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食品的名词解释

2025-04-05 04:40:5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食品强化是指向食品中添加营养素,以增强其营养价值的措施。被强化的食品称为载体,一般选用普遍使用、食用量大、适于加工保存的食品。

世界各国均以粮食、饮料、调味品、乳制品及儿童食品等为主要载体。在中国,食品强化优先选择的载体主要是谷类及其制品、奶制品、饮料、豆制品、调味品和儿童食品。

进行食品强化时所添加的营养素称为食物营养强化剂。主要有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有时也用有营养特点的天然食品及其制品进行强化,如大豆粉、骨粉、果汁等。

在使用强化剂时要充分考虑强化剂的毒性、生化利用率、加入食物后的稳定性、对食物产生的各种影响及人体安全摄入量。

扩展资料:

食品强化是在普通食品中加入某些缺乏或需要特别增加的营养素。被强化的食品称为载体,一般选用普遍使用、食用量大、适于加工保存的食品。

世界各国均以粮食、饮料、调味品、乳制品及儿童食品等为主要载体。研制强化食品必须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相结合的原则,不合格的强化食品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破坏食物中已有的营养素平衡状态。

对家长来说,面对市场日益增多的儿童强化食品,应通过向营养工作者咨询来选择食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食品强化

回答(2):

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为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或者为了补充食品中所缺乏的营养素,向食品中添加一定量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以提高其营养价值,这样的食品称为营养强化食品。

除母乳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完全满足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而且食品在烹调、加工、贮存等过程中往往有部分营养素损失。因此,为了弥补天然食品的营养缺陷以及补充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满足不同人群对营养素的需要,有必要对有关食品进行营养强化。

扩展资料:

基本原则

1、允许在食品中强化的营养素,必须根据我国历年营养调查的情况和某些地区已暴露出来的与营养缺乏有关的健康问题,或满足特殊人群对某些营养素供给量需要的原则确定。

2、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必须根据应用的对象、地区、营养素的需要及载体的性质、工艺等特点来决定。

3、所强化的食品应为食用对象的日常食品,强化剂必须以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为依据,保证食用对象能从每日食物的消耗量中摄取一定的有效剂量,即以达到供给量1/2-2/3为依据,制定出上下限的强化剂量,特别是对一些脂溶性营养素,要注意保证人体长期食用而不会引起蓄积性副作用。

4、食品原有成分中某种物质的含量已达到营养强化剂最低标准1/2者,不应再进行强化。

5、食品在强化过程中,强化剂不应转化成其他物质,或其性质不应受到影响。经强化的食品应能在一定时期内不变质,保持有效作用。

6、添加营养强化剂后,应不影响该食品中其他成分的及该食品的色、香、味等感观性状。

7、添加的营养强化剂应易被机体吸收利用,需要强化的食品应具有使人体对该强化剂充分吸收利用的条件。

8、所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应有质量卫生标准,包括物理形状、杂质限度、纯度及相应的检测方法。

9、经营养强化的食品,不能夸大宣传,应有质量标准,经审查批准后才能投放市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养强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