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区的修建历史

2024-11-17 03:39: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峡山水库位于潍坊市区东南50里、昌邑、高密、安丘3县交界处的潍河河道上。它始建于1958年11月,1960年10月竣工,是山东省最大的一座水库。
当时修建这座水库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潍河下游两岸的洪涝灾害、农田灌溉和沿海群众吃水问题。
历史上潍河曾叫淮河,因为它频繁决口,泛滥成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所以下游的两岸群众称它为“坏河”。过去,昌邑、潍县的群众常说:“开了吴家漫,昌邑、潍县跟着转。开了红崖口,昌邑、潍县跟着走。”“开了田家湾,淹了东半天。过了胶莱河,淹了三合山。”
峡山水库的修建由昌潍地委和专署直接领导,组织昌邑、高密、安丘、潍县4个县的民工参与建设。昌潍专署和地委成立了水库建设指挥部和水库工程党委,由副专员刘勇任指挥兼党委书记,副专员张兴堂为副指挥兼党委副书记。指挥部下面设有办公室、工程科、供应科、器材机械科、迁占科等。水库工程党委下设政治部,政治部下设组织科、宣传科、治保科、团委等,张钧任政治部主任。峡山水库修建期间,水库工程指挥部主要负责人先后换了三任,第一任是副专员刘勇,第二任是副专员王凤文,第三任副专员张精业。王凤文任职时间短,张精业任职时间最长,直到水库建成。水库工程指挥部下面4个县分别设立指挥部。昌邑县指挥部由我担任指挥兼党委书记,盛永治当时是昌邑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副指挥由副县长范学法担任;高密县指挥部由副县长王培林任指挥,县检查院检查长朱同任副指挥;安丘县指挥部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永森任指挥,;潍县指挥部由副县长赵群任指挥,农工部长王纯任副指挥。
峡山水库开始时上阵劳力36000人,最多时达到73000人,加上后勤人员超过10万人。水库工程指挥部对民工实行军事化管理,每个县为一个兵团,兵团之下设营,1个公社为1个营。昌邑县当时16个公社,共组建了15个营。高戈庄公社位于库区,全部土地被水淹没,公社整建制取销,社员异地安置。
水库工程指挥部驻昌邑县东扶戈庄村,昌邑县指挥部驻昌邑县庞家山后村,民工全部在工地上住工棚。工棚是向下挖半米深,四周筑起1米高的土墙,上面用木头和草搭顶,里面用草铺成地铺,条件十分艰苦。水库国家投资6900万元,基本上全是工程费、材料费,不下发各县,只给民工1个工日1毛钱的生活补贴。民工都是从家里带粮食、咸菜和工具,由村里记工分,其它没有任何报酬。
峡山水库由山东省水利勘探设计院负责设计,边设计边施工。水库主坝2700多米,南北走向,高21多米,封顶7米。副坝28000多米,高14米左右。1958年11月到1959年春,施工的主要任务是大坝清基。1959年2月到年底,重点是修筑大坝,同时建溢洪道、发电站和水闸。电站和水闸于当年完工,但由于缺货没能安装水轮发电机, 1963年才安装发电。1960年春,先是搞原河道合拢,让河水改道走南面安丘裴戈庄导流沟。到4月2日,开始大坝合拢。大坝合拢有3个县参与,北面是潍县,中间是昌邑,南面的安丘。昌邑段最早完工,整体合拢于6月份完成。然后是大坝石头护坡,到10月基本完成。至此,峡山水库建设基本完成。之后,又陆续进行了修建溢洪道消力池、修建输水洞、加修反滤层等工程。
修峡山水库淹没了大概100多个村庄,其中有昌邑县的60多个村(高戈庄公社的全部,昨山和丈岭各一部),安丘县的一部分,高密县的一小部分。库区移民有的安置在本县,有近4万人被安置到吉林省。移民听从安排,不计较个人得失,表现出了很高的觉悟。但是,去东北的很多群众由于水土不服,患大骨节病,受了不少罪,后来大部分人回到了原籍。
峡山水库库容是13.77亿立方,兴利库容为5.01亿立方。水库建成后当年就经受了严峻考验。1960年8月12日,潍河发生特大洪水,峡山水库入库流量达到每秒6830立方,水库大坝和潍河下流两岸群众安然无恙。1974年8月13日,潍河出现更大的洪水,入库流量达到每秒10400立方,水库再次发挥防洪作用,化险为夷。这两次洪水,如果没有峡山水库,潍河下流肯定要出现毁灭性的灾害。峡山水库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峡山水库在抗旱灌溉方面也发挥巨大威力。当时,峡山水库设计灌溉面积为100万亩,其中昌邑60万亩,高密25万亩,潍县10万亩,安丘5万。水库配套设施建成后,实际灌溉面积达到了153万亩,其中昌邑78万亩,高密38万亩,寒亭26万亩,安丘8万亩,潍北农场3万亩。由于峡山水库每年放水灌溉压碱,昌邑、潍县北部的盐碱地得到改造,土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来贫瘠的盐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亩产由原来200 斤左右,提高到现在的2000多斤。群众吃水问题也得到了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