到了历练,但也为后来的皇位争夺做了铺垫。皇子们自身能力的提高,都对皇位虎视眈眈,而身处政治中心的皇子们知道仅靠自己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于是他们暗地里招募人才,网罗大臣,形成了“皇子党派”。
大臣们也因此为皇子们的帝位之争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太子争夺中,太子被废也是太子党派争夺的结果。太子被废后,康熙皇帝让大臣推举皇储之人。而绝大多数的朝臣都推举八阿哥胤禩。这让康熙对八阿哥产生了怀疑,所以一直打压八阿哥势力,这对其他皇子积蓄力量提供了条件。九子夺嫡的发生和康熙帝的培养方式有关,皇子们参与政务得到锻炼,提高了自身素质,和太子有了竞争,所以才会发生惨烈的争夺。如果康熙帝早早意识到这一点,还回发生夺嫡之争吗?
权力之争,其他的太子也想登上王位,因为心中的野心,所以会出现九子夺嫡的现象。
倘若早立太子就会让利益定向,如此很容易会使得各支力量权力失衡,很不利团结。所以大清王朝就形成了一个祖制,帝王生前不公开册立太子。
这样更有利于竞争,可以避免围绕太子形成一个个的利益群体。
因为其他的太子也是有野心的,所以册封的不是他他就想篡位,所以出现九子夺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