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复兴奥运会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奥林匹克理想,从而以一种新的角度、新的方式教育青年,促进青年身心的和谐发展。从这一思想出发,顾拜旦的基本目的不是用奥林匹克运动推行竞技运动,而是要把竞技运动纳入教育,进而把教育纳入人类文化和生活过程之中。因此,强调教育价值的奥林匹克运动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期以来,国际奥林匹克教育中存在着以发达国家的教育形式为主,以发达国家对体育教育意义的判断为主流价值取向的倾向,即教育的单一化倾向。这种单一文化简单的空间扩张影响了奥林匹克教育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奥林匹克教育的全球化决不应该仅仅是西方体育教育的价值观和教育形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推动奥林匹克教育全球化进程的应该是奥林匹克大家庭中众多主体的共同作用。只有吸收和融合各民族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奥林匹克教育更具世界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意义。1997年,在国际奥委会文化委员会主持的奥林匹克精神的论坛上,明确提出了要防止建立划一文化模式的体制,强调必须树立对不同文化加以包容和理解的共同意识。正是由于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构成了人类文化百花齐放的壮丽图景,只有承认并尊重这种多样性,才能使奥林匹克大家庭所有成员共建美好的世界,只有吸收和融合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才能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具世界性。正如国际奥委会2000年委员会所提出的:“奥林匹克运动所推崇的绝不是一种标准的现代化或文化的单一化,更非欧洲化或西方化,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须是多文化的又是跨文化的。”这是奥林匹克运动在新世纪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采取各种措施将体育运动与教育相结合。北京已提供了一套面向全世界和全中国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计划。该项计划把青少年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用对人类理想的追求、对其他国家的尊敬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来净化运动员的心灵,使他们视参加奥运会为一项崇高和神圣的活动。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教育活动,不仅会使奥林匹克理想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东方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将会积极、有益地补充奥林匹克的教育形式,为奥林匹克教育的多元化趋势做出最好的诠释,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多元化发展的加速器。
百余年来,奥林匹克教育的基本构架大多集中在对学校青少年的教育上,但奥林匹克教育的对象不应仅局限于某一固定的群体,而应该向所有人群开放。例如,在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妇女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通过对女性的奥林匹克教育,使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推动男女平等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留下的宝贵遗产;而在伤残人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考虑他们的特殊需要,为他们配制哑语、盲文读物,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建立公平的、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的组成部分。北京奥运会的教育活动将向所有人群辐射,使人人参与奥运、人人享受奥运成为现实,其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将使中国文化以其五千年悠久历史的雄厚积累和独特的魅力,极大地丰富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宝库,对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转贴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