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字五行属性为木。
柯,汉语汉字,二级字,读作kē,最早出自金文;本义是服徭役的人砍伐树木使用的斧头的把,既斧柄;引申义有法则等。
形声字。篆文从木,表意,可声。篆文形体像棵树,表示斧的柄用树木做成;可表声,“可”像口和斧子,表示柯是斧柄。本义指斧柄。《说文》:“柯,斧柄也。”《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 匪斧不克。”又:“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又指树枝。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交柯错叶,见豳风毛传。考工记曰。一欘有半谓之柯。注云。伐木之柯。柄长三尺。又庐人注曰。齐人谓柯斧柄为椑。按柯斧者、大斧也。柯之假借为枝柯。
《唐韵》古俄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何切,𠀤音歌。《说文》:斧柄也。《诗豳风》: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周礼冬官考工记》:柯长三尺。又《仓颉篇》:柯属,枪梢也。又《尔雅释诂》:柯,法也。
又齐地名。《春秋庄十三年》:公会齐侯盟于柯。又姓。《韵会》:吴公子柯隆之後。又叶于希切,音衣。《黄庭经》:丹靑紫条翠灵柯,七蕤玉籥闲两扉。蕤原字上从八作,不从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