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中西医结合的?对中医未来发展有什么想法?

2024-11-07 10:57:5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行业多年来一直想促成的一门专业,由于各医疗界专家对中医教育、中西医如何结合等诸多问题一直没有达成统一意见,所以各大学一直未设相关专业,随着早年“西医学中医,中医学西医”等活动及各种相关培训班在医师晋级中的重要角色(加分的,医师晋级是要积满多少分才可以,加分因素有:第一学历,第二学历,专业论文,国家级论文,国际论文,学术专著,相关发明,相关培训……),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人才在岗位上显示出超于单专业的一些优势,有些大学逐渐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教育,但到目前为止,中西医结合仍是一条探索之路(中医教育也仍是探索之路,自施今墨提出现代中医教育,各种争执一直未断,所以,近几年在高等中医教育[硕、博等]中出现了“纯中医”专业,即学习“四大经典”为主的纯中医教育,与之相比,现在中医学院的“中医学”专业更像是中西医结合专业)
既然正处于探索阶段,且又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不多(高级教研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有相关基地,但据说也都没开相关专业)学校的教育也就没有国家统一的教学标准,甚至没有统一的教材,有的是将现行的中医与临床专业的教材各挑出部分给学生来教学,有的有部分“中西医结合”的教材,我看过一些“中西医结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专业的教材,里面内容也不涉及“结合”而是中医西医各是各的。
不过不要悲观,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合之路,书上虽然没结合,多是因为非同一理论下的东西不能硬来结合,编书的所谓专家也不敢把自己的结合观点拿出来晾,毕竟两种理论下的所谓结合一定会引发别人的不同意见,同一个问题都有多个角度的看法,拼到一起的问题当然看法更多。
也正因为如此,才说是最好的结合之路,每个学生对于这个病的中西医治疗都有不同的看法,相互拿出来讨论,观点辈出,或许最好的结合方案就在其中,大家相互之间就多学到很多东西,这种学术的学习氛围企不超越孔子三千弟子,超越文艺复兴?这种开发学生思考的模式远比条框下的更出人才!
中西医结合属于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考医师资格考“中医大类”“中西医结合专业”(前几年的医师考试中西医结合的考生有多项选择的特权,还可以考“中医”或 “临床”近年来改得不太了解了)就业同其它医学专业相同,没有什么优劣之说(不要以为自己结合了就有优势,很多医院却需要专业人才,不过相对来说好像你的机率更大些,毕竟放哪都行)看机遇了。
深造同专业就可以,中西医结合基础的国家重点专科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国家重点专科有:复旦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应该也可以考“中医”或“临床”专业,前几年的医师考试中西医结合的考生就有多项选择的特权,近年来改得不太了解了,考研也不太了解!
看来你还是不了解医学的临床工作安排,学校学习期间会“见习”的,然后学完所有专业课会去医院“实习”,实习结束毕业找工作,如果是大医院,不是某科室人才急缺,你会同实习一样轮流去各个科室1-3年,然后根据你自己的喜好和医院的需要,把你安排到相关科室。不过通常在招入医院时已经给你安排一个科室了,你属于该科管理,转科完了后如果你不改意见的话,一般会被安排到该科。
虽然你学了“中西医结合”专业,但不一定能分配到合适你专业的位置,不光该专业,任何专业(不仅医学)分配工作都不见得尽你所愿合你所学,这个只能看机遇了,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医院里没有“中西医结合”这个科室,只有内外妇儿四大科和急救、五官、中医、传染、针灸等可供你选择,当然小的医院人才不足时也会把你安排到更不合适的药房、口腔等与你专业无关的科室。
去“中医科”一般能如你所学比较合适(门诊应用中医60%西医40%,病房可能相反或西医更多些),去内科也行(中医10%西医90%),外科妇科儿科等中医应该比率小于10%(甚至小于5%),不过骨伤科应该可能也能达10%(中医骨伤科可达30%)针灸科似乎可达90%,但与你所学合得来得不多,(以上数据是据三级综合医院说的,三级中医院中医略多一些,三级西医院中医应该平均不超3%)

回答(2):

中西医根本不能结合,至于我们现在发展的中西医结合,也只不过是中西药的结合,两个理论体系是很难融合的,但是中西药却大有互资互助的趋势,很有好苗头

回答(3):

西医来钱快,中医来钱慢,中西医结合适中!