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第十一中学的介绍

2024-11-22 07:12:1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沈阳市第十一中学创建于1952年,20世纪60年代初,被确定为辽宁省重点中学,1989年成为独立高中。2002年8月通过异地置换,学校搬迁至黄河北大街135号,2003年被确定为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9年被评为沈阳市首批标准化普通高中,2011年被评为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2012年,被评为辽宁省首批“和谐校园示范学校”。2013年,学校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校十年复检,同年12月被评为沈阳市人文特色实验学校,2014年,被省教育厅评为辽宁省人文特色实验学校。
学校现已具备现代化的办学条件,校园占地 1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各种功能教室、场馆设施齐备,拥有全市高中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以及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建有20个专业教室、8个人文学科特色教室,2个IPAD教室,千人音乐大厅、学术交流中心、大型艺体馆、400米全塑胶运动场、餐饮中心、舍务中心服务一流,实验设备达到国家Ⅰ类标准,整个校园实现网络互联,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
学校坚持“用爱与创造绽放生命之花”的人文办学理念,现有学生1600余人,在职教师246人,高级教师83人,研究生学历93人。其中省市优秀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区骨干教师145人。政治组、物理组、体育组均为辽宁省优秀教研组,数学组、生物组为沈阳市优秀教研组,地理组为沈阳市学科基地。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办学宗旨,弘扬“爱与创造”的学校精神,倾力打造“搏•爱”校风,遵循“安全为先、质量为本、效益为重、形象为上”的办学原则,按照“人文化、特色化、精细化、实效化”的办学方针,全力推进现代学校建设。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学为根、以生为本”的原则,以探索“助学案”教学模式为突破,努力构建“生本—助学—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格局。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校本课程为延伸,以德育课程、社团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补充,全方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先后开发了13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个性化选择。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开展学生社团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目前学生已先后组建了新格桑合唱团、新征启蒙社、风华戏剧社、创新社、爱影会等50个学生社团,涵盖所有学科。德育工作中,学校坚持“严字当头、爱在心中”的原则,注重打造高标准、低重心、真情意、重和谐、快节奏、无障碍的管理机制,努力探索“实践+和谐”的德育工作新途径。在人文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努力构建平台,创设载体,开发课程,精细管理,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课程有特色,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作为沈阳市唯一举办内地西藏班的普通高中学校,按照“先做父母、再当教师”的原则,学校围绕安全、医疗、生活、德育、教学等五件大事,有力、有序、有效地抓好内地西藏班的各项工作。十一中学还是沈阳市首批对外开放窗口学校,设置国际部,深受韩国留学生的欢迎。
家在十一,爱在十一,这里是师生收获幸福的精神家园。每年有近300名学生获得校“新征杰出学生奖章”,近千名学生荣登责任英雄榜。几年来,学校高考成绩稳步提升,真正实现低入高出,连续四年获得沈阳市“入出口增值评估奖”,皇姑区文科高考状元、榜眼已连续七年花落我校,广大十一学子为自己赢得了美好前程。2011年9月国家教育部常务副部长杜玉波到校慰问师生,2014年6月沈阳市常委、市委书记曾维到校调研对学校开展的“中学生写家史”主题活动给予高度肯定。
今天的十一中学已具有现代的教育思想、精良的教师队伍、浓厚的科研氛围、优良的校风学风、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美的校园环境,正向着“沈阳一流、全省示范、中国名校”的目标迈进。

回答(2):

沈阳市第十一中学创建于1952年,是辽宁省重点高中。2002年8月通过异地置换,学校从市内闹区搬迁至郊区,扩大了校园面积,一座美丽的校园在沈城北部落成,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3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辽宁省示范性高中。2013年12月30日,沈阳市地铁二号线终点由三台子站延长到航空航天大学站。其中增加了医学院站(沈阳市第十一中学站)这使得学生上下学更加方便、快捷。沈阳市第十一中学也成为历史上沈阳市第一座“拥有”地铁之便的辽宁省级重点中学。

回答(3):

沈阳市第十一中学创建于1952年,是辽宁省重点高中。2002年8月通过异地置换,学校从市内闹区搬迁至郊区,扩大了校园面积,一座美丽的校园在沈城北部落成,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3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辽宁省示范性高中。2013年12月30日,沈阳市地铁二号线终点由三台子站延长到航空航天大学站。其中增加了医学院站(沈阳市第十一中学站)这使得学生上下学更加方便、快捷。
沈阳市第十一中学也成为历史上沈阳市第一座“拥有”地铁之便的辽宁省级重点中学。

回答(4):

  沈阳市第十一中学创建于1952年,是辽宁省重点高中。2002年8月通过异地置换,学校从市内闹区搬迁至郊区,扩大了校园面积,一座美丽的校园在沈城北部落成,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3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辽宁省示范性高中。2013年12月30日,沈阳市地铁二号线终点由三台子站延长到航空航天大学站。其中增加了医学院站(沈阳市第十一中学站)这使得学生上下学更加方便、快捷。
  沈阳市第十一中学也成为历史上沈阳市第一座"拥有"地铁之便的辽宁省级重点中学。

  历史沿革
  1、红花初绽
  (1952-1966)
  1952年,十一中学建立,校址在皇姑区北行。建校初期,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沈阳市第十一中学老校舍50年代后期,遵照毛主席"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开展了寝工俭学,学校成立了校办工厂和农场。
  1960年,由教师自己制作的教具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展览。同年,语文教师丁洁操作为民进代表出席了民主党派中央会议扩大会,并作了发言,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1961、1962年学校相继被定为沈阳市,辽宁省重点中学。
  1962年10月,学校隆重庆祝建校10周年,省领导车向忱等出席。 全校师生在"超实验,赶二中"口号鼓舞下 ,劲头十足,教育、教学突飞猛进。
  2、曲折十年
  (1966-1976)
  正在师生意气风发为创建名校做出努力的时刻,一场席卷全国的"文革"风暴刮进了十一中校园。
  十一中老校园1968年军宣队、工宣队相继开进学校,学生上山下乡。
  1969年,与岐山一校合并,称为沈阳轧钢厂学校。
  1970年,复课闹革命。由于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学生受"读书无用说"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尚不能建立。
  七十年代学校被定为沈阳市对外开放单位,多次接待亚、非、欧、美等多国教育和其他代表团参观访问。
  3、再谱新篇
  (1976-1992)
  通过深入揭批"四人帮",广大教职工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校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通过主题班会,读书报告会,优秀学生表彰会等形式,促使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努力塑造一代新人。
  十一中老校舍大门1977年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拨乱反正,学校工作呈现大好局面。年末,学校获得区红旗单位称号。
  80年代,学校稳步发展。总体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许多老师在市,区获奖。
  1990年学校被评为市先进单位。
  1992年学校在重点中学评估会上介绍经验。
  4、再创辉煌
  (1995-2002)
  1993年,李文奎校长主持全面工作,学校整体工作得到重大发展。
  教育部长陈至立与李文奎校长亲切交谈党校入党启蒙教育效果显著,1996年,皇姑区教委和区团委在学校召开现场会,把学校经验向全区做了推广。
  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大有起色。
  学校加强现代化管理,1998年出台了分层次有序列量化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本年,学校被评为沈阳市德育示范校。
  1999年,学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2000年7月,李文奎校长作为辽宁省唯一的基层代表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被授予全国德育工作标兵。同年,学校被命名为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德育示范校。
  2000年,学校建立校园电视台和网络工程,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和推进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遵照中央"异地换建",创办优质高中的指示,学校于2002年8月迁至新校址,全校师生以昂扬的斗志顺利跨入省示范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