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的偏旁部首是乛,拼音shū。
二、释义:
1、写字;记录;书写:~法。大~特~。振笔直~。
2、字体:楷~。隶~。
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一部~。一套~。丛~。新~。古~。~店。
4、书信:家~。~札。
5、文件:证~。保证~。说明~。挑战~。白皮~。
6、姓。
三、字源解说:
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箸”的省略,表示竹筷。书,甲骨文(又,抓持)
(半个“竹”,竹管,借代由竹管和兽毛制成的毛笔)
(在圆圈内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圈圈画画),表示手执毛笔,写写画画。
造字本义:动词,手执毛笔,写写画画。
文言版《说文解字》:书,箸也。从聿,者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书,以竹筷为笔。字形采用“聿”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相关组词:
1、行书[xíng shū]
汉字字体之一。是为了使楷书更便于书写而形成的一种书体。它参用一些草书笔势,既不像草书那样牵连曲折,难于辨认,又不像楷书那样工整费力。形体省简,笔画流畅,日常书写比较省时省力。自晋以来,一直通行至今。
2、书市[shū shì]
集中出售书籍的场所,多指临时举办的、短时间的。
3、隶书[lì shū]
汉字字体之一。由篆书演变而来。字体由篆书的长方改为方正,笔画由圆转改为方折,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是象形汉字转变为不象形的重要阶段。始于秦,盛行于汉。最初为徒隶所用,故名。
4、书册[shū cè]
装订成册的书;书本。
5、成书[chéng shū]
写成书:《本草纲目》~于明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