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鱼。

有图,是在广州花都
2024-11-06 19:34:4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垃圾鱼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属鲇鱼科,又名吸盘鱼、“清道夫"、琵琶鱼、琵琶鼠鱼,体大,头部扁平,背鳍高耸,尾部侧扁,口唇发达如吸盘。全身被盾鳞,体表粗糙,。体灰黑色或淡褐色,体表有黑白色花纹。体格健壮,易饲养,属于底栖性,不善游泳,只在河底淤泥中生存。此鱼在幼鱼时,身长不到10厘米,看起来颇可爱,在水族箱中专吃其他鱼类排泄物及水底沉淀物、水草甚至烂泥等,胃口奇佳且消化能力好,因此而得名“垃圾鱼”。
卵生,繁殖困难。清道夫的雌雄鉴别不易,人工繁殖同样很难。家庭养殖几乎无法完成繁殖活动。渔场里据称是通过大水流模拟自然溪流的水文状态完成繁殖的。
“垃圾鱼”一般能长到20—30厘米长,一公斤左右重,垃圾鱼繁殖能力很强,每次可产300—500个卵,孵化率几乎达100%。饲养水温22~28℃,水质弱碱性硬水。饵料以藻类为主,也要投喂活食。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块上、玻璃上稳定身体和吸食藻类,也寻觅底栖动物(如水蚯蚓),是水族箱中忠实的“清洁工”。属夜行性鱼类,可与健康的品种鱼混养。在水族箱中繁殖困难。垃圾鱼是杂食鱼类,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鱼卵,也能大量吞食鱼苗,威胁着其他鱼类的繁殖生长,而且目前垃圾鱼在江河中没有天敌。
普遍价格都是比较便宜的,根据不同地方,几块钱到十几块钱都可以买到。

回答(2):

这是清道夫 清道夫因喜食水族箱的残饵、污物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故而得名,又名吸盘鱼、吸口鲶,学名叫甲鲶,原产于南美洲的河流中,在中美洲也经常可以看到。鱼体呈半圆筒形,尾鳍呈浅叉形,喜欢弱酸性软水,适宜水温2 0℃以上,成鱼体长达到3 0厘米,不能自然越冬,活动于水体的底层,具有适应性强、易饲养、杂食性、耐低氧、起捕率高等特点。
原产于拉丁美洲,又名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体大,口唇发达如吸盘,因为以各种水底垃圾为食而得名,经常与各种鱼类混养。成年的清道夫食量巨大,除了青苔等藻类,它还会以其他鱼类的鱼卵为食,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鱼卵,也会吞食鱼苗。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块上、玻璃上稳定身体,吸食藻类和青苔。当有营养而且美味的鱼虫、鱼食放到它们眼前时,它们是绝对不会看上那些残饵污物的。清道夫不算是很好的观赏鱼品种。它们白天休息晚上活动,会啃咬水草,将它们咬得像渔网一样。另外,如果鱼生病,它们会在夜晚吸附在鱼的身体上啃咬它们伤口。清道夫的排泄物非常多,不但不清洁,反而会使状况更糟糕。
切忌与温和或者小型鱼混养。如果大量繁殖的话,会吞噬其他鱼卵,导致其它鱼的灭绝。在中国还没有天敌,所以要谨慎对待。不可放生,南方某些地方此鱼已泛滥成灾,导致整条河流本地原生鱼类灭绝殆尽!

回答(3):

众所周知,清道夫是杂食鱼类,可以清除青苔、藻类、鱼卵、部分水中垃圾等等,堪称水族箱中忠实的“清洁工”,一般放养在大一些的裸缸中,不太适合草缸养殖。

回答(4):

、夜行性鱼类

这说明清道夫鱼经常在夜晚频繁活动,所以白天看它一直趴着在缸底或者吸在缸壁上,有可能是在“睡觉”,晚上才是它们不为人知的一幕。其实也有其他一些观赏鱼在夜间活动的,比如说魔鬼刀鱼,七星刀鱼,这些都是夜行性鱼类,而夜行性鱼类最好别和日行性鱼类混养,因为两者的作息不同,可能彼此干扰,也养不好。关于体型,很多朋友可能没见过25公分的清道夫,那个头真的挺大,而且还有更大的。

个头超大的清道夫鱼

二、成鱼不吃青苔

小的清道夫鱼还是很勤快的,会去啃食一些青苔和藻类,但是长大了就不一样了,变得很懒啊,而且还爱吃饲料,吃荤,如果同个鱼缸有其他鱼病了或者死亡,它们会一夜之间就把尸体啃完,或者一直骚扰生病的鱼,导致它们无法休息,加剧病情。同样的,青苔鼠鱼和金苔鼠鱼都是这样,小时候很勤快,但是长大了就不当清洁工的角色了,吃饲料,而且还爱乱串,不过青苔鼠鱼和金苔鼠鱼相对好点,也是日行性鱼类,啃鱼没有像清道夫鱼那么严重。

看看它们的牙齿

三、清道夫鱼是外来物种

这个可能有一些朋友之前看过新闻,外来物种入侵,造成河道没有其他的鱼类,说的就是清道夫鱼,因为长得不好看,有一些人养了一阵子就随手丢到河里了,但是它们却存活了下来,由于没有天敌,所以繁衍开来,吃了原生鱼的鱼卵,造成物种危机,然后自己又抢食它们的饲料,造成食物资源紧张,最终有一段时间是没有原生鱼的。这是新闻报道的大致内容,不过现在清道夫鱼的物种入侵危害并没有那么大了,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清道夫鱼如果养了就别随便放生,或者丢掉,毕竟它们也是一个生命,对它们负责,也对其他当地生物负责。

回答(5):

这是清道夫又叫垃圾鱼,原产地拉丁美州是可食的鱼类,由于食性很杂,常食用水底残留的各种垃圾和小鱼或者鱼粪还有植物茎上的杂质等,体内含有大量的细菌、因此是不建议食用的,加上骨头多肉少营养价值很低很少有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