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读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 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因为--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王观)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颢)
你乐水还是乐山呢?
释义
【出处】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
2史籍读解
《论语别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他说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这不是很明白吗?硬是断章取义,说“智者乐水”是喜欢水,“仁者乐山”是喜欢山,这是不对的。有些人的学问修养,活泼的,聪明人多半都活泼,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这么个气魄,这么个气度。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宁静得和山一样。所以下面的结论:“智者乐”,智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这是连起来的意思,千万不要跟着古人乱解释:聪明的人一定喜欢水,仁慈的人一定喜欢山。那问题就很大了。
《论语集注》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 非他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