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美女按历史先后如何排名?

2024-11-17 12:36: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古代有四大美女,我们一般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她们出场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最后是杨贵妃。不过在历史上,并没有貂蝉这个人,她是在演义中出现的人物。西施这个人有两说,一是西施真的很漂亮确有其人,可并未被勾践送给吴王;二是勾践送给吴王的美人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有一段传奇的故事,于是就被人们说成了西施。

1、出现的先后顺序

先后顺序应该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最后是杨贵妃。西施被列为四大美女之首,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后世又尊称为“西子”。古诗里的“欲把西湖比西子”,就是指的西施。而“沉鱼落雁”中的“沉鱼”,就是说的西施浣纱的故事。之后出场的是王昭君,是汉朝的人物。貂蝉随时捏造的人物,按照历史来说是东汉末年,而杨贵妃则是唐朝的人物。所以从顺序来说,西施是最早出现的,而杨贵妃是最后出现的。

2、貂蝉

貂蝉是小说《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也是被称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民间有很多关于她的故事,有人说她原名任红昌,也有人说她是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前妻杜秀娘。不过也有人表示,貂蝉的原型就是董卓的婢女,具体是什么,已无法考究。在小说里她帮助义父王允,让董卓和吕布反间,而后嫁给了吕布。关于貂蝉的死因,在小说里介绍的并不多,而罗贯中对她是赞美之情较多,应该是善终。

3、王昭君和杨贵妃

王昭君年轻的时候被送入后宫,而皇帝在选妃的时候,从画上看她一般,索性没选她。于是在和亲的时候,王昭君就被送出去了。据说皇帝看到样貌之后,还曾十分后悔。杨贵妃则是唐朝寿王李瑁的妻子,后来被唐玄宗看上,地位从儿媳变成了媳妇。

回答(2):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中国的四大美女究竟谁排第一,本来已有定论,不过那是古代的排法。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蝉再次,杨玉环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避讳改名
  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怨词》
  附昭君《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转嫁继子,服毒而死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二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关于“青冢”也另有解释:《筠廓偶笔》:“王昭君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云青冢。”《塞北纪游》上也说:“塞外多白沙,空气映之,凡山林村阜,无不黛色横空,若泼浓墨,昭君墓烟垓朦胧,远见数十里外,故曰青冢。”
  历来提到“青冢”的诗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见青家上,行人为浇酒。”杜牧的“青冢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
  王昭君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明妃”,系西晋时,为避司马昭的讳,改称“昭君”为“明君”,后渐渐有“明妃”一说。

  评价
  对昭君出塞历来评价颇多,评价各异,如:
  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等。
  一千九百多年来,生长在巴山楚水地区的一个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历代文人的心灵共鸣,把中国文坛搅得风雷激荡。这正是因为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交汇的光环,投射在昭君这个创作本体上,反映出了夺目光彩。
  新中国创建者之一的董必武,为王昭君题写了一首七绝,此诗对历史的昭君作了总结性的评价,也对昭君的思想、见识、行动作了赞颂。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从此,王昭君一抹满脸的泪水和愁云,以一个愉悦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愿望。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两人都对昭君出塞寄予无限的怜惜与感叹。另外还有: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他另创新意,不落俗套,认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如:
  明妃曲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亿.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青冢”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王昭君的儿子右逐日王一系后来日益强盛,与东汉交恶,被窦宪追击,一路西窜,越过葱岭进入欧洲,占领哥特人的地盘引起罗马帝国的崩溃,在欧洲大陆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也就是后来的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等国。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传了两千年了。戏本《汉宫秋》里,昭君似乎脱离深宫苦海,以公主的名义远嫁嵇候珊后得到了幸福,但事实是在她第二个丈夫雕陶死后,她请求归汉未被允许,并被命嫁给前夫的儿子,多年的积怨太深,无法排遣,她服毒而死。昭君也有诗作传世:
  “……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
  乌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姊归(今湖北姊归)人。与西施、杨贵妃、貂婵同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汉元帝时入宫为宫女。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
  毅然出塞: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字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则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悔恨不知画中人: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和番救国: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著马,冒著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维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收继婚制),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著《通典》。
  《菩萨蛮》--昭君怨
  (满雪莹)
  望远故乡长相忆,黛眉细腰娇无力。
  柳丝芳草凄,抚琴泪眼迷。
  一曲昭君怨,诉己思乡情。
  何时能归来?仰面风淡轻。

  电视剧《王昭君》
  片 长:三十集
  制片人、监制:萧锋
  导 演:陈家林
  主 演:杨幂 刘德凯 丛 珊 陈思成
  联合摄制:
  中央电视台
  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电影制片厂
  江苏英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故事梗概]
  汉匈边界狼烟囱起、汉匈关系十分紧张的公元前 36 年。
  生长于南郡姊归〈今属湖北〉的山乡少女嫱儿〈此时本名嫱儿〉, 正值豆寇年华, 清纯美艳中透着野性活泼, 为三人衷心所爱:一是与嫱儿两小无猜的少年猎手王怀, 一为时任姊归县令的张子先, 一为王怀之兄、回乡省亲的朝廷大将军王盾。
  王怀年少混沌, 虽聪敏却不思进取, 嫱儿虽有意属, 却恨其不图自强, 王怀因此负气远赴边塞从军, 两人从此天各一方, 只存心念。
  张子先贵为县令且风流饲饶, 却因使权弄势, 更遭嫱儿坚拒。
  王盾则因少时从军离乡, 对嫱儿只是心属, 从未点破, 更因得知父母早已为嫱儿与王怀配亲, 则一味退缩, 只把呵护当成爱。
  时逢皇宫选美, 皇命浩荡, 嫱儿美艳, 自在选中。
  王盾、张子先二人为护所爱, 各出其招, 百般设法 ,要帮助嫱儿逃脱大劫。嫱儿则在三个男人各有所“ 碍 ”的“ 爱 ”中, 生出奇念: 皇帝这个男人“起码还有些胆量 , 也不用管他爹他娘他弟弟怎么想”, 意气勃发, 毅然挺身而出应招入宫, 掖庭待招。
  嫱儿入宫, 改名昭君。不料, 入宫后, 先遭众宫女妒忌, 再遭毛延寿使坏, 更被皇后算计, 不仅无从得见皇帝, 反被一举打入冷宫。
  公元前 33 年, 汉匈王朝皆被三百年交恶所累, 意欲求和养元, 其单于首领呼韩邪入汉访元帝, 恳称“愿做汉家婿”, 提请汉帝嫁女和亲, 元帝大悦之下, 慨然应诺。
  皇后不愿亲女远嫁, 请元帝于宫内寻女“赐公主身”代嫁, 圣昭下达, 无人敢应, 昭君于冷宫之中得知, 倔性顿起, 决然应招。
  出塞之前, 昭君从都隆奇(前匈奴将军、汉朝俘虏〉师习匈文匈俗之间, 始得面见元帝, 元帝惊其美貌, 爱其聪慧, 赏其大义, 欲改初衷, 要留在身边为妃。昭君一抒义理情怀, “小女在家乡生活十余年而终未嫁, 进宫多年难面君, 独在此时呼韩邪向大汉求亲, 小女自请远嫁之日便己觉得呼韩邪正是月下老人所造, 听到都隆奇夫子说匈奴, 更觉合小女心意, 这般来,小女不嫁呼韩邪又当嫁谁呢?”终究说服元帝, 远嫁而去。
  此后, 昭君作为呼韩邪宠爱有加的宁胡阏氏, 于匈奴单于庭中, 以申大义的智慧、勇敢和贤淑, 接受匈俗, 传播汉习, 辅王哺幼, 扶正法邪, 消除众“阏氏”( 单于妃妾)的敌意, 化解单于兄弟争权的内乱, 并于纷乱的战事遭遇和游牧迁徙中, 先后报恩王盾、劝归王怀、救助张子先, 赢得了这三个深爱她的大汉男子至死不渝的敬重,直至呼韩邪去世,遵从匈奴习俗,移嫁袭位的复株累单于( 呼韩邪之子), 生儿育女, 终生致力于汉匈和亲。
  昭君年五十而卒于单于庭, 匈奴为她筑起了高高的坟冢,冢上芳草茂盛、牛羊不食、霜寒不枯、终年长绿 , 被称做 “青冢”。时至今日 , 两千年矣。

  貂蝉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貂蝉是这部以男性为人物主体的《三国》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门楼上的殒命。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
  然而,自从吕布白门楼殒命之后,这位胆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见了踪迹。是随失败的吕布同赴了九泉?还是被胜利的曹操掳回了许昌?这个疑问从群雄争霸开始一直到归晋统一也没有解开,是作者无意间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还是出于某种考虑有意识地避开不谈?我们无从考证。笔者不甘于就这样让一位令人敬慕的奇女子从此无迹可寻,于是参考翻阅了大量社会上流传的稗官小说、野史评话,终于寻找到了有关貂蝉身世、结局的一点蛛丝马迹,在此记录下列,权作对自己好奇心的一种交待。
  关于貂蝉的出身,有野史这样交待:其人本姓霍,无名,山西人,与名将关羽为同乡。自幼人才出众,聪敏过人,因而被选入汉宫,任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故称‘貂蝉’官。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并认为义女,方才成就了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的壮举。关于貂蝉的结局,有评话这样叙述: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带回许昌,作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暂时降曹之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之心,特赐美女十人,貂蝉便是其中一位,当关羽听到貂蝉报出姓名之后,感其胆识,撩髯称了一声“好”之后,闭目不言挥手令去,貂蝉听后,明白关羽全其名节之意,回房后遂自尽而亡。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貂蝉与西施、杨贵妃、王昭君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貂蝉以侍婢出现,以死者家属退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只叙列吕布白门楼殒命,便以一句“妻女运回许都”作结,自此,貂蝉生死成了千古之谜,在1971年时还有人看见了貂蝉墓但也有说是她女儿的墓可见三国演义上的说法也不足取信。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古籍上虽没有记载,但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其他方面的记载,貂蝉姓杜,原为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他们还有一个儿子名叫秦朗,字元明,三国演义上有出现过,三国志上也有记录为汉末三国魏国重要人物之一,因为吕布行为不正,爱抢别人的妻子,貂蝉被迫嫁予吕布,其子秦朗也跟随吕布,吕布覆灭后,秦朗追随曹操,后深受曹操喜爱,被曹操认干儿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蝉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和刻划,影响颇大,民间传说尤为动人,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小说人物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入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之后,貂蝉为吕布之妾。白门楼吕布殒命,曹操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予关羽。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被关羽保护逃出,当了尼姑。曹操得知后抓捕貂蝉,貂蝉毅然扑剑身亡。 貂蝉故里在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于从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产木耳,故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树下发现一株千年灵芝,遂改名叫木芝村。村中传闻,早在貂蝉出生前三年村里的桃杏就不开花了,至今桃杏树依然难以成活,是说貂蝉有羞花之貌的缘故。村中原有过街牌楼、前殿、后殿、王允街、貂蝉戏台和貂蝉墓。时过境迁,这些建筑都成了废墟,墓冢在浩劫中又夷为平地。遗址中常有古代砖、石构件、铜币、陶瓷残件出土,据说都与貂蝉有关。 现在旅游景点叫貂蝉陵园,是近年乡民在墓地原址上复原筑砌的。陵园位于村之西南,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四周围以红底黄瓦波浪式龙形围墙,在麦海茫茫中,光艳夺目。门檐上悬“貂蝉陵园”横匾,两侧有“闭月羞花堪为中国骄傲;忍辱步险实令须眉仰止”金文机联。陵区北院内建拜月亭和凤仪亭,后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蝉像碑,在飘带动态下,貂蝉步履闲雅,婀娜多姿,犹有“闭月羞花”之貌。南院建仿古建筑20间,辟为“貂蝉彩塑馆”,反映貂蝉“不惜万金躯,何惧险象生”惊天动地的一生。 乡民传说,桃园三兄弟得势后,便把貂蝉送回故里,老死后就埋在这里。又说貂蝉扑剑自戕,关羽得知后将遗体护送回故乡安葬。所以后殿有关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蝉演戏的戏台,都是报答关羽拒杀和护送之恩。另在定襄县东南的中霍村是吕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马”、“歪脖子树”等民间传说,都与吕布有关。所以民谚有“忻州没好女,定襄没好男”,是说因为有貂蝉和吕布之故,从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帅气的男人了。
  貂蝉生于何方?一说临洮,一说米脂,一说忻州。
  临洮之说源于《三国志平话》,貂蝉向王允自我介绍:贱妾本姓任,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关相失……;米脂故里说则因陕北谚谣曰: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貂蝉是忻州木芝村人显然更有说服力,在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貂蝉对王允说“您孩儿又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因此唤做貂蝉。”忻州民间有云:忻州无好女,定襄无好男,意即自忻州出了貂蝉,定襄出了吕布后,当地风水都被占尽了。除了这些,至今木芝村的老者说,该村外曾立过“貂蝉故里”的石碑,村中还有墓与庙,还有一条以王允命名的街道等。 白门楼事发后,貂蝉会是怎样的命运呢?有这样几种传说。一说是曹操得知关羽把貂蝉藏在静慈庵,就暗中派人缉拿,貂蝉为绝曹的野心,遂扑剑自杀;一说貂蝉出家为尼,其间写了佚名的《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寿终庵中;一说曹操采纳荀攸之计,为离间桃园三兄弟,而把貂蝉明许关羽,暗应刘备,为绝曹念,关羽杀了貂蝉;还有一说是,关羽把貂蝉送回了木耳村(今木芝村),貂蝉一直未嫁,所以村中便有了貂蝉墓及纪念殿堂,还在后殿供奉了关公。前些时候又添新闻,成都北郊一位曾姓老人曾捡得一块碑,碑文曰:貂蝉,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为国捐躯……随炎帝入蜀,葬于华阳县外北上涧横村黄土坡……按此说,貂蝉极有可能流落于蜀中而了结残生。
  以写了500余万言《中国历代演义》而著称于世的蔡东藩先生不仅肯定了貂蝉的存在,而且予以极高的评价:“司徒王允累谋无成,乃遣一无拳无勇之貂蝉,以声色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粉红英雄真可畏哉。”并说:“庸讵知为一身计,则道在守贞,为一国计,则道在通变,普天下之忠臣义士,猛将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蝉独能除之,此岂尚得以迂拘之见,蔑视彼姝乎,貂蝉,貂蝉,吾爱之重之!”
  细揣摩又生一憾,貂蝉,元好问、公孙杵臼……忻州人文景观多矣,何以落得红墙圈寂寞,不见游人来的地步呢?
  千百年倏忽,逝者如斯夫,一身娇艳的貂蝉留下了一生的谜团,写就了一段历史,也带给后世一个美好的形象,果遇有心人,关于貂蝉的种种遗憾终将不再有。
  貂蝉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闭月”就是讲她。中外古今,大凡与绝色的美貌佳人搅和在一起的人,往往弄得身败名裂,但尽管如此,男人仍对美人趋之若鹜 ,就如饮鸩止渴—般,貂蝉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说明。
  说来,貂蝉也是可怜,她也只不过是连环计中的工具。

回答(3):

西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她是西汉汉元帝时期。
貂蝉,山西忻州人。是东汉末年。
杨玉环,号太真,蒲州永乐人(今山西永济),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

回答(4):

最先出现的是西施,她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再就是汉代的王昭君,她在公元前33年出塞;接着出现的就是三国时代的貂蝉;最后就是出生在盛唐时期的杨玉环,她称为贵妃时正是唐朝开元后期。

回答(5):

西施。春秋。 昭君。西汉。貂蝉。东汉末。杨玉环。唐朝玄宗。————纯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