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耙地而不深翻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2025-04-16 17:37:1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耙地属于表土耕作措施,是利用农机具对0厘米~10厘米土层土壤进行破碎、混合的一种耕作措施。耙地不仅能够起到疏松表土、消除土壤板结、粉碎根茬的作用,还有平整地面、增加土壤透气性和提高土壤保墒能力的效果。耙地与施肥相结合,可以使肥料全层分布。此外,在续种下茬作物的情况下,耙地也有清除杂草、覆盖杂草种子的作用。

翻耕是用有壁犁将土层翻转的耕作方式。翻耕能够达到翻土、松土、碎土、增加耕层的目的。翻耕将上层土壤与下层土壤交换位置,肥料、作物残茬、杂草及草籽、病虫、绿肥等翻至土壤下层,增加了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其次由于耕层土壤散碎、疏松,土壤通气透水性得以改善,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层的熟化。但深耕对于多风、高温、干旱地区,则会增加土壤水分的蒸发,土壤疏松保墒性差,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深耕因肥料翻埋过深,易使作物苗期缺肥,必须配套施用种肥。

由于耙地影响的仅仅是0厘米~10厘米的耕层。如果多年连续只进行耙地,10厘米以下耕层土壤未受到影响。在农机具等田间作业和土壤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增加了土体的紧实度和容重,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根系无法向下生长。由于根系对生长空间的竞争加大,不能通过增加种植密度的途径增加产量。而且多年只耙不耕造成土壤坚实,短时大量降雨时,土壤不能有效吸纳雨水,因地表径流损失不为作物所用,降低了自然降雨的利用效率;长时间降雨再遭遇大风天气时,由于根系下扎过浅,还会因倒伏造成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