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

2024-12-04 14:02:2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过年没有了太多期待。
以前人们过年期待新衣服,因为很多人平时都是穿旧衣服过的,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因此新衣服就意味着过年。现在人们只要有新款出来看着好看,可能就会立刻下单购买一件,第二天快递就能送到家里。以前人们过年期待大鱼大肉,因为日常生活中很难吃到肉,肉是一种奢侈品。过年的时候吃着肉会感觉额外的香。现在人们早就吃够了大鱼大肉,如果过年还要吃,反而会觉得有一点腻,倒不如直接来一顿全素宴,反而会更有意义。当以前的奢侈品可以让我们触手可得时,我们就应该意识到我们正在进入到另外一个阶段。
这就有点类似于某些亿万富翁一样,他们在追求财富自由的过程是最幸福的,当他们真正实现财富自由之后,钱就变成了数字,失去了意义。

回答(2):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对新年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基本上是一个人一个理解。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太大,每天都是这样。当现在过年也变成这样的时候,这并不有趣了。

小时候,我觉得过年很有趣,因为我有新衣服穿,有红包收,还有好吃的。现在我长大了,生活压力太大,没有新衣服,也不会有红包。其中有的只是生活的压力和家人的询问,没了小时候的乐趣。

人们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所以新年很复杂,所以新年的味道被冲淡了。现在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要靠钱。甚至我们的感情也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怪不得新年的味道没有味道。

新年一到,我们就要思考“送礼”、“款待”、“好处”和“权利”的重要性。新年的味道自然也会褪去。如何在匆忙中过快节奏的生活,过一个短短的7天假期?新年来去匆匆,根本来不了,怎么能品味到“新年”的气息。

农村也有一些传统活动消失了,让过年的气氛变得更加健谈。比如猴灯、花灯、龙灯等,有的地方还没有唱过舞。大量城市也在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进一步稀释了春节的气氛。

同时,通讯也在发展。有些人在春节期间开车或打电话问候对方。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接触时间越少,情感也随之改变。在过去,家庭成员四处走动和吃饭的气氛已经消失。所有这些都会让春节感觉不新鲜。

春节晚会还在开,春联还在卖,孩子们还在期待新衣服,烟花爆竹还在响。除夕夜,我们还得吃饺子。饺子的味道没有变。改变的是我们的心被生活、压力、工作、家庭等所包围。因为我们心中没有“新”的味道,所以新年更是平淡。

回答(3):

人们都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年味的日渐稀淡,终究是光阴在流逝,传统在流失。 学者冯骥才说“福”字几乎囊括了一切好事。把它端端正正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年味顿时就来了。年味实则就是一种传统和文化,更是一种文化意境与文化象征。

所谓的过年没有年味儿,并不是说过年的时候人们之间的心理交流变少了,而是说消失了,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很难不被外物所诱惑,等到过年回到老家的时候,家中的长辈会为我们操前忙后,为我们准备好每顿饭,根本不会让我们去做这做那,我们回到老家之后只有享受,但是这样的话老人也是非常欣慰的,因为子女好不容易能够有时间回来看看,即使不能够和他们说上几句话,只是在那里低头玩手机老人们也是十分开心。

但是我们却不知道珍惜这几天的时光,和老人们多一起交流交流,即使手中有游戏有手机,每天沉浸在网络世界里,但是不免会失去对过年的兴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为什么过年的时候没有年味儿了,因为我们并没有发现年味其实是隐藏在家人身上而不是在手机上。

我觉得过年没有年味儿,主要是因为大家并没有说真正的想要与家人和和睦睦的过完这一个年,一年的结束不能够给家人团聚带来一丝的乐趣,还是说想自己享受这空闲的游戏时光,并不打算与家人们分享。不能够与至亲至爱的长辈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他们也就失去了回老家的意义。

之所以没有年味儿,并不是说年味儿是自己跑掉了,而是在于我们自身,在这种快节奏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并不能够保存自己所有的良好品格,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也逐渐缺失。

春节前后都会有过年没年味这样的言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社媒的头条热搜上,只可惜年味并不是自己消失的,是被我们亲手葬送的。长时间的生活娱乐带给我们的只有肉体和精神的疲惫,待到传统文化寄寓于传统节日中时,我们只有缺失灵魂的肉体空壳去迎接文化的熏陶,剩下的只有自顾的叹息。因为我们需要年,需要节日,需要一个给自己力量的理由,年给了我们内心缓冲和蓄力的可能。

回答(4):

作为一个80后,我非常怀念小时候春节的味道,因为小时候生长在农村,每年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充满了盼望,不但有新衣服穿,有鞭炮可以放,也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美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贫穷。

现在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所以对于春节来说已经没有了期盼,没有了期盼,所以就没有了年味儿,这也是最直接的影响。小时候,从小年开始就已经开始进入过年的氛围,小年的时候家里面会把养了一年的肥猪杀掉,这一天会邀请很多亲朋好友一起来吃猪肉,在进入腊月二十三之后开始做豆腐,杀年鸡,蒸馒头,贴对联儿,似乎每一天都有春节的氛围。

但现在的生活,都把这些传统习俗所忽略掉。就连春节晚会连赵本山的小品都看不到,小的时候吃着饺子,看着赵本山的小品,这才是真正的过年。现在过年都变成了大家在一起喝酒,然后一起打打牌,或者玩一会儿麻将,新年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去了。

而新年给我最大的期盼,也许就是能够休息几天的时间,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只能休息7天,我觉得真的很少。甚至我觉得一年当中可以没有别的假期,如果在春节这一个正月里能够休息一个月的话我相信对大家都应该有一个盼头。所以我觉得,对于新年来说,想要有味道就必须要有期盼,想要有年味儿,就必须要有传承。

回答(5):

  还依稀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因为一到过年,原本不热闹的村子变得热闹起来了,村上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然而现在,年味变得越来越淡了。
  首先,过年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小时候生活节奏慢,人们也很少出去工作,也就是在家乡附近工作,人们没有那么忙碌,一年中,从头到尾,天天在外面工作,好不容易想过年回家休息注意,回家看看老人看看孩子,回家放松放松。

  所以那时候的人们对过年是很向往的,他们并不想在那几天里忙碌着然后多挣点钱,他们那个时候想的就是过年了回家放松放松,和家人团聚,一家人做在一起享受过年的幸福。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外出打工的的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在大都市的生活节奏快,在外面待久的人,他们就想在大城市里面成家立业,在大城市里生活可不是那么的简单,他们需要无时无刻不在努力的工作,所以说他们根本没有放松的时候。

  他们需要在过年的几天能够挣更多的工资,这能够为他们的收成多增加一点,所以他们就不会放假回家,这样家里也就不团圆了,年味就少了很多。

  另一个原因就是随着长辈们的老去,很多老年人都去世了,现在的年轻人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变得不那么看重,人们对过年的年味的意识变得越来越淡了,现在很多传统的风俗像我们这些年轻人并没有懂得多少。

  人们对于春节时候的放假他们只是当成了简简单单的放假休息了,有的人都不回家过年,他们将孩子接到工作的城市,一家人在外面过年。

  过年不就是为了走家串户的吗?一家人都在城里了,这个拜年的方式也就没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淡,还有就是现代化的人们住在一个小区里,人们邻里之间的沟通变得很少,你不来我家串门,我就不去你家串门,这种人性的冷淡也是导致年味淡化的重要原因。

  现在小孩的崇洋媚外也是其中之一的原因,这种传统节日就应该发扬,家长对小孩这方面的教育变得淡化了,家长应该教他们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继承的意义,让他们从小培养起年味的意识。
  些也许就是现在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